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貼] 小腦萎縮症病因複雜 中醫治療掌握2大原則

[轉貼] 小腦萎縮症病因複雜 中醫治療掌握2大原則

【NOW健康 楊芷晴/新北報導】

中醫認為小腦萎縮 須探討五臟病因

  小腦萎縮症又稱為脊髓小腦萎縮症或脊髓小腦失調症,罹患成因有先天基因異常的遺傳因素,後天則與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生化?缺乏及DNA修復功能異常有關,確切病因不明。目前西醫針對小腦萎縮症並無任何有效治療方法,只能採取B12等神經促進劑、銀杏或阿斯匹靈來加強活化神經及血液循環的保守治療;中醫認為須探討五臟病因,小腦萎縮症患者多以腎虛、脾胃虛,氣弱和血虛為主,必須對症治療,可望改善病情。

平衡感變差 原來是小腦萎縮

  現年65歲的醫師平時看診量大,常透支體力,2年前開始不時犯頭暈,轉彎感覺平衡感較差,一不小心就會跌倒,直到1年半前赴台大醫院經電腦斷層、抽血檢查後,確診罹患小腦萎縮症,但患者本身並無家族病史。由於西醫無法有效改善症狀,於是6月初轉而尋求中醫治療,4個月後,眩暈不適症狀改善至少3成,頻尿次數也大幅降低,現在他僅保留3分之1的門診量,好好專心治療休養。

  收治該名患者的中醫師張賜興表示,當初個案由家人陪伴前來,一看診就要求先去上洗手間,問診發現不僅有眩暈症狀,走路小碎步、不太平穩,還合併帕金森氏症、低血壓及睪固酮過低等男性功能失調,以及腰部椎間盤突出和骨刺問題,白天每半小時至1小時就尿急甚想解尿,晚上每2小時起床上1次廁所,頻尿情況嚴重,加上腸胃吸收功能不佳,每天也排便2至3次。

  通常小腦萎縮症患者病因多元,若合併嚴重的頭暈、失眠和頻尿等多重症狀,中醫治療相對更棘手。張賜興指出,中醫理論講求腎為先天之本,主導大腦和小腦運作;脾胃則為後天之本,吸取營養的重要器官。因此,中醫治療小腦萎縮症必須掌握「固脾胃」和「補腎氣」2大原則,腎氣虛損容易引起腦部退化,治療須從加強脾胃吸收來加強補腎填精的功能,達到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的效用。

外貼藥膏療法是關鍵

  針對小腦萎縮症的中醫治療多管齊下,最關鍵的是外貼藥膏療法,治療第1個月從頸椎貼膏藥至尾椎部位,每天換藥,有助矯正脊髓液的正常流動及打通任督二脈的氣血運行,再搭配內服藥物、針灸治療和矯正脊椎的推拿,達到全面的治療效果。返家後可自行按摩頭部和足部,腳底浸泡熱水、走健康步道或練習手部拍打功等,皆有助氣血平衡順暢,有益於改善病情。

  目前中醫治療雖然能減緩小腦萎縮症的病症,但尚無法有效達到完全康復,仍有待朝藥物快速通過血腦屏障、更容易吸收發揮作用的方向努力。治療小腦萎縮症需時間及耐心,張賜興提醒,療程中可常喝四神湯來調整腸胃脾腎機能,多食用黑木耳、桑葚、黑豆和黑芝麻以及紫色藍莓、櫻桃、葡萄等等黑紫色食物、還有核桃、腰果、瓜子等堅果類食物等,透過食療加強補腎氣,並少食生冷瓜果、冰飲類、油炸類、糯米、甜點和蛋糕,以免阻礙腸胃消化運行。平時飲食不應過於清淡、應適量補充足夠的鈉和鹽分,提供身體足夠能量;睡眠是最佳治療方法,一般人至少應有7小時的良好睡眠,才能有助身體進行修復。

----------------------------------------------------------------

引用來源:小腦萎縮症病因複雜 中醫治療掌握2大原則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註冊或登入會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