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貼] 漫談寶寶的腹瀉

[轉貼] 漫談寶寶的腹瀉

腹瀉,一般是指大便的次數、量、液體的含量增加或者軟硬度減少,糞便成花湯樣、稀水樣,同時可能伴有發熱或嘔吐。如果嬰兒每天大便量超過每公斤20公克,或兒童超過200公克,可以診斷為腹瀉,如果腹瀉時間超過2週,則定義為慢性腹瀉。

引起腹瀉的原因,有內在因素,與外界因素。

內在因素:

    *

      2歲以下寶寶,生長發育迅速,所需熱量、營養素增加,但消化功能較差,腸胃道免疫力差,飲食稍有不當就可能引起腹瀉。
    *

      結腸易受刺激症候群、乳糖不耐、先天性腹瀉及吸收不良症候群、小腸淋巴管擴張、胰臟功能不全或肝臟硬化所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腸酵素或吸收之障礙、免疫不主、內分泌疾病、急躁性大腸症候群等等。
    *

      包括無神經節結腸伴隨小腸結腸炎、瘺管、腸道盲管、小腸腫瘤、外科切除之短腸症候群、淋巴擴張及狹窄、先天性巨腸症。

外界因素:

    *

      氣候因素:
      天氣突變,一會兒冷,一會兒熱。寶寶受寒,使腸胃蠕動增加,受熱後使胃酸及消化酉每減少,容易誘發腹瀉。
    *

      感染因素:最常見
      a. 病毒性:
          如輪狀病毒、腺病毒。
      b. 細菌性:
          如腸生毒素性大腸桿菌、腸侵襲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傷寒桿菌、
          志賀氏桿菌、彎曲細菌、耶辛氏桿菌(Yersinia)、霍亂、葡萄球菌、結核菌。
      c. 寄生虫:
          如阿米巴原虫、梨形鞭毛虫。
      d. 腸道以外病因:
          如肺炎、腎盂炎、中耳炎、神經細胞瘤、內分泌疾病
       (如副甲狀腺機能不足、甲狀腺機能亢進及腎上腺機能不全)、
          免疫不全、代謝疾病等。

飲食因素:
餵食過多或過少,食物質量不好,不定時餵食,盛裝食物的容器不乾淨。

藥物:
因使用抗生素而改變腸道菌叢,或瀉劑、化學藥劑的直接作用。

預防方法

   1.

      注意氣候變化:
      及時給寶寶添加衣物,防止寶寶受風著涼。
   2.

      嚴防細菌、病毒感染:
      夏、秋季節是細菌與病毒傳播較厲害的時期,要特別注意寶寶的食物、食物器具的清潔與消毒,還要防止其他疾病的感染。
   3.

      合理餵食:
      寶寶每次餵食的量不要過多或過少。餵得過飽會加重腸胃負擔;也不要讓寶寶飢餓,飢餓也會引起腹瀉。

服用藥物視腹瀉情況而定,應在醫囑下服用,不要濫服。腹瀉並伴有發燒、腹瀉嚴重時,應立即送醫治療,不可延誤。
寶寶腹瀉時,醫師通常會建議給予電解質溶液補充水分,情況就可以獲得改善。如果寶寶喝的是母乳,腹瀉情形會逐漸改善到消失。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