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貼] 揭開吸血蝙蝠神秘面紗:一邊吸血一邊排尿

[轉貼] 揭開吸血蝙蝠神秘面紗:一邊吸血一邊排尿

吸血蝙蝠是一種營養方式很特殊的小型蝙蝠,不吃昆蟲或果實,而專愛吃哺乳動物和鳥類的血。通常的食物是家畜的新鮮血液,有時也吸人血。




                                           吸血蝙蝠


                                    蝙蝠的進化

據《泰晤士報》報道,委內瑞拉一個叫瓦勞的偏遠部落頻頻遭到吸血蝙蝠的攻擊,過去一年間,已有38人被咬後身亡,其中包括幾名兒童。吸血蝙蝠襲擊人類事件以前也經常出現,但像委內瑞拉最近發生的大規模“恐怖襲擊”事件,以前還鮮有發生。這些可怕的家夥爲何紛紛將人類視爲“眼中釘”?這是一起偶然事件還是人類應得的報應?吸血蝙蝠究竟是一種什麽動物?
土著人突然患怪病
瓦勞是委內瑞拉的一個部落,居住在偏遠地區,人口只有3.5萬,極少跟外界接觸,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他們的生活完全亂了套,一種怪病襲擊了他們的部落,搞得人心慌慌。
蒂索·戈麥斯是部落的一名醫生,雖然醫療條件有限,但土著人身體不舒服了還是會找他。最近,他的診所門庭若市,來看病的人數明顯增多。患者的症狀大同小異:據他們介紹,受害者的症狀包括發燒、身體疼痛、雙腳刺痛、身體逐漸麻痹、極度怕水。另外,受害者生前還有抽搐,身體僵硬。
這麽多的人同時出現這種症狀,讓戈麥斯醫生摸不著頭腦,他說:“這真是一種怪病。”憑他的醫術和條件,很難查清楚這些人究竟怎麽了。讓他後怕的是,死亡病例開始出現,死亡人數速度增加。土著領袖見事不妙,只得向外界救助,希望科學家們幫助他解開這種怪病之謎,否則,整個部落將面臨嚴重威脅。
這究竟是一種什麽怪病呢?專家們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試圖找到準確原因,其中就包括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兩位研究人員——人類學家查爾斯·布利格斯(Charles Briggs)和公共健康專家克拉拉·曼蒂妮·布利格斯這對夫婦。研究人員很快找到了答案:都是吸血蝙蝠惹的禍!
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
吸血蝙蝠(Vampirebats)攻擊人的事件引起全世界注意。盡管村民死亡的確切原因尚未得到證實,但專家認爲,他們可能是由吸血蝙蝠體內攜帶的狂犬病病毒致死。據認爲,這些吸血蝙蝠的棲息地可能受到附近采礦、伐木和建壩等人類活動的破壞,被迫去尋找新的獵物,瓦勞的村民此時不幸成爲了受害者,連一些研究人員也不幸成爲受害者。
吸血蝙蝠往往生活在完全不見光的地方,例如洞穴,老井、空心樹和建築物。這些棲息地的吸血蝙蝠數量從一只到數千只不等,經常還生活著其它種類的蝙蝠。通常情況下,吸血蝙蝠每個繁殖季節只孕育一只幼仔。每個棲息地通常只有一只雄吸血蝙蝠,雌吸血蝙蝠及其後代的數量則在20只左右。每只吸血蝙蝠每隔幾天便要享受一頓血餐。
如果在進食期間不能吸食足夠的血,它們可能與棲息地的其它吸血蝙蝠聯系,請求它們捐獻食物。口對口的食物交換在形式上與接吻差不多。野外吸血蝙蝠的壽命最長爲9年,圈養狀態下可達到19年。
兒童是最大的受害者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狂犬病項目主管查爾斯·魯普雷希特(CharlesRupprecht)對布利格斯夫婦初步診斷結果表示同意。他說:“死者的病史和臨床迹象與狂犬病的症狀相符。這種疾病的預防其實很簡單:避免遭到叮咬,同時接種疫苗。”委內瑞拉衛生部官員亦對吸血蝙蝠襲人事件做出回應,計劃派醫療組前往奧利諾科河三角洲地區的土著部落。
吸血蝙蝠導致狂犬病爆發這種事情非常罕見,在南美洲熱帶地區更是前所未聞。魯普雷希特說:“吸血蝙蝠的適應能力非常強,智人就曾是它們的目標,屢屢輕松得手。”自2007年6月以來,瓦勞部落已有38人死亡,其中16人是在過去兩個月裏被吸血蝙蝠奪命。在人口約爲80人的穆庫伯納村,就有8人命喪吸血蝙蝠,且都是兒童。
布利格斯夫婦在調查過程中,走遍奧利諾科河三角洲約30個村莊。他們曾在瓦勞工作多年,這一次狂犬病爆發後,當地土著領袖親自向布利格斯夫婦發出邀請,請求他們前來調查原因。曼蒂妮-布裏格斯說,她驚訝地發現瓦勞很多村民現在都養貓。她說:“他們告訴我們,這是因爲蝙蝠經常咬孩子。”布裏格斯夫婦也被迫采取防護措施保護自己。
曼蒂妮-布裏格斯回憶,在瓦勞從事調查工作時,一天清晨醒來,她在床單上發現了血迹。曼蒂妮-布裏格斯排除了遭蚊蟲叮咬的可能性,此外,她還感覺自己的手指隱隱作痛,並在上面發現兩個紅點。她說:“我肯定是蝙蝠咬了我。”
進攻方式令人不寒而栗
據專家介紹,吸血蝙蝠是一種營養方式很特殊的小型蝙蝠,不吃昆蟲或果實,而專愛吃哺乳動物和鳥類的血。通常的食物是家畜的新鮮血液,有時也吸人血。吸血蝙蝠只有在天黑後才出去覓食,其視力和嗅覺都非常發達,又有獨特的“回聲探測器”,可發出特殊的超聲波,用耳朵捕捉周圍動靜,分辨動物睡眠聲音。
它們往往尋找熟睡的受害者,直接飛落在它的身上,而更多的是飛落在它的身旁,然後再悄悄地爬過去,爬上受害者的身上,這樣不容易被發覺。它們選擇動物的裸區或毛、羽稀疏部分,如肛門、外陰周圍、雞冠和垂肉等裸露部分,耳朵和頸部以及腳也常被光顧,當選中合適的地方後,便迅速地用尖銳的利齒輕輕地將皮膚割破一道淺淺的小口,然後縮回來,試探一下對方是否已經熟睡,由於受害者不感到疼痛,通常不會被驚醒,仍然保持安靜狀態。
吸血蝙蝠在吸血時一般每秒鍾吸5次,對於不同的對象會選擇不同的吸血部位,例如對於牛和馬,專咬背部和體側;遇到豬,專咬腹部;如果是鳥類,則咬腿部。有人曾目擊一只吸血蝙蝠用翼鈎攀住一只雄雞的腿,自己的後腿也站在地上,雄雞走時它也跟著走,邊走邊吸雄雞的血。由於當地的農場主通常在夜晚把家畜拴起來,以免走失,結果這樣的家畜特別容易受到吸血蝙蝠的進攻。
在下嘴之前,吸血蝙蝠常常在它選擇的位置待上幾分鍾,又聞又舔,再用長長的牙齒先把選擇好的對象身上的毛咬掉。吸血蝙蝠從不深咬,或與受害者爭鬥。它們的唾液中含有一種奇特的化學物質,能夠防止血液凝固,使其能順利地吃個飽。由於被咬後血液不會凝固,有時血從傷口流出可長達8小時,動物如果被咬上很多次,也會因爲失血過多而受到傷害。


                                           吸血蝙蝠

口腔構造有利於吸血
吸血蝙蝠的舌下和兩側有溝,血流沿溝通過。舌可以伸出和慢慢地縮回,從而形成口腔中部分真空,有助於血流入口中。吸血蝙蝠非常貪婪,吸血總是不厭其多,每次把肚子撐足,大約可吸血50克,相當於體重的一半,有時甚至吸血多達200克,相當於體重的一倍,卻照樣能起飛,是地地道道的“吸血鬼”。
每次吸血的時間大約爲10多分鍾,最長達40分鍾。吸血蝙蝠在一個夜裏,能吸幾種對象的血,或者往返幾次去吸同一對象的血。飽餐後,吸血蝙蝠便回到了自己的棲息地。事實上,任何靜止的溫血動物都可受到襲擊,但是吸血蝙蝠很少去咬狗,因爲狗能聽到較高頻率的聲音,能覺察到吸血蝙蝠的靠近。有時吸血蝙蝠也咬熟睡的人,傷口雖然不大,出血量可能很多,被咬後大片血汙令人吃驚,但是,真正的危險是疾病的傳染,例如它在吸取動物血液時,能夠傳播馬的錐蟲病;在咬傷人和家畜時,最易傳染狂犬病。
奔跑能力令人驚訝
由於吸血蝙蝠依靠進化而獲得的一項可以偷偷逼近獵物的技能,它們是非常優秀的“賽跑選手”,奔跑能力令人驚訝。
長期以來,吸血蝙蝠一直都是科學家密切關注的物種之一。蝙蝠是唯一能在天上飛的哺乳動物。經過數千年的進化,蝙蝠幾乎已經喪失了在地面上行走的能力,但吸血蝙蝠是個例外,它們在陸地上的移動通過牛、馬或豬來完成的,吸血會從地上蝙蝠會跳到這些動物的背上,吸食它們的血液。其他種類蝙蝠則只能在地面上拖著笨拙的身子在地上爬行,但吸血蝙蝠卻能在地面上跳“霹靂舞”,它不僅可以前行,斜行,倒退,還能跳躍。
爲了發現更多的秘密,紐約科內爾大學的動物科學家丹尼爾·裏斯昆和約翰·赫爾曼森在一個樹脂玻璃籠子裏制作了一輛特制的小型跑步車,把5只成年雄性吸血蝙蝠放進去,然後通過一部高速攝像機將它們的步態拍下來。這些蝙蝠用一種步態在低速轉動的腳踏車最快可以每秒0.56米(1.6英尺)的速度前行。但是,當研究人員加快腳踏車速度,它們便開始大步跑動,借助合攏的翅膀上的前肢,使身體快速向前跑動。這樣,它們的奔跑速度可以達到每秒1米多。
雖然吸血蝙蝠已經被證明確實擁有奔跑能力,但人們很少在在自然界中看到他們奔跑的樣子。至於原因,科學家解釋說,在中南美洲有大量成群結隊的動物,吸血蝙蝠不缺乏食物來源,它們想“美餐”一頓,並不需要跑著去搶。
一邊吸血一邊排尿
吸血蝙蝠,顧名思義就是以血爲食的蝙蝠。全世界只以血爲食的蝙蝠共有3種,分別是普通吸血蝠 (學名爲Desmodusrotundus)、毛腿吸血蝠(學名爲Diphylla ecaudata)和白翼吸血蝠(學名爲Diaemusyoungi)。所有3種蝙蝠均原産在美洲,它們的吸血之旅遍布墨西哥、巴西、智利和阿根廷。
如果獵物皮膚上布滿毛發,吸血蝙蝠會用犬齒和頰齒將毛發剃光,就像理發員用剃刀理發一樣。它們的上門齒非常鋒利,能在獵物身上造成7毫米長、8毫米深的傷口。由於沒有琺琅質保護,門齒可永遠保持鋒利。吸血蝙蝠會在傷口處將唾液注入獵物體內,它們在進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唾液中含有多種化合物,有些能夠延長出血時間,例如抗凝血劑,有些則阻止傷口附近血管收縮。
一只典型的雌吸血蝙蝠體重爲40克,20分鍾內可吸食超過體重20克的血液。這種驚人的進食行爲要歸功於它們的身體結構和生理功能,即快速消化血液的能力,幫助它們在美餐之後立即飛走。吸血蝙蝠的胃和腎能迅速除去血漿,在吸血完成之前,它們通常已開始排泄。進食兩分鍾之內,普通吸血蝙蝠便開始排尿。
大量排尿讓吸血蝙蝠從地面起飛變得更爲容易,但由於剛剛美餐一頓,它們的體重已增加20%到30%。爲了順利從地面起飛,它們會通過蜷縮而後向空中猛沖的方式獲得額外上升力。通常情況下,吸血蝙蝠可在起飛後兩小時回到棲息地,在消化食物中度過余下的夜晚。吸血蝙蝠可在激素幫助下通過泌尿系統將蛋白質産生的過量尿素排出體外,也就是在排出含有濃縮尿素的濃縮尿的同時,犧牲少量水分。


                                               吸血蝙蝠

病原體的傳染媒介
蝙蝠是大量人畜共患疾病病原體的“天然寶庫”或傳染媒介,比如狂犬病、嚴重急性呼吸道症侯群(SARS)、亨尼帕病毒(Henipavirus,如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以及埃博拉病毒。
事實上,只有0.5%的蝙蝠體內攜帶狂犬病病毒,但在美國每年報告的少數幾起狂犬病例中,大多數是被蝙蝠咬後引起的。雖然絕大多數蝙蝠不攜帶狂犬病病毒,但那些手腳不靈便、迷失方向或不能飛的蝙蝠其實更有可能與人群接觸。
如果發現吸血蝙蝠出現在兒童、智障者、醉酒者、熟睡者或寵物的附近,此時他們或寵物應立即接受醫學檢查,以防感染狂犬病病毒。蝙蝠的牙齒小而尖,熟睡者即使被咬到,也絲毫感覺不到。有證據表明,體內攜帶狂犬病病毒的蝙蝠也許純粹通過空中傳播感染受害者,有時並不需要與受害者進行直接的身體接觸。
如果在房間內發現蝙蝠蹤影,同時不能排除我們暴露於蝙蝠的可能性,那麽我們應將其隔離,同時給衛生官員打電話,以便對蝙蝠進行分析。如果發現蝙蝠已經死亡,我們同樣可以采取上述措施。倘若確定無人暴露於蝙蝠,那麽應迅速離開發現蝙蝠的房子。此時最好的辦法是關閉門窗,只留一扇,不久蝙蝠即會離開。鑒於蝙蝠體內攜帶狂犬病病毒的風險,以及與其排泄物相關的健康問題,我們應將蝙蝠從住人的房間內趕出去。
然而,在英國等一些國家,未獲相關機構允許擅自處理蝙蝠是違法之舉。而在狂犬病並不是地方病的國家和地區,如西歐大部分國家,體型較小的蝙蝠被認爲對人沒有傷害。只有被體型龐大的蝙蝠咬上一口,人們才會緊張起來。這些國家倡導像對待其他野生動物一樣,也要善待蝙蝠。
東西方看法迥然有別
西方人對蝙蝠沒有多少好感,吸血蝙蝠便更加令人毛骨聳然。然而,東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異,這一點在蝙蝠身上也充分體現出來,很多東方國家,比如中國,因“蝠”與“福”同音,人們對蝙蝠並無惡意。
蝙蝠在湯加群島和西非被視爲聖物,往往被看作是某種神靈的化身。有人將蝙蝠與吸血鬼聯系在一起,認爲吸血鬼可附身於蝙蝠、青蛙和狼。蝙蝠還是鬼怪、死亡和疾病的象征。在美洲土著民族中,比如克裏克族、徹羅基族、阿帕切族,蝙蝠就代表著妖魔鬼怪。但在中國古代傳說中,蝙蝠卻是長壽和幸福的象征,在波蘭、馬其頓、瓜基烏圖族人和阿拉伯人當中,蝙蝠則代表著幸運。
蝙蝠是西班牙巴倫西亞自治區紋章圖案中的動物。哥倫布時代前的文化把蝙蝠同上帝聯系起來,常常將它們以藝術的方式表現出來。摩且部落還在他們的陶器上描繪蝙蝠的圖案。在西方文化中,蝙蝠往往是黑夜及不祥預兆的象征。蝙蝠是同虛構的黑暗人物緊密相連的主要動物,比如像德古拉這樣的吸血魔王和蝙蝠俠這樣的英雄。
但肯尼思·奧培爾的文學作品顛覆了人們將蝙蝠與暗夜聯系在一起的固有思維,以《銀蝙蝠》(Silverwing)開始,創作了一系列對蝙蝠作正面描述的暢銷小說。《銀蝙蝠》將蝙蝠描寫成重要的英雄人物,類似於經典小說《海底沈船》中人性化的小白兔。一種流傳很廣的傳說稱,蝙蝠會自己纏在人的頭發上。
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傳說,可能是因爲以昆蟲爲食的蝙蝠在捕獵時,會不顧一切向吸引蚊子等小昆蟲的人群沖過去,由此一些過分審慎的人認爲蝙蝠正試圖鑽進他們的頭發裏。在英國,各類蝙蝠均受到《野生物及鄉野法》的保護,甚至於干擾蝙蝠的生活及其棲息地都要受到高額罰款的懲罰。在沙撈越,馬來西亞蝙蝠是受《1998年野生動植物保護法》保護的一種物種。但當地人仍將大裸背蝠和更大的Nectar蝠當作美餐。
蝙蝠還是吸引遊客的賣點。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丁的國會大道橋是150萬只墨西哥無尾蝙蝠夏日的棲息地,這裏還是北美最大的城市蝙蝠棲息地。150萬只蝙蝠每晚估計吃掉總重1萬至3萬磅的昆蟲。據估計,每年有10萬人在黃昏時分來到國會大道橋,欣賞成千上萬只蝙蝠離巢的壯觀景象。
好衛生-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