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貼] 啟動藝術的基因 小小畫家養成計畫,GO!

[轉貼] 啟動藝術的基因 小小畫家養成計畫,GO!

PART1.概念篇Conception.美術是什麼

在過度強調「教」與「學」的現今社會中,孩子天生的直覺與創意,都已被壓抑或扼殺,站在推動原創的觀點上,「用力教」反而是一件危險的事。杏語心靈診所的蘇湘婷老師明確解釋,「創造」是一種無中生有,不用教也不該學的,尤其當幼兒自己可以握筆開始塗鴉時,就是開始創造的一種天生才情,這個時候的他需要的不是教,而是可供自由發揮與想像的私人空間,並親身體驗此樂趣。

既然創造力是不用教也不該學的,那麼美術教育應該是所有學科中最不需要教也不需要學的,可惜社會教育體制的結構,真正懂得美術的「教學者」真的不多,懂得美術的爸比媽咪更是少之又少,故美術教育在如此過度的教學體制下,所有的孩子都成了早夭的天才,仿冒王國的下一代子民。

孩子,都是創意大師!

幼兒在感官發展過程與美感的培養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培養孩子建立美感,對其各種能力發展來說還具備多項好處。蘇湘婷老師表示,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美術能力,其實就讓其自由塗鴉,在握筆的手感刺激、構圖的空間架構與色彩的配置,都在提升其獨立思考創作的能力;而藉由美感的建立,會增進幼兒在想像力、創造力、觀察力及敏銳度上的發展。

讓孩子從小學習美術,並在無壓力的學習環境下,更可增強自信心,並獲得成就感,進而激發想像力,養成長大後獨立思考的習慣。蘇湘婷老師表示,在各種美術活動進行的過程中,亦在促進幼兒大小肌肉活動訓練及手眼協調能力,在透過指尖、色彩等眼手的刺激,發展並擴張生活知識與經驗。

當孩子剛開始拿起畫筆時,就是站在原創的高點。純潔無瑕的幼兒們,不需像成人般,需要克服習慣的桎梏,或是視覺慣性的束縛,所以他們是以純淨的眼睛,直達事物的本然核心;這些獨一無二的原創,都不是「教」出來的。

蘇湘婷老師解釋,幼兒最難得可貴的就是新鮮純淨還未受到污染的心,能不受到視覺慣性的束縛,以完全直覺式的觀察或想像繪圖,是他們的本能;這種與生俱來的原生能力,反而是成人無法達到的境界。

蘇湘婷老師也提醒,美術雖然不用教,但美感的培育與色彩仍是需要教導與不斷練習的。爸比媽咪要培育孩子對美感及和色彩的認知,最好的方式是親近自然,以原野山林的自然原色,作為認識色彩的入門學習。

「畫不像」,三分樣!

在幼兒的創作中,畫得「像」,並不是最終的目的;因繪畫在於滿足幼兒塗鴉的欲望與本能,在過程中讓他養成獨立創造思考的習慣,並且勇於表達自我。藉由不同媒材的創作與形色運用,開發出生命的美感經驗。

而制式的教育體制則是忽略了孩子珍貴的原創性,在填鴨式教育主義下成長的家長與老師,太過成果導向,並對技巧性過度要求,只求畫得「像」,卻忽略了最珍貴的「原創性」。

蘇湘婷老師建議爸比媽咪除了提供環境與材料外,最大的功能是「引導」;讓孩子透過繪畫,養成觀察與聯想,正視自己內在的力量。創造力是無法直接給予的,而是要從內在點燃,尤其大人「填鴨式繪畫」的迷思也應打破,過度干涉與過度成果導向,是扼殺孩子創意的元兇!

當孩子可以盡情自由的塗鴉,也是顯現他本身的天賦本能,這種原本深藏的潛能,是開啟孩子的創造之門;一旦年紀漸增,逐漸受社會種種規範制約後,這個豐沛的創造力,將會逐漸喪失,或者永久失去。

PART2.階段篇.Step by step~

各年齡層孩子發展不同,培養他們美術能力的方式自然大不相同。依照2~9歲孩子的發展情形來看,建議爸比媽咪可採用下列方式,將藝術概念自然融入生活,讓孩子在無形中培養對美的概念及創作力。

3階段,孩子美術發展

以下是蘇湘婷老師提供的3大主要階段,孩子應具備的美術特徵與爸媽的教學方式。

2~4歲.塗鴉期(scribbling)

此時期的幼兒會依據肌肉的發展,隨機地塗畫,其作品難以辨識,也不具有特殊意義;此時兒童享受運用肌肉的機會,並因在畫紙上能留下記號而感到高興。

〔此期畫作特徵〕

1.開始塗鴉後6個月,隨著兒童的專注力提升,繪圖方式漸有規則。

2.出現圓形塗鴉,並開始為圖畫命名;會開始邊畫邊說。

3.所繪物件之名稱可能會改變;例如:孩子在畫完圖後說「這是一棵樹」,第2天可能變成車子或其他東西。

4.顏色在此時期並不重要,但對「美」的表達能力開始發展。

5.隨著兒童的發展,此階段末期繪圖中漸漸出現人形圖案;一般由頭部開始,漸而發展出四肢及其他細節部分。

6.接觸藝術的機會越多,幼兒想要主動學習的動機會越高。

〔教學與引導原則〕

1.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思考,看圖時先不要猜測幼兒所繪之物體為何,只需聆聽他們表達。

2.允許孩子回憶過去經驗,並給予許多言語上的讚美。例如:「你花了很多時間畫畫?」、「你很喜歡畫畫喔。」以幼兒能理解的程度回應他。

3.可在孩子繪畫時,解釋一些圖畫中的動作說給他們聽,(例如:快、慢、晃動地等);或是用手指沿著兒童所繪之線條移動,因他們正在學習協調性。

4.提供孩子各種不同的素材,例如:粉彩、蠟筆、色筆與水彩等。

5.鼓勵肢體的動作和表達性的發展,可給孩子大張的畫紙,並避免打擾他畫作,以免中斷他的思緒。

6.不強迫孩子提早進入下一階段,只要他們在此學習的過程感到開心舒服,就會持續發展。

7.畫作的顏色並不重要,但仍可鼓勵幼兒嘗試不同顏色;而當孩子開始在自己的畫中辨別出物體後,可鼓勵他們多畫一些動物或人,但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表達。

4~7歲.圖式前期(preschematic stage)

此期的孩子,在圖畫已經可辨認出人形的概括,但並不完整。

〔此期畫作特徵〕

1.使用大量的幾何形狀,因孩子會跟自己或是畫中的物體對話。

2.孩子已經自己會轉動畫紙。

3.圖形中相對大小的觀念,對此時的孩子並不重要。

4.畫中的人已經簡單可見,且多半是笑臉。

5.開始有手臂、手指等細節,但部分器官仍可能遺漏或被扭曲。

6.孩子會將自己的肖像繪於畫紙中央,代表重視自我。

7.孩子基於自己的想像來選擇顏色,未必和事實相符。

8.最大的圖案通常是對該孩子最重要的事物,而正確性的觀念對他們並不重要。

7~9歲.圖式期(schematic stage)

〔此時期畫作特徵〕

1.是反映出孩子對環境的瞭解。

2.孩子會將底線置於畫紙底部,天空位於上方,物體則會漂浮於其間。

3.孩子的表達方式較為清晰、直接、平面。

4.孩子的畫作會有互相重疊,或是X光透視法。

5.有時會畫出物體的側面狀,人物的手腳通常置於正確的地方,並顯示適當的大小。

6.孩子認為重要的部分通常會被誇大,人物上會顯現出性別和穿上衣服。

7.孩子開始找出和現實相符的顏色。

8.無法畫出深度,但孩子會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符號來代表他所經驗到的世界。

9.孩子會將成人的腳畫得很長,代表是他們所經驗到的現象。

10.會重複畫人形圖。

〔教學與引導原則(適用於圖式前期和圖式期)〕

1.勿訂正兒童圖畫,應給予鼓勵和讚美,並讓孩子完畫後談論他們的作品。 

2.不要幫他們畫圖;這是沒意義的行為並且會讓他們養成依賴的習慣。

3.不要催促。

4.當兒童畫圖時,他們在回憶、整理、想像,所以要讓他們盡情創造。

5.鼓勵他們依照主題繪畫,主體設定像是:看牙醫、我的祖父母等。

6.如果孩子說不知道如何畫某樣東西,示範給他們看,或是拿實物、照片給他們參考。

7.鼓勵孩子看著鏡子畫自畫像。

8.孩子作畫的習慣若是急切的,不用刻意抑制他們。

9.如果孩子對自己的作品有太多批評,爸媽必須更小心引導,並提供足夠的支持與鼓勵。

10.提供足夠的材料、剪貼等機會。

11.畫圖前可請孩子談談自己和過去的經驗,回想能幫助他們形成概念。

12.鼓勵孩子在符號的運用、鼓勵創新、鼓勵其注意物體的移動,最後繪出在動作中的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