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討論] 各國保護境內之公司

[討論] 各國保護境內之公司

由於併購已成為外國直接投資的主流,因此世界各國政府都紛紛通過立法來規範外資併購
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確保產業安全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
   在2006年產業安全論壇上,我曾以「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國家產業安全為題」做了主旨演講,提出了應該注意兩種傾向:一種傾向是對產業安全問題麻木不仁,漫不經心;同時也要謹防另一種傾向,即誇大產業的不安全,並以此對開放政策質疑。保障產業安全要從宏觀、微觀兩個方面同時採取措施。雖然有媒體說我的「兩點論」為會議定了基調,但是今天我還是要講「兩點論」。

  一、「產業安全」需要共識

  近兩年來,產業安全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但究竟什麼是「產業安全」,仍然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我認為,產業安全是介於企業安全和國家經濟安全之間的一個宏觀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中觀」問題。

  有人認為,產業安全可從產業控制力與發展力兩個方面來考察,我基本同意這一觀點。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應當用綜合的、系統的、動態的觀點來考察產業安全。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產業的控制力和發展力。正如個別企業的不安全通常不會影響產業整體安全一樣,個別產業的不安全通常也不會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個別產業當前的不安全,並不表明它今後永遠都不會安全。

  胡綿濤總書記在中供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溫冢寶總理最近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演講中強調:「對外開放是我們的基本國策,而不是權宜之計」,「只有開放兼容,國家才能富強」。改革開放近30年來,我國累計引進外資已超過700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吸收外資國,但我國的經濟從整體上說仍然是安全的。我希望通過理論探討和實踐,逐步取得一個共識,那就是———「只有堅持改革開放,才能確保產業安全」。

  二、理性看待外資併購

  我國對外開放的成績有目共睹,外資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強。在2002—2006這5年間,外商投資企業累計繳納稅收2.8萬億元,佔全國稅收總額的21%%;實現工業總產值31.7萬億元,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32%%。我國多年來利用外資的方式是讓外資選擇「綠地投資」,就是讓外資買地、獨資或合資合作建立企業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而國際上目前的外國直接投資(FDI)中80%%以上是採用併購的方式。

  胡綿濤總書記在中供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我認為,要「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就要理性的看待外資併購。

  首先應當看到,併購之所以成為外國直接投資的主流,是因為世界經濟中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有限,而虛擬經濟卻發展迅速,金融資本在世界經濟發展中已經起著主導作用。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已從增加生產能力的綠地投資轉向提高企業價值的併購。

  其次是應當清醒地看到,外商來華投資的主要目的是追逐利潤,因此它必然要儘量增加其所併購企業的價值;外商中絕大多數都是私有企業,它們並不總是代表其所在國政府的利益;而且外商之間也是相互競爭的,並非「鐵板一塊」。在併購中絕大多數外資考慮的是經濟利益,而不是出於政治目的。因此我們對外資要做客觀分析,既不能喪失警惕,也不應一概視為洪水猛獸。

  再次是要著重引進戰略投資者,就是要引進在市場、技術或管理等方面有益於我國企業的戰略投資者,通過併購就可以盤活資產存量,提高競爭能力,加強企業管理,改善經營績效,從而提升企業的價值。

  最後是要以互利雙贏來評價併購的結果。一是要合理定價企業資產,不僅要考慮有形資產,還要考慮無形資產,更要考慮動態資產(即企業未來的價值增加);二是要看併購後企業的價值是否增加;三是不要看外資賺錢多少,而是要看賺得是否合理。例如我國幾家商業銀行在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以後,在香港上市的溢價大大提高,外商因佔股25%%而賺了大錢,但我方佔股75%%所賺的錢是外商的3倍,應當說效果是不錯的。

  三、規範審查外資併購

  由於併購已成為外國直接投資的主流,因此世界各國政府都紛紛通過立法來規範外資併購,保障國家經濟安全。例如美國在1988年由總統發佈行政命令,授權外國對美投資委員會(CFIUS)對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外國投資項目進行審查;歐盟於1990年9月開始實施《企業合併控制條例》,規定企業併購必須事前申報審查;日本則主要根據《禁止壟斷法》第四章對企業併購進行審查。

  我國政府近年來也開始注意對外資併購的審查。2006年8月,商務部聯合國資委、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證監會和外管局正式發佈《關於外國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的規定》,其中第十二條規定,今後境外投資者併購境內企業並取得實際控制權,涉及重點行業、存在影響或可能影響國家經濟安全因素或者導致擁有馳名商標或中華老字號的境內企業實際控制權轉移的,當事人應就此向商務部進行申報。當事人沒有申報,但其併購行為對國家經濟安全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商務部可以會同相關部門要求當事人終止交易或採取轉讓相關股權、資產或其他有效措施,以消除併購行為對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

  國務院辦公廳於2006年12月18日轉發了國資委《關於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下一步要將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領域集中,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要通過股份制改造、引入戰略投資者、重組上市等方式實現國企產權多元化,增強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國有經濟應對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保持絕對控制力,包括軍工、電網電力、石油石化、電信、煤炭、民航、航運等七大行業。這一領域國有資本總量增加、結構優化,一些重要骨幹企業發展成為世界一流企業。同時,國有經濟要對基礎性和支柱產業領域的重要骨幹企業保持較強控制力,包括裝備製造、汽車、電子信息、建築、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勘察設計、科技等行業。這一領域國有資本比重雖然會有所下降,但卻應努力增強國有經濟影響力和帶動力。

  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7年8月通過、將於2008年9月1日實施的《反壟斷法》中明確規定,外資併購涉及國家安全的,除依照反壟斷法進行經營者集中審查外,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國家安全審查。在此法實施前,還有20多個配套法規將陸續出臺,使外資在我國的併購活動有法可依,既要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又要促進有利於我國經濟發展的併購。

  我於2003年12月8日在「第二屆中國國家安全論壇」上所做的主題演講中曾指出,金融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核心。世界各國屢次發生的重大經濟事件甚至政治事件都不斷在昭示著這樣一個道理:沒有金融安全,就沒有經濟安全;沒有經濟安全,也就沒有國家安全。因此我們必須將保障金融安全放在首位,其次是物流、軍工、能源、電信等產業的安全,重點對這些領域內的外資併購進行國家安全審查。在不涉及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和領域以及國際競爭力不強、全球化程度較高的產業,應允許並鼓勵跨境併購。

  四、關鍵在於做強企業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細胞,也是產業的基礎。要保障產業安全,關鍵在於不斷推進改革,提高企業的核心能力。

  由於市場變化迅速及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僅有一般的技術創新能力是難以保證其持續發展的,為此企業必須有目的地引導技術創新、技術合作及技術引進,並將它們進行集成,形成企業的核心能力。如果將一個多元化的企業比喻成一棵大樹,其核心產品就是樹身和主幹,其業務部門是樹枝,其各種終端產品是樹葉,而核心能力就是為其吸收營養並使其保持穩定的根部系統。

  提高核心能力的關鍵是制度創新,包括公司治理、企業組織、員工激勵、績效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創新。再加上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才能不斷提高企業經營的績效。在企業做強以後,才能夠通過資本市場或併購來做大,大而不強的企業從長遠看來是沒有生命力的。

  我曾多次強調,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我國股市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目前我國上市公司中大約有70%%在財務績效和公司治理方面尚未達到國際標準,關鍵就在於內功欠缺,底氣不足,缺乏核心能力。我國有些企業曾經輝煌一時,在市場佔有率方面獨佔■頭,但未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當務之急是一方面要大力培養中國的跨國公司,這些公司應當做到「國內領先,國際一流」,具有全球化的視野和經營戰略;另一方面要重點扶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中小企業,使其能逐步佔領技術上的制高點,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不少國家都出現過貿易保護主義、經濟民族主義等反全球化的思潮,在我國也不例外。目前確實有些輿論在誇大我國產業的不安全,並以此質疑我國的開放政策。有些企業自身缺乏活力,反而想利用「產業安全」的大旗來阻撓其他同行企業被併購,唯恐自己將來會遠遠落後。有些人並不瞭解真實情況,就說我國多數產業的安全面臨嚴重問題,對質疑開放政策的輿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根據國資委對國民經濟95個主要行業的調查,有64個行業的前六名企業全部或主要是國有性質,佔67.4%%,有24個行業的前六名企業主要是民營性質,佔25.3%%,只有七個行業的前六名企業主要是外資性質,佔7.3%%。根據商務部對22個重點行業和充分競爭行業的調查,有17個行業內資佔主導地位,佔77%%,只有5個行業外資佔主導地位,佔23%%。統計局還調查了限額以上批發、零售、住宿及餐飲業,外資佔實收資本的比重分別為9.92%%、12.35%%、40.15%%和23.05%%,均未超過50%%。到目前為止的併購案中,有一半左右是由中方控股的。

  胡綿濤總書記在中供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我希望大家要認真學習中供十七大精神,堅持不懈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忍不拔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法治,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奮鬥!
以上為國際新聞簡報

[ 本帖最後由 kse0967 於 2008-1-24 13:30 編輯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