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張遼新傳 作者:楊家大郎 ( 連載中 )

張遼新傳 作者:楊家大郎 ( 連載中 )

第三章

    大漢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十七日,董卓強令獻帝及群臣西行,雒陽城內外人民數百萬口被迫西遷。路上百姓被涼州軍車騎踐踏,加之以饑病交迫,死亡相繼,積屍滿路。

  董卓自己留鎮雒陽畢圭苑內,指派徐榮率涼州軍駐紮滎陽城,呂布率并州軍駐紮虎牢關,自己在雒陽縱軍焚燒二百里內的所有的宮廟、官府、居家。於是,雒陽方圓二百里內,統成赤地,雞犬不留。

  夜晚,雒陽大火遮天蔽日,整個天空都被映紅。白天,幾百里外都可以看到燃燒放出的黑煙,筆直地衝上九霄。幾天時間,東漢近二百年來在雒陽的建築文物毀滅略盡。董卓軍的士兵四處搶劫,呂布則奉董卓之命發掘東漢諸帝及公卿陵墓,取其珍寶。涼州兵、并州兵對於珠寶女人感興趣,對於幾百年來累計下的皇家典藏書籍無人理睬,最終,這些搬不動的寶藏被兵士們縱火焚燒。幾千年積累下的知識,幾千年珍藏的古籍孤本,就這樣化為灰燼。

  但是,董卓、呂布並不知道此時的并州軍中已經被張遼的部下秘密滲透,張成他們聯絡了對呂布、董卓不滿的部分并州軍士兵準備在混亂中脫離董卓軍。而正因為負責放火的是并州軍,所以張成他們在大火燒起之前就將大量珍藏典籍從東觀盡數搬走,被燒燬的不過是一座空蕩蕩的宮殿。張成他們也在完成了張遼交給他們的保護文化遺產的任務後,與脫離董卓軍的部分并州士兵一起隱入雒陽附近的山林,準備尋機轉移至關東諸侯的地界。

  此時在酸棗的諸侯們自然也看到了雒陽的大火,但是他們各有個的算盤,又畏懼董卓軍的強大戰力,在盟主袁紹沒有出兵前,誰也不願意首先出兵,導致自己實力受損。為了掩飾他們的怯懦,面對著雒陽的大火,諸侯們對酒吟詩,認為這也是一種難得的美景———董卓軍害怕了,他們正在準備遷都,再駐軍幾日,也許董卓就退兵了,各路諸侯勤王大業也就完成了。他們渾然不管有多少百姓在大火中呻吟,哀號。

  這時,曹操再也坐不住了,面對著諸侯的怯懦與漠視他痛心疾首,他怒髮衝冠。這些人難道就是所謂的我大漢忠心的臣子嗎?

  在諸侯群相慶賀,杯來盞去,只知醉生夢死的宴會上,曹操慷慨激昂地向各路諸侯進言:「我等舉義兵以誅暴亂,如今諸路人馬已經聚齊,諸君為何遲疑不前?向使董卓聞山東兵起,倚王室之重,據二周之險,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今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這真是天怒人怨,誅鋤首惡的時機。若能併力西討,一戰就可平定天下了!」

  曹操雖言之諄諄,但眾諸侯各有個的算計,一時間眾人面面相覷,一言不發。而此時,最可能支持曹操的濟北相鮑信,正外出收集糧草。沒有了鮑信的支持,大營之中除了袁紹的支持者外就是另有想法的人。袁紹統兵駐紮在河內,袁紹不動,他的支持者們也不會動,其他人也不會在袁紹動手之前讓自己的實力受損。

  面對著一言不發的各路諸侯,曹操深感失望,而看到諸侯們「你是白癡」的目光,曹操憤然大罵:「豎子,不足與謀!」隨即,一甩袖袍,離席而去。

  曹軍大營的中軍帳中,從諸侯聯軍中軍大帳中回來的曹操滿臉怒氣的坐在主位,因為氣憤和急行讓他大口大口的喘著氣,張遼和其餘諸將圍在一旁一言不發,他們在等著自己的老大——曹操的指令。

  片刻後曹操激動的心情似乎平靜了下來,他站起身,雙手撥開身邊諸將走到大帳之外,抬起頭,默默的看著漆黑的夜空。

  在他身後,張遼與夏侯惇、夏侯淵、曹洪、曹純、李典、樂進等人此時也不敢發出什麼聲音,唯恐打擾了曹操的思緒。他們能做的只有等待,等待著他們的統帥結束思考,對他們下達命令。

  此時的張遼心裡明白,曹操的確是受到的刺激,他自雒陽脫離董卓回到陳留後就散盡家財招兵買馬,為的就是打敗董卓,重振朝綱,讓大漢再度振興,威懾八方。在日後曹操自己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中他這樣說道:「……後征為都尉,遷典軍校尉,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慾望封侯作征西將軍,然後題墓道言『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此其志也。……」應該說現在的曹操還是個一心為國,以求能青史留名的熱血人士,他年二十,舉孝廉,入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勢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在得罪了宦官後被除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徵拜議郎。光和末,黃巾起。拜騎都尉,受命與盧植等人合軍進攻穎川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遷為濟南相,國有十餘縣,長吏多阿附貴戚,贓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斷淫祀,奸宄逃竄,郡界肅然。為典軍校尉,助何進與朝中清流對抗十常侍,董卓進京後毅然棄官離職,回鄉招募義兵。而諸侯會盟後的情況發展卻讓曹操寒了心,大敵當前,京都被毀都沒能讓這些所謂的當今名士、大漢忠臣有絲毫的動容,終日只知道飲酒作樂。難怪曹操會大罵:「豎子,不足與謀。」

  接下來是不是就要脫離諸侯獨自出兵了呢?歷史上,此次出兵會在滎陽遭遇正引兵出動準備伺機偷襲聯軍酸棗大營的徐榮,因兵力懸殊過大而慘敗,除了身邊諸將外,五千士兵損失大半,還搭上了陪他一同出兵的摯友衛茲的性命。

  就在張遼隨著眾將保持沉默之時,大帳之外的曹操猛地轉過身來,右手一抬,制止了正要說話的夏侯惇,看了看眼前的一幹部將,深深的吸了一口氣,說道:「董卓為禍,我等舉義兵討之,今董卓西竄,而諸侯只尚空談,為保實力,畏縮不前。我今決定,獨自拔營出兵。」

  聽到曹操此言,曹軍諸將同聲說道:「主公英明!」

  是的,無論曹操日後如何發展變化,如今他還是一心為國之人,就單說這獨自出兵的舉動,曹軍不過五千之眾,董卓軍有數十萬人,單單虎牢關外就不下數萬大軍,曹操此舉無異以卵擊石,但曹操就是這樣做了,足見他身上的英雄之氣。

  曹操明顯下定了決心,就像是拋開了沉重的桎梏,行動也輕鬆了起來。曹操向帳內走去,邊走邊說:「元讓、妙才、文遠、文謙、曼成,你等速去集結本部兵馬,子廉、子和集合中軍,準備出發。我們的目標就是佔據成皋,威脅洛陽,窺探虎牢關。」

  張遼聽到曹操的軍令並不奇怪,而其餘曹營將領也都是熱血青年,聽聞得出兵命令二話不說,立刻轉身出去準備。一時間曹營之中人喊馬嘶,好不熱鬧。

  曹軍大營的聲音毫無阻礙的傳到了聯軍大帳,正在飲酒做樂的諸侯們此時也得到了手下的報告。

  山陽太守袁遺怪聲說道;「這個曹操,不過閹宦之後,豈能與我等世代清流相提並論。」隨著袁遺的話音,諸侯們紛紛指責曹操不聽命令擅自行動,說話間紛紛起身要去曹營找曹操理論。

  而陳留太守張邈卻暗自離席,在大帳外招呼部將衛茲,道:「孟德起兵之時,聽說你曾散盡家財,幫助孟德募兵。如今,孟德打算獨自引兵西向,以孟德的性格,勸誡必然無用,你和他素來交好,此事還應相助與他。我給你兩千兵馬,你去助孟德一臂之力。」

  這時,曹營之中燈火通明,五千將士已經集結完畢,曹操坐在戰馬上,整裝待發,夏侯惇等諸將緊隨其後。

  看著原本正在飲酒作樂,現在卻聞訊而出的諸侯,曹操面無表情。

  東郡太守橋瑁說:「孟德啊,你只有五千之眾,若要獨自西向,面對董卓數十萬大軍,無異以卵擊石,不若先取消命令,待本初公將領一到,大家一同進兵如何?」這是與曹操有些交情的人在好言相勸。

  而袁遺則依然用他那怪腔怪調說道:「我等既已結盟,就當聽從盟主號令。孟德此舉,將本初這盟主置於何地?」這是袁氏族人不忿袁紹看重曹操而忽視他們而發出的嫉妒之語。

  而曹操則面無表情的看著袁遺等人說道:「諸位與我相識多年,當知道我為人,一旦決定之事我決不會變。我等興義兵誅董卓,大軍已齊集於此,如今董卓匹夫焚燬宮室,劫持皇帝,天下震驚,此天要亡他。而袞袞諸公面對戰機卻推三阻四,坐視良機。操雖不才,願以一己之力以抗董卓。」

  袁遺聽到此言臉色開始變得不好看了,「孟德此言何意?在場的諸公既然在此會盟,誰人不是為國家大義?」

  曹操「哈哈」聲冷笑道:「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言罷,不待眾諸侯回應,一揚手中的長槊,高喝道:「出兵!」

  身後諸將早已不耐煩了,聽到命令立刻催馬上前,率領各部開始行動。曹軍順序出營,向西而去,漸漸的消失在目瞪口呆的諸侯眼中。

  就在這五千人馬快速行進之時,衛茲也領軍追上了上來。

  「孟德!孟德!」,衛茲跑的氣喘吁吁,連聲呼喚:「孟德兄,我家主公讓我領軍來助戰,你行動迅速,倒讓我趕的好苦。」一段時間的急行軍讓文官出身的衛茲感覺有點吃不消。

  曹操張開雙臂,大喜地歡迎著:「衛兄,二十萬大軍之中,唯你肯來助我。好好好!就讓你我二人合兵一處,碰一碰那董賊的涼州軍。」

  衛茲說:「孟德,我軍獨自西向,勢單力孤,是否要放慢速度,以防敵軍偷襲?」

  曹操搖頭否決:「不,自古兵貴神速,我軍在酸棗屯兵多日不出,董賊不會想到我軍突然行動。若是我們速度快,今晚拿下敖倉,以敖倉之糧資助我軍西向,明日我軍就可攻打滎陽,挺進成皋。如此,兩軍對峙的大勢就可以改變,若是聯軍因此再有一二人覺醒,與我們同時行動。我軍就可以揮軍直抵洛陽,打亂董賊在雒陽的行動。」

  衛茲沉默半晌,毅然說:「就依孟德兄所言,我軍今日拿下敖倉,在敖倉宿營。」

  正率本部騎兵護衛中軍的張遼聽到此言催馬上前,「主公,滎陽守將徐榮久經戰陣,乃西涼名將,我欲帶本部騎兵為全軍先導,若有變故,也可提前準備。」

  曹操兩眼一瞇,隨即睜開,「有理!文遠立即率本部騎兵前出,為我軍先導。」

  張遼雙手抱拳,道:「喏!」隨即撥轉馬頭來到狼騎隊列之前。「狼騎聽令,脫離大隊,前出探路,一級戰備!」這是張遼給狼騎規定的幾種警戒狀態,一級戰備,就是隨時準備戰鬥的命令。命令一下,張遼連同五十八騎迅速脫離大隊人馬,加速前進,很快就超過了前隊夏侯惇所部,絕塵而去。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