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武俠] 截教小妖 作者︰碩鼠肥(全書完)

第三卷 封神之戰 第二百二十六章 爭議封神
   
    金鰲島中截教眾門人俱在商議日後如何保全自身,傳承教義。崑崙山玉虛宮中太上老君與原始天尊及闡教眾弟子也在商議如何封神。只聽姜子牙愁眉苦臉地奏道:「弟子奉掌教老師之命下山扶周滅紂,今殷商雖滅,奈何蘇護又擁立伯邑考建立北周。巨橋一戰,兩方數十萬兵馬俱都遭劫陷身,更有萬千黎民無辜慘死,百姓十不存一,至令國力空虛至極,今兵只數萬而已,實難有餘力滅掉蘇護,使天下一統。請老師明鑒!」

    原始天尊聞言,皺眉不語,半晌乃道:「封神之事已然驚動道祖,豈能再拖!今人間王權之爭既然陷入僵局,無兵豈可為戰?不如暫時議和,待日後國力強盛,在圖一統!」

    太上老君執掌人教,聞言不由皺眉道:「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人皇豈得有兩?今伯邑考與姬發之中必有一人為真,一人為偽,若任其各自偏安一方,至令眾生躊躇不知所歸,非我等扶保正統之意也!」

    原始天尊道:「既如此,大師兄有何法可定江山誰屬?」

    太上老君聞言也自沉默,半晌道:「伯邑考與姬發皆有帝王之氣,二人又均是文王嫡子,實難決斷。」

    原始天尊道:「我二人受道祖諭旨,不能再出手。今截教秦華、金靈聖母、雲霄等人又皆是凶頑之輩。有他等為蘇護撐腰,蘇護麾下尚有各地守關兵馬二十萬,如此實力,足以問鼎天下。又如何能逼迫蘇護投降?」

    太上老君默然良久,道:「只好將截教門人招來,我等共商如何冊立封神榜之事,方能解決人間正統之爭!」

    原始天尊聞言,揪然不樂,道:「截教不過是些二代弟子。殘敗人馬。老師既命我等主持封神。而拘禁通天,則截教弟子均是有罪,原該任由我等處罰,又豈能與之同席共商?」

    太上老君淡淡地道:「截教門人,因為其多而不免有些淺薄之輩,橫行滋事,至令截教為眾人所忌。但也並非全部!此次大戰。截教所餘千人均是心志堅定、修為精深之輩。秦華多智而堅毅、金靈聖母強勇、雲霄至誠、瓊宵敢作敢當、趙公明急公好義,此皆一時才俊,哪個都不是屈從威壓之人。我等受道祖之戒,原當隱跡天外潛修,師弟更欲如何處罰他等?」

    原始天尊聞言默默半晌,恨恨地道:「秦華擅自搶奪打神鞭,此寶乃封神之權威。原該為姜子牙所有!今秦華強取不還,阻礙封神之事。我等受老師法旨主持封神,難道這也不能出手?」

    太上老君道:「既如此,可叫秦華前來,當面責問!」當下太上老君發符命召秦華來玉虛宮。少時,秦華到來,只躬身稽首,並不下拜。太上老君也不以為意,逕自道:「前時大戰之中。你將姜子牙打神鞭收走,此物乃是封神法器,今我等奉道祖法旨封神,不可缺了此物,你可將打神鞭交還!此事非同小可。你切莫阻逆!」

    秦華聞言。看了原始天尊一眼,笑道:「聖人動問。原該拱手奉上。只是此寶並非弟子從姜子牙手中搶奪,而是以寶易寶。從魔家四將處得來。今若就此拿出,弟子豈不是吃虧了!」

    玄都大法師聞言斥道:「聖人師長當前,你焉敢以營營小利,狡賴推脫!此豈弟子當為之事耶?」

    秦華撇嘴譏諷道:「你八景宮有聖人撐腰,家大業大,自然敢說大話!我截教門人如今已沒有老師護佑,自然得百般計算,斤斤計較,以為長久之計。不如把你八景宮中法寶賜給貧道幾件,則打神鞭自然奉送。」

    原始天尊按耐良久,終於忍不住怒道:「孽障!時到今日尚敢言語支吾於我,你阻逆封神大事,貧道奉道祖法旨而行,難道制你不得?」

    秦華眼見原始天尊就要發飆,嘴角微微一笑,輕聲道:「道友還不現身?」就見一道祥光從秦華眉心逸出,化為一個慈眉善目的道人,正是秦華善屍慈悲老人。只見那慈悲老人將手一抬,顯出紫霄宮牌匾豎立在秦華身前,三個斗大的金字毫光閃閃。

    原始天尊一看,頓時啞然,面色紫漲,不能言語。老君見狀忙道:「秦華,師長當面,不得放肆!今日招你前來,是為共商封神榜之事。今道祖法旨已下,我道門三教不得再鬥。然人間伯邑考與姬發各據一方,此非長久之計也。另封神榜中尚有二十八宿等數十個神位空缺。因你受通天教主之命暫領截教,故而招你來商討。對這些事你有何看法?」

    秦華聞言笑道:「兩位聖人當面,想必自有主張,秦華乃弟子晚輩,何敢放肆?今我截教門人俱都隱跡金鰲島中潛修,不問世事。封神之事既是道祖法旨,兩位又是聖人之尊,秦華有何可效勞之處儘管吩咐就是,弟子無不躬身領命。」

    老君聞言一愣,看了看原始天尊,良久才緩緩地道:「今既招你共商,便是承認了你代理道門截教這一支的地位,你切不可心有懷恨,至令諸事俱廢!」

    秦華聞言,沉默一陣,方才認真地道:「我截教如今不過千人之數,惟願隱跡金鰲島中潛修大道,靜誦黃庭,不想再沾惹紅塵殺劫。封神榜中神位有所空缺之事,恕我無能為力。至於人間伯邑考與姬發之爭,乃是兄弟爭位,而非爭霸!他兩人俱是文王之子,均是周家天下。如此算來,天下早已一統。兄弟爭位,古已有之,何足為奇?」

    老君聞言,失聲道:「以你之見,便是隨他二人去了?」

    秦華正色道:「天命以周代商,今殷商已滅,大周建立,天數已完。至於諸子爭權,不過平常事也,何須聖人費心思慮!」

    老君聞言不樂,熟視秦華,秦華坦然相對。老君歎道:「既如此,封神大劫之中凡人間橫死之英烈皆有緣上封神榜。今姬昌受釘頭七箭書而死,魂魄無歸,也在封神榜中。便叫伯邑考與姬發同上封神台,使姬昌明旨確定何人為繼嗣。」

    秦華聞言心驚,口中卻道:「此法自然妙絕,原該如此!然姬昌受釘頭七箭書橫死,魂魄必然渙散,彼乃凡人之軀,恐神智已然不清,如何可以確立何人為儲?」

    老君笑道:「起死回生於我道家而言不過平常之術耳,何況為一凡人凝聚元神,返本還源乎?好了,此事已有良法,封神榜之事尚待解決,我等還須繼續商議才是。」

    秦華默然不語,若讓姬昌親自指定誰為接班人,則指定之人簾就得了正統,那還有什麼可爭的,老君這招真是高啊!秦華心內暗歎,又聞老君提到封神榜之事,遂在一旁默默不言。

    太上老君自與原始天尊計議了一陣,並無結果。玉鼎真人見狀插口道:「當日萬仙陣中,截教門人見事不好,紛紛離散者十之七八,算來也有近萬之數,這些人各自逃歸山林,隱跡湖澤之間,各興風作浪,蠱惑百姓,強索供奉。今封神榜上既有空缺,何不叫這些人去填。」

    原始天尊聞言道:「此言大善!」老君便問秦華之意,秦華笑道:「當日他等自行離散,掌教老師已然將其盡數革除,不再是我截教門人,則死生禍福自己承擔,與我截教再無干係。貧道能有什麼意見!」

    老君與原始聞言,默然半晌。就聽原始吩咐廣成子等人道:「今你等可前往將此輩之中根性淺薄之徒打殺了,待湊齊封神榜人數,便可封神。」

    廣成子等人領命去了,原始天尊這才又轉頭看了看豎立在秦華身前的紫霄宮牌匾,面上閃過一絲恨色,隨即卻又隱沒,只口中淡淡地道:「打神鞭乃是封神法器,當由姜子牙以之號令眾神,以便使眾神畏服!今你如何才肯交出?」

    秦華笑道:「打神鞭原該由應劫封神之人持有,弟子自然應當歸還。然而我截教之寶也有兩件失落在玉虛宮中,那戮仙、陷仙兩劍,聖人留之無用,若得歸還,則打神鞭雙手奉上。」

    原始天尊聞言,怒視秦華,半晌道:「也罷!但若廣成子此行仍不夠填滿封神榜人數,則你截教終須擔當下來。另外我門下靈寶大法師之魂魄是否該交還了!」

    秦華聞言隨即道:「為早日完結封神之事,免得眾生終日心下惶惶不安,我截教可以擔下此事,但只肉身封聖,不得再另行約束!至於靈寶之魂魄,既然大戰已畢,自當交還。」

    原始天尊盯了秦華半晌,口中只得道:「如此甚好!」卻聽秦華又道:「然而我截教終須留下道統,即便肉身封聖也只少數,不得壞我根基,最多三五個便好了。」

    原始天尊聞言正自面色黑沉,就聽姜子牙在一旁嘀咕道:「三五一十五,嗯,還可以多出十五個名額,如此一來封神之事便有著落了。」

    秦華一聽,一口氣差點沒悶過去,正待反駁,就聽原始天尊笑吟吟地道:「秦華果然深明大義,就以十五人為限。今日我等計議妥當,等廣成子等歸來,便可擇吉日舉行封神大典。」

    秦華聞言,憤憤地看著一臉無辜之色姜子牙,心中暗暗發狠道:「貧道今日陰溝裡翻船,被你小小地擠兌了一把。待來日,有你好看!」
第三卷 封神之戰 第二百二十七章 封神
   
    不說秦華面上小小有些鬱悶。實則卻是大鬆了一口氣。其實原始天尊奉道祖之命主持封神。若要將截教門人全都封個肉身成聖。那也沒有人敢說他什麼!然而原始天尊自恃強盛。本不把截教一干殘餘放在眼中。而秦華一來就言語強硬。擺明不合作的態度。倒令闡教中人有些急躁了。打神鞭事關重大。又不能出手硬搶。原始天尊被秦華這個小輩一頂。又用紫霄宮牌匾一壓。心中頓時便有些急躁了。結果先自一頭掉進陷阱裡。

    這番心眼耍的著實有些驚險。及至姜子牙在那邊自作聰明的嘀咕。原始天尊又一口接了過去。秦華懸起的心這才放下。暗道:「總算為一眾門人爭取到了清淨自在、無拘無束的仙人身份。」當下諸事議定。秦華唯恐原始天尊反應過來。飛快的告辭離去了。及至走出老遠。方才取出戮仙、陷仙兩柄寶劍觀看。口中放聲大笑。

    且說廣成子等人奉命打殺截教破門出教的近萬門人。這些人原是截教弟子。自然也不乏法力高強之輩。數量又多。分散又廣。廣成子等闡教金仙歷經數月。方才只尋找到近千人。將之打殺。闡教中人還屢有受傷之時。

    其實若論闡教這個速度。那也是極快的了。九名弟子幾乎每天都各有斬獲。然而門人太少。對方太多。終是有些殺不過來。看看封神之期將近。原始天尊只的命眾門人加緊進度。闡教眾人每天累的跟狗一樣。還是只多殺的數百人。封神之期卻已到了。原始天尊也只的無奈的命廣成子等人回轉。看看二十八宿還是湊不齊。原始天尊又不願意隨意亂封。這一旦封神。便不能隨意更改。若有哪個神位名不符實。給三界眾生抓到把柄。豈不壞了玉虛宮名聲?原始天尊心下大急。又悄悄找太上老君商議。

    太上老君道:「你我二教加起來不過十人。此事還的著落在截教頭上。只是上次才與秦華計議定。今又改動。這話卻不好出口!」

    原始天尊聞言默然。恨恨不絕的道:「若早知老師鴻鈞道祖要將通天留在紫霄宮。當日我等便該捨了通天。先將截教門人俱都送上封神榜。若如此。哪有今日之難為事!那秦華也是奸猾。竟敢如此言語戲弄於我等。這口氣如何能消!」

    太上老君道:「事情都過去了。多說無益!只今如何好生的了結了封神之事方為緊要之事!」

    原始天尊皺眉道:「其實若論肉身成聖。乃是聽調不聽宣。雖是稍稍耽誤了修行時間。但若好生掌理職司。卻也有許多功德可拿。只是不的逍遙耳!截教之中便已有不下千人在天庭為官。也不見有什麼不滿的。」

    老君道:「奈何截教只不同意。故意難為你我。如之奈何?道祖已有法旨。三教不的再鬥。我等聖人也不能再出手。況且秦華有那塊牌匾。顯然是頗的道祖歡心。又怎能逼迫於他?」

    原始天尊聞言。也頗為為難。他與通天早撕破臉面。況且數次揚言要滅掉截教。前次用戮仙、陷仙兩劍才換取了打神鞭和那想起來就令人鬱悶非常的十五個肉身成聖名額。可見截教中人確實把原始恨到骨子裡了。已全然不顧他的聖人威嚴了。

    原始天尊每每想起此事便恨的牙癢癢。連帶的對姜子牙也不待見起來。早早打發他回了封神台上看守。原始天尊自心下暗暗發狠道:「你截教如此凶頑。不與你個報應。怎顯的我聖人威嚴!」當下老君與原始天尊俱都不願意在找秦華商議。顯的是在求他一般。又都無法可想。只的從上榜之人中隨意抽出幾個補進清福正神之位。即便有些不妥。卻也顧不的了。

    這日。秦華與一眾同門也到封神台前觀禮。原始天尊坐九龍沉香攆垂一朵祥雲高掛空中。就見姜子牙等一干闡教門人連忙跪拜施禮。秦華等截教弟子卻俱都不為所動。逕自乾瞪著眼睛看。

    少時。原始天尊命白鶴童子將玉符金冊賜予姜子牙。姜子牙恭恭敬敬的接過。原始天尊又命將打神鞭賜予姜子牙。姜子牙再拜接過。羽翼仙在秦華耳邊道:「素聞打神鞭在道兄手中。今何以竟被闡教拿去了?」

    秦華笑道:「打神鞭被貧道換了戮仙、陷仙兩劍。此二劍乃我截教鎮教之寶。實不容有失!故而才與他交換。」金靈聖母等人聽說。皆大喜。就聽趙公明笑道:「這買賣不虧!」眾人一通大笑。

    就見那邊姜子牙自莊嚴肅穆的將玉符金冊供奉在台上。**香禱告。酌酒獻花。立八卦紙。排五方旗。繞台三周拜畢。姜子牙方才上台打開金冊。宣讀敕書畢。開始封神。

    頭一個。姜子牙便高呼:「截教流波山門下柏鑒上前聽封!」柏鑒聽了大驚。忙看向秦華。秦華也自面色難看。然而思及闡教主持封神。況先答應了他十五個名額的。當下只的忍了這口氣。對柏鑒道:「你本對修仙之道沒有天分。隨我在山中數千年也只的一個普通仙人修為。還不如入神道。將你一身征戰本領顯用。還可的些功德善果。只今是肉身成神。不必過多擔憂!」

    柏鑒聽了。方才上台聽封。卻直立不跪。姜子牙一手持杏黃旗護身。一手持打神鞭大叫道:「柏鑒跪聽玉虛宮封號!」

    柏鑒看那打神鞭厲害。轉頭看向秦華。秦華心內也自憤恨。暗道:「今日原始天尊聖人當面。好漢不吃眼前虧。還是要先且讓過他。」遂對柏鑒微一點頭。柏鑒這才跪聽。當下姜子牙因柏鑒曾為黃帝總兵官。身份不同。封了個八部清福正神首領之職。柏鑒聽封謝了。頓時的了神道法器百靈幡。

    隨後三山五嶽正神、火部、雷部、瘟部、水部、太歲部俱都分封完畢。麻姑也在瘟部任職。位在呂岳下。水部由黃龍真人為主。餘者尚留斗部、群星惡煞及一眾零散神仙未封。姜子牙卻放下金冊。道:「今伯邑考與姬發均是文王嫡子。為爭位而各據一方。至令天下懸望。眾生遭刀兵之災。為正人皇之位。理清天的綱紀。人間倫常。特命清福神柏鑒將伯邑考並姬發一併領上封神台。聽先文王姬昌親指儲君之事。」

    眾人聞言。俱都驚奇。少時。柏鑒駕雲將伯邑考並姬發二人領上封神台。姜子牙連忙拜見了姬發。口稱:「大王聖德!今日冒犯。死罪。死罪!」那邊秦華身後申公豹也自搶出。對著伯邑考拜稱大王。柏鑒又去台下將姬昌引進台上。姜子牙與申公豹又是一通拜見。原始天尊自施法將姬昌散亂的魂魄歸正。姬昌這才從渾渾噩噩中醒來。與伯邑考、姬發、姜子牙、申公豹等父子君臣相見。俱各痛哭姬昌聽了前因後果。看了看伯邑考、姬發二人。見伯邑考一臉孺慕之情。姬發面上雖也激動。卻不時有焦慮之色閃現。顯然非常在意王位屬誰。當下姬昌心下暗歎。乃道:「我死乃是天命。不與他人相干!今你二人竟因此而生隙。至令生靈塗炭。豈是兄弟同胞之情?我意已定。姬發有王霸之器。當今亂世。當以姬發為繼嗣。然伯邑考乃是長子。可裂土稱王。世代相替。姬發亦不的擅自黜免。你二人從此之後當和睦相處。不的再相攻伐!」

    伯邑考心音律。本不在意權利之爭。聞言並無異議。當曉人領命。由柏鑒送他二人回去了。姜子牙復又開始冊封斗部正神。因此部群星惡煞絕大多數都是截教門人。當下點了金靈聖母上台。封為坎宮斗母正神。為群星之首。金靈聖母無奈。也只的聽封。

    當下大封星君。秦華門下黃天祥、雷震子、蘇全忠俱都在內。姬昌為中天北極紫微大帝。即紫微帝星。闡教門下上榜的一眾普通門人如鄧華、蕭臻、李常等人也都在斗部。為群星惡煞。另有楊戩等闡教三代門人也入斗部填了些缺位。

    另封太乙真人、赤精子二人各為一方天帝。只有二十八宿星官。實在難封。不的已之下。只的隨意在台下指了二十一名截教門人。加上秦華身後二十八宿大陣之中的七名弟子。共成了二十八宿星官。其中便包括奎木狼。亦是肉身成聖。

    如此斗部分封完畢。十五個名額便去了十一個。當下姜子牙又封了趙公明為財運正神。碧雲仙子(雲霄三屍化身)、瓊宵二人與碧霄共為感應隨世仙姑。隨後又是元帥、將軍、西方護法、五方豆神等等一大通。及至將飛廉、惡來封了冰消瓦解之神。姜子牙把手中玉符金冊一放。手中揮舞打神鞭大叫道:「截教流波山門下申公豹上前聽封!」

    申公豹聞言一驚。隨即嘿嘿一笑。上前跪聽冊封。姜子牙道:「敕封爾執掌東海、朝覲日出、暮轉天河、夏散冬凝、週而復始。為分水將軍之職。還不領命謝恩!」

    申公豹聽的心下一緊。暗罵這姜子牙也封的太狠了。一天到晚、一年四季竟無片刻休息之時。況且還要週而復始。如此哪還有片刻安寧?申公豹心下不忿。謝了封誥。起身便譏諷姜子牙半生修行。到頭來一場空。還不是的墜入輪迴!因笑道:「你既封神。何不將自己也封個肉身成聖。如此豈不免了輪迴之苦!否則你若萬一投入了畜生道。來世你那玉虛宮聖人可就認不的你了!」
第三卷 封神之戰 第二百二十八章 人道獨立
   
    且說姜子牙封神,以流波山門下柏鑒始、又以流波山門下申公豹終,先折柏鑒立威,後辱申公豹出氣。秦華雖知這本就是原本該他二人的封號,心中卻也著實不太舒服。但看看封神之劫馬上就要結束,也只好暫且忍一忍,挨過這段再說。

    當下封神完畢,秦華等截教門人也不等姜子牙將最後的敕詞念完,逕自騰雲駕霧離開,齊回金鰲島去了。眾人到了金鰲島,入碧游宮,各自尋位置坐下。就聽趙公明道:「今日封神,貧道與金靈聖母、兩位妹妹俱有封誥,日後便當掌理職司。看來今後廣開山門,傳承教義之事只得落到秦華師弟、無當聖母、羽翼仙你等三人身上了。」

    秦華連道:「自當盡力,師兄放心!」眾人俱在金鰲島中商議,此時的元始天尊卻手捧封神榜和太上老君一起上了紫霄宮,向鴻鈞道祖交旨。二人見了鴻鈞道祖,拜倒:「弟子奉命主持封神,今已完成,所封八部三百六十五路周天清福正神,八萬四千群星惡煞俱已全部歸位。請老師查驗!」

    鴻鈞道祖只淡淡地點了下頭,示意原始與老君二人坐下,這才緩緩地道:「自人族出世至今,歷三皇五帝,夏商兩朝,幾經治和、亂離,已積累了足夠自立的經驗和能力。大道分天地人三才,人族身為天地主角,不可久在仙神兩道修士的羽翼護佑之下,必使之完全獨立,成為真真正正的天地主角方才使天地人鼎立而圓滿。」

    太上老君執掌人教,當下問道:「如何才能使人族真正獨立!」

    鴻鈞道祖道:「如今仙凡兩道混居,凡人慕仙道神術、修士慕人間榮華,至令仙道領導人道。凡人所遇事,不論大小賢愚對錯,盡皆禱告於神靈,求的庇佑,此非人道自立之真意。若要人族獨立自主。首先便要仙凡分離。具體如何,你們幾位聖人商量著辦吧!」

    太上老君與原始天尊領命,自思:若要仙凡分離,便要分別約束修士與凡人。但天地如此廣大,散修、西方、道門、妖族、血海阿修羅、九幽鬼道等等互不統屬,況且凡人中也有許多與修士有著扯不清的關係。如何才能使仙凡兩道分離?

    二人思慮良久,就聽老君道:「只今最好最省心的辦法便是將仙凡兩道分隔兩地,斷絕之間的聯繫,則百十年後,人族將不復知仙道為何物,自然便仙凡分離了。」

    原始天尊聞言喜道:「此論甚高!然四大部洲修士處處可見,該將一眾普通人族分置何處?」

    太上老君笑道:「天地間自有許多星辰列張,幾次天地大劫,洪荒大地分崩離析。飛出許多版塊游離在星空之中。今人族經歷天地大劫,所餘不過數百萬眾,便將之一並移入一顆適合生存繁衍的星辰之上。從此設下結界,禁止修士隨意前往走動,放任人族自行成長壯大。則人族自立可期也!」

    原始天尊聞言點頭道:「若有朝一日人族能憑自己的本事跨出所居的星辰,回到四大部洲,則人族方可謂真正獨立,成天地人三才鼎立之勢。」

    當曉人計議定。自去紫霄宮稟報了鴻鈞老祖。洪鈞老祖也點頭認可。乃發下法旨。詔女媧娘娘、接引、准提等一併到紫霄宮。通天教主也出。六人領了道祖法旨。自去天地間尋訪最適合人族身存繁衍之地。最後選中了一顆蔚藍地星球。一應佈局山川海洋竟與四大部洲極為相似。六聖大喜。當即達成了共識。共同施展大法力於一夜之間將所有普通人族及其建築、生活、生產工具等全部移到了這顆藍色星球之上。聖人法力非同凡響。眾人一夜之間轉換了生存環境。卻都懵然不知。有少數心智聰慧。學識淵博之人通過查看星象及山川走勢。發覺了不同。最終卻也無法解釋。只得自行修改了天文曆法。時間刻度等等來適應新地環境。

    秦華看著事情發展經過。心中頓時生出幾許荒謬之感。想當初人類一直堅信天圓地方。甚至因此產生爭論。導致殺人放火之事發生。最後才得出結論:地球是圓地!媽媽地。地球也是一顆星辰。自然是圓地。但是盤古開天闢地所生出地大地那就是一片平坦地啊!天圓地方這是天地開闢以來。所有大能為、大神通地仙聖巫妖所共見。哪是虛妄地!不周山倒塌之後。天搖地動。女媧煉石補天。斬玄龜取其四足煉製撐天巨柱這些事可都是秦華親眼見證了地。哪還有什麼疑惑。

    當下秦華搖搖頭。將腦中地胡思亂想剔除。逕自領著一眾同門靜修了去。且說人族舉族被遷到地球之上。當然那時候還不叫地球。人皇姬發這一日在鸞殿之上接受百官朝拜。隨後便大封諸侯。

    最後將伯邑考封為樂王。封地在偏遠地南方濕瘴之地。伯邑考無奈只得聽封去了。姬發還欲封蘇護。奈何蘇護擁兵二十萬坐鎮冀州。雄霸三關之險。姬發亦不敢逼迫太甚。只得勉強封了蘇護繼續做他地冀州侯。自成一國了事。數十年後。蘇護終老。所轄之東伯侯領地方才漸漸被朝廷侵吞。最後只保留了冀州一地。

    周朝建立。因西岐城早先地脈被打散。龍氣已洩。乃定都鎬京。姬發駕崩之後。周公輔政。定禮樂立國之道。所謂禮。便是等級制度。天子、諸侯、公卿大夫】、貧民。各個等級之間規矩森嚴。禮制嚴謹。顯上該如何、上對下該如何。半點不容逾越。所謂樂。便是思想教化之術。因為禮制地嚴謹導致人與人之間是不平等地。不免就會有些矛盾。緩解矛盾地手段便是用教化之術來奴化萬民。使各安於制度地約束。

    禮樂治國之道乃是人族擺脫神權至上地開端。在此之前夏商兩朝、甚至三皇五帝時代。人類每有大小事務俱都禱告於天。祈求神靈決斷。祭祀犧牲不斷。從周公起。人類方才算是真正有了自己地制度方略。解決事務地規矩。教化育人地方法。

    禮樂治國之道也算是闡教教義在人族思想上的傳承和體現。通篇充斥著等級概念,在這種制度下,有能力不如出生好,出身不好的要想出人頭地那是千難萬難,一但有人有任何舉動與禮制有違,則立即被打落凡塵。不但如此,還要輔以教化,讓所有人都認同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那些諸侯大夫們生來就高人一等,理應享受,剝削平民百姓,而平民百姓就應該心願誠服地被剝削,還要歌功頌德。

    這當然不是說禮樂治國之道就是萬惡的,相反它是有劃時代的積極意義的。但這種思想也不能持久,人族一旦擺脫神權地束縛,思想解放出來,又豈能在聽你一家之言?況且這種制度將天下人才阻攔於權利之外,既沒有參政的權力,也沒有政治上的地位。久而久之必然引起天下不服,於是不到百年,禮崩樂壞,冀州侯蘇護後人率先舉旗聲稱不願奉行禮樂愚民之道,周王朝派兵征伐,眾諸侯各懷私心,俱都不出力,戰事綿延不絕,周朝威信大降!

    至周朝建立以來便一直不服的南方荊楚政權也野心勃勃地向北擴張,東夷、南蠻、北狄、西戎俱都蠢蠢欲動。原本就根基不穩的西周朝廷瞬間瓦解,諸侯各自為政,周天子完全成了擺設,百家爭鳴的春秋時代提前三百餘年便來臨了。

    冀州侯蘇立當機立斷,發兵滅了周邊數國,威震天下,成了春秋時代第一個霸主。由此冀州稱霸長達一百八十年之久,國力日盛,天下只知有冀州王,不知有周天子。隨後冀州諸子爭權,國力漸衰,後又權臣當道,各割地成了燕、晉等國。冀州兩百餘年煊赫的國勢這才衰落,已至隱沒不聞。

    此後再經過百年混戰,諸侯兼併,湧現出許多霸主強橫一時,曇花一現。亂世之中,各國君主為了強大自己的國家,紛紛尋求治國強軍良策,於是各種思想漸漸地興盛了起來。

    此時四大部洲之中因為普通人族俱都被送往地球,導致人煙稀少。雖有些法力低微之輩聚居在一起,漸漸也發展出了一些人口,卻終是太少,放到整個大地一看,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四大部洲要以這些人口重新繁盛起來,恐怕還須上千年的時間積累。

    因此眾人爭無可爭,俱都躲在洞府之中潛修,靜誦黃庭三兩卷。這日秦華正在山中默運元神,突然心有所動,想起一眾同門之中還有一人不見,當下喚六耳獼猴過來道:「當年萬仙陣中,龜靈聖母被原始天尊打壞了肉身,只得以元神逃逸,不知所蹤,今已三百年矣!你可用心查探,看看龜靈聖母究竟到了何處?」

    六耳獼猴聞言,頓時將六耳異術展開,遍查三界之事,少頃,面色古怪地對秦華道:「龜靈聖母師伯至那日之後,原來一直沒有走遠,逕自到了金鰲島萬丈海底深處開闢了一個洞府潛修,如今看來應該快要功成出關了。」
第三卷 封神之戰 第二百二十九章 聖母歸來 大日西行
   
    秦華聞說龜靈聖母便要功成出關,心下大喜,遂每日翹首等待,這一日,六耳獼猴報說金鰲島海底深處有異常。秦華忙起身駕雲而去,來到金鰲島,但見島中千餘門人俱都出了各自的洞府,對著海中指指點點。

    再看那大海,此時已是怒浪翻滾,黑風呼號,一個巨大的漩渦漸漸形成,天地靈氣不斷地被那漩渦吸收過來,順著漩渦中心滲透進去,巨大的壓力將這一片海域都壓的沉了下去,外圍數十米高的浪頭翻滾湧動,氣勢驚人,卻只是湧不到這一片海來。

    截教眾門人俱都被這股精純的天地靈氣驚動,齊聚在海邊觀望,不知此處究竟有何事。忽見秦華到來,金箍仙馬遂笑道:「秦華道兄來的正好,今日此地海浪翻滾,異象紛呈,不知主何吉凶?」

    秦華笑著對眾人稽首為禮,道:「不瞞各位道友,貧道正為此事來。當年龜靈聖母重傷,只有元神逃遁,此後便一直在金鰲島海底開闢洞府修養,今日有此異狀,想必是聖母功成出關!此乃大喜之事,眾位道友只需靜心等待,為龜靈聖母護法,不必驚慌猜疑。」

    眾門人聽說是龜靈聖母出關,俱都喜悅,當下眾仙腳步扭轉之下,隱隱布成了一個防護大陣,欲為龜靈聖母護法。

    不一時,只見海面上那巨大的漩渦漸漸消失,海面停止了沉陷,卻又慢慢向上鼓動起來,無數巨大的水泡迅速升騰,激起層層浪花蕩漾,將這一片海域越抬越高,竟又反比外圍高出了十幾丈。

    只見那浪花一層一層,不斷往高處簇擁盪開,無數水花綻放,在金鰲島煙靄一般仙氣的折射下。顯得瑰麗絕倫。少時,只見水花中心處,一朵浪花沖天而起,激起千丈水柱,那水柱上頭如菊花分蕊一般四散開來,顯出一名身著水墨綵衣的道姑。身周煙霞蕩蕩、釵上珠光閃耀。一時仙靈之氣撲天蓋地而來。

    秦華見狀,領著一眾同門齊齊上前稽首稱賀,龜靈聖母也自還禮。秦華大笑道:「道友今番出關,斬卻嗔癡煩惱,成就自在無拘無束之身,真可喜可賀!」

    龜靈聖母也自喜道:「貧道因禍而得福,得以斬卻惡屍,凝聚肉身,此乃天道眷顧。掌教老師平日教化之功也!今何以不見了掌教老師並金靈聖母、無當聖母等人?」

    秦華乃將一切前後事情俱都告知龜靈聖母,道:「今碧游宮被老師搬到了上清天,金靈聖母坐鎮坎宮。為斗母正神,無當聖母卻在驪山潛修,已百年未出了。」

    龜靈聖母聽了默然半晌,道:「不意一番閉關修養,忽忽已過三百年,竟是物是人非。貧道出關,當先參拜老師,再走訪一眾同門,然後再定行止。」

    當下龜靈聖母與眾門人相見畢。自去金鰲島中焚香向通天教主禱告請安。然後又上天庭去見了金靈聖母、趙公明等人。方才回轉金鰲島。此時雲霄聽了消息。也從三仙島來與龜靈聖母相見。一眾同門此時團聚。俱都歡欣鼓舞。秦華笑道:「今龜靈聖母既然斬屍出關。正可坐鎮金鰲島。率領一眾同門參悟大道。老師不在。我等卻也不能把修為落下了。」

    龜靈聖母應道:「貧道一向隨侍老師身邊。今掌教老師雖不在。我卻也不想再另尋洞府。留在金鰲島正我所願耳。況又能與一眾同門朝夕相處。研習大道。敢不從命!」

    秦華大喜道:「自當日金靈聖母、趙公明等人被封為神。無當聖母又自去了驪山潛修。偌大地金鰲島竟無一個修為通玄之人坐鎮。毗盧仙雖修為精深。但其心性了無掛礙。只知一味靜修。少與同門探討。餘者金箍仙馬遂等人雖各有所長。卻都未到大圓滿之境。尚未到達兼修天道地地步。不足以稍稍為眾人傳道解惑。今道友歸來。實我截教上下之大喜事也!」

    龜靈聖母稽首謙遜。眾門人歡宴良久。秦華一時興起。就提議從此之後每隔百年均召開一次截教論道大會。由龜靈聖母主持。眾門人將自己百年間地悟道心得相互交流。並提出各自地疑難共同解決探討。眾人聞言無不轟然應好!情緒越發高漲。

    宴後。眾人暢談良久。秦華與雲霄方才各自告辭。起身回轉山門。二人駕雲起行。雲霄一路默默不語。秦華乃沒話找話地道:「今日龜靈聖母歸來。眾門人團聚。著實讓人高興。」

    雲霄掃了秦華一眼。不發一言。秦華見了。復又道:「當日同門相商。我流波山與三仙島俱都向外傳道。今人族全被遷到地球之上。教義傳承地方式已然不同以往。不知雲霄師姐可有什麼打算?」

    雲霄乃駐足對秦華道:「秦華師弟一向謀略深遠,今既有所問,心中必有定計,又何必問我?好了,貧道還要上天庭看望兩個妹妹,就不耽誤師弟時間了。」言罷,逕自駕雲往天庭去了。

    秦華愕然望著雲霄遠走,不知自己何處惹了她不高興了。當下秦華討了個沒趣,自然也不想追上去看她臉色,在原地氣悶了一會兒,方才往流波山行去。

    此後數年,秦華就在山中潛修,一邊與眾門人談論道法,閒暇時也拿出聚寶盆四處遊歷,收攏散落各地的珍寶,不時也開爐煉丹,看庭前花開花落,觀山中日昇月合,察星辰山川之走勢,結合周天星斗大陣之理,靜心體悟玄而又玄地大道衍化生發之道,只覺天道越見明晰,但卻也只是微有所感,看得到、摸不到,心下終是悵然。

    這日秦華正在流波山頂觀潮漲潮落,忽見陸壓緩緩而來,立在身前,欲言又止。秦華頗覺奇怪,乃問道:「道友有何事不凡直說,我與你之間交情莫逆,還有什麼好遲疑的!」

    陸壓乃道:「貧道今日前來,實是請辭!」

    秦華聞言驚訝地道:「道友要走!不知欲往何處?我流波山地方廣闊,道友若是欲開山門,儘管選一處地方就是。何必遠離!」

    陸壓聞言,轉頭看向天邊紅日,口中飛快地道:「貧道並非欲開立山門,實是欲往西方而去。」

    秦華聞言驚愕,看著陸壓,半晌無言。陸壓話說開了,也就不再遲疑,索性對秦華直言道:「我本為妖族十太子,當年父皇與叔父皆未能有緣證得混元大道,心中一直恨恨以為畢生遺憾。我秉承此遺志,一心求取大道。今西方沙門當興,道祖親口許諾,乃是天命所歸。我……我豈能不前往相投,以期借其大興之勢證得大道。」

    秦華聽了陸壓一番言語,想起當年妖族之事,心下也有些軟了。看著陸壓,嘴角含起一絲苦笑道:「你是否以為當年接引准提搶了鯤鵬手中的鴻蒙紫氣,今西方當興,則這道鴻蒙紫氣必然會使一人成聖於西方,所以你才欲投入沙門?」

    陸壓聞言,頗有些心煩意亂煩躁地道:「我就是這樣想的!秦少監總要將人心底私密挖出來才甘心,這下你知道我不過是個心有貪念之徒,滿意了吧!」

    秦華大笑,陸壓卻神奇地在這笑聲中平靜了下來。秦華這才抹了抹眼角,對陸壓道:「非我欲曝你私密,實是人貴自知。能夠直指本心,看透自己究竟需要的是什麼,欠缺的又是什麼,讓一切心底地慾望、追求、怯懦、堅持全都無所遁形,你方能找到方向修正自己,這才是真正的大道。所謂修道之途,無論哪種教義方法,歸納起來,都不過是以人心合天道一句話而已。」

    陸壓聞言默然不語,秦華又道:「你有心向道,這是好事,貧道也不便阻攔。但西方教中,此時已多有修為精深之輩。我教中三千精英盡歸不說,就連闡教門人中的慈航、文殊、普賢、懼留孫等人也被原始天尊送入西方教以了因果。接引准提更將乾坤鼎據而不還,夜以繼日地為門人煉製法寶丹藥,西方極樂世界之中接引又每日講道,四方修士西去者絡繹不絕。可想而知,千年之後,西方教大開山門之時,將會何等興盛!你就此投入西方,不過佔得一席之地,又能如何?」

    陸壓道:「去了總有一線希望,不去終是心有牽掛。」又指著胸口道,「今我心已被拴住,若不能得解,如何還能坦誠面對修道中的各種心魔劫數?」

    秦華聞言默然半晌,終於長歎道:「修道修心,你既如此說,終歸還是要往西方走一遭。但我能否先與你定下約定:若這一量劫之內,你不能證得混元,待西方大興之勢已過,你便立即脫離西方,重回流波山。你可願意?」

    陸壓皺眉道:「我去西方既是求道,便當誠心正意,方能心無掛礙,保留赤子情懷。今若定下此約,豈是求道之舉?」

    秦華笑道:「接引准提當日算計妖族,出手對付東皇陛下,你莫非便忘了?你求道自可誠心正意,若西方不虧於你,你自然還是西方。但若你終究無法得道,又何必為西方作馬前卒?」

    陸壓聞言不語,思忖半晌才道:「道兄此言也是!如此我便與你定下此約。貧道去了,道兄善自珍重!」言罷駕雲而去,其音終於寥寥不聞。
第三卷 封神之戰 第二百三十章 教義傳承
   
    秦華送走陸壓,獨自一人站在山頂觀望良久,心下頗為悵然。回頭忽見六耳獼猴不知何時站在身後,目光炯炯關切地看著自己,秦華心下煩悶,乃道:「我是否應該將鴻蒙紫氣之事告訴陸壓,則或可將之留下。」

    六耳獼猴轉目四望,側耳傾聽了一陣。秦華會意,抬手布下大陣,又將太極圖印顯出,六耳獼猴方才放心地道:「鴻蒙紫氣關係重大,若是走漏出去,恐怕天下修士都要來攻打我流波山了。冥河、鯤鵬聞之又怎能罷休?接引、准提更是立馬就要殺上山門來了。師傅不說,實是正理!若說出去,我流波山一門上下哪還有安寧日子可過!」

    秦華苦笑一陣,道:「我亦知此理!但此事壓在心頭,不能舒展,終是有礙心境。知易行難!剛才我勸說陸壓要直視本心一切善惡慾念,可笑自己卻也終究不能完全做到。」

    六耳獼猴取笑道:「師傅已是斬了兩屍的修為,若是再將本心拋卻了,豈不簾便成了混元聖人!若是如此,那倒是好了,我六耳獼猴還懼何人?」

    秦華笑罵道:「美得你!只今闡教教義在人族之中行不通了,他原始天尊百般計算,贏了封神之戰,於是各家都讓他盡情施為,結果所謂的禮樂治國之道不過百年便已是禮崩樂壞,天下越見生亂。今闡教已然收不住腳了,太上老君必然會另想辦法為人族立下一個新的指導思想,恐怕各家各門都會趁此時機將自己的教義轉化為人族精神思想宣揚出去。我截教雖然式微,但好歹也是名門大教,今須早做準備。你可將倉頡與伶倫叫來,他二人在人族之中頗有威望,可傳我教。」

    六耳獼猴領命去了。少時,倉頡、伶倫來到,秦華便將欲叫二人隱匿仙蹤,混跡人族之中傳道的想法說了。二人欣然領命。當下秦華施展法力,為二人破開地星與四大部洲之間的禁制,將二人送到了人間界。

    幾乎就在同一時間內,巫、妖兩族、血海阿修羅族也都有人偷偷打開禁制,將本族中人送了一兩個入人族傳道。當然,人族之中三皇五帝的治國方略也有保存。傳自神農氏的農家學說、百藥之學,傳自伏羲的陰陽家學說,更多的卻是傳自黃帝的學說,林林總總不下十門之多,這些學派也漸漸興盛了起來。

    倉頡入了人族,他雖了於世情,明知天地至理,但一向不善與人言語交流,只願述之文字。在人族之中轉了許久,竟是渺無頭緒。最後只得傳下一支文道筆、一支春秋筆。將春秋筆傳與當時魯國地一名史官,為歷代史家記事傳世之寶;文道筆埋於一處高崗。為後世書法一脈鎮壓氣運之器。當下倉頡見無事可做,便自行回了四大部洲(以後稱地仙界)向秦華覆命。

    伶倫到了人間,因西周禮樂治國,宮廷之中所謂大雅、小雅之聲甚多,伶倫聽之直皺眉頭,暗道:難怪要禮崩樂壞,這音樂本是抒發胸臆、給民安樂愉快的。今卻將之奏得規規矩矩、千篇一律、嚴肅認真,不免失了真意,丟了感情。當下伶倫暗笑。徑去天下間尋訪有緣傳道之人。倒還真的給他找到了兩名,正是俞伯牙和鍾子期。伶倫大喜,便即化身為一名老樂師,將樂道傳與二人。二人與伶倫相談,也對伶倫在音樂上造詣驚為天人,遂欣然拜師。伶倫收了二徒,傳下道統,心中滿意,也回了地仙界向秦華覆命。

    秦華看著二人相繼歸來。聽其如何傳道,不由哭笑不得。這哪是傳道,分明就是不折不扣的教徒弟嘛!雖也有些為人處世的道理,但那都是行業道德,比如史家的秉筆直書,比如書家地心正則筆正,雖都是至理名言,足以傳後世,但都太偏門了。不足以讓舉世奉行。

    當下秦華知道二人也盡力了的。況且這也算為截教開闢了門路,光大了教門。秦華心下雖覺得有些不太理想。卻也轉念便接受了下來。對二人慰勉了一番,吩咐他等下去休息。心中自思:看來此事還得我親自出馬,方才能行。

    於是秦華駕雲直往金鰲島而去。尋了一眾同門一同編撰截教道藏。加上島中原有地典籍。共得書八千餘卷。秦華乃擇其中可以外傳地八百卷帶回流波山。吩咐了六耳獼猴、倉頡、伶倫等看守山門之後。逕自破開人間界與地仙界地禁制。化一道流光入了人間。

    且說太清境太上老君因人間禮崩樂壞。闡教治國思想已然行不通了。人間大亂。征戰兼併不休。故而對各家偷入人間界傳道地行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然而人間依舊混亂不休。太上老君不得已。只得分了一縷元神。化一團紫氣徑入人間界投胎為人。傳下無為而治地治世理念。一邊也約束各家各派傳道之人。不得放肆。至令人間更添殺戮。因妖族與巫族都只在人間界尋找本族地新生代成員。並未有思想傳世。故而老君也不理會。只將阿修羅族傳下地殺戮之道一舉封殺了。那阿修羅族傳下殺道。立下鎮壓教義之寶:七殺碑!直言世間無不可殺之人。正所謂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屠得九百萬。是為雄中雄。

    這樣地教義。老君如何能忍!直接將那傳道地阿修羅族化為灰灰了去。只是可惜七殺碑卻沒有能夠找到。最終隱沒。終是埋下了禍患。

    秦華來到人間界。也不先去拜見老君。逕自化身為一普通人族形象四處尋訪有緣。忽一日。來到一處山谷。但見山川形勝。靈氣沛然。隱隱有五彩之光閃現。秦華大奇。降落雲頭觀看。卻見此間有一人隱居著書立說。秦華觀望良久。叩門問道:「我乃遊學士子。今路過此山。迷失了路徑。敢問隱士此山何名?往魯國怎麼走?」

    那人開門應答。秦華見之生地清奇古貌。體格健壯如猿。面上卻是朦朧一片。看不清面相究竟如何。秦華大驚。心知此人要麼是以秘法蒙騙了天機。乃是天命遺漏之人;要麼就是對大道地領悟到了一個極其高深地境界。已經達到了心境返璞歸真地境界。故而面相不顯。

    當下秦華運起目力查看。見其並無什麼道行修為在身。心下便知道此人是屬於後者。不由心中大是驚歎。暗道此人能僅憑數十年閱歷。遍查人間百態而將心境修煉到這個地步。以其年齡而言。如此修為直可追當年造字時候地倉頡了。當然。他與倉頡還是有不同地。倉頡造字。包羅萬象。不只悟透了人之一字。還將天地萬物俱都悟透了。因而倉頡造字。洩盡天地之密。引得鬼神夜哭。那是何等修為?此人自然是遠遠不及地。不過法通而萬法通。此人看破了世情。心境修為也近於圓滿了。人族之中自有絕少數天資絕頂之人不過百年功夫便能將心境完滿。幾近於道。從而為大道所認可。直接肉身成聖。此人看來便距此不遠了。

    當下秦華心中驚歎,面上卻不動聲色。只見那人一雙看破世情的眼睛盯了秦華片刻,面上也閃過一絲驚訝,當下斂容答秦華之言道:「此谷名為鬼谷,老夫也便自號鬼谷子。你既是遊學之士,今日天色已晚,山野之間宿不便,請入內稍息,容老夫奉茶。」

    秦華聞言更是驚歎,知道今番撿到了個寶貝,當下隨之入內,安坐堂上。鬼谷子也不以為意,逕自奉茶相待,二人相談片刻。鬼谷子方才笑道:「觀尊客言行,不是邪惡之輩!今至我家不知究竟何事?」

    秦華心知鬼谷子見微知著,自己說是遊學,身上卻沒有半點行禮之物,豈能不惹人懷疑。當下笑道:「我其實並非凡人,今混入人間,實有要事待辦!」

    鬼谷子面上一副了然之色,神態自若地抿了一口清茶,方才一臉熱切地望著秦華道:「老夫今五十有六,嘗聽聞鄉間百姓傳說山精海怪之事,心下也頗為好奇,不知尊客可否讓老夫開開眼界。」

    秦華陡聞此言,噗地將嘴中一口清茶噴了出來,指著鬼谷子大笑道:「你以我為普通妖怪耶!哈哈哈,貧道雖不是凡人,卻也不是你口中的什麼山精海怪。我觀你也有幾手道術在身,想來你先輩之中也有道門中人,難道不知三百餘年前的天地與現在不同麼?」

    鬼谷子聞言面上現出驚愕之色,雙眼灼灼地看著秦華道:「老夫祖上確實曾修道法,不過只學得皮毛法術,未聞大道。先祖常以此為憾,謂法、術、道三者,道乃根本,術只是手段。今未聞道,只得術,失其本源也!終不能成仙了道。今尊客既說自己不是妖怪,又知三百年前事,莫非,你便是得了大道地神仙?」

    秦華看了看鬼谷子,索性顯出真身道:「現今人世界道已不聞,唯術流傳,皆是些請神畫符之小道,所謂道士,皆成術士也!然術之一道,極難以之修成逍遙神仙之體。我來人世間實為傳道,今你與我有師徒之緣,你可願拜我為師,修習無上大道?」
第三卷 封神之戰 第二百三十一章 拔孔雀毛1
   
    鬼谷子聞言,欣然同意,當即行了拜師之禮。秦華乃將道藏八百餘卷盡數付與鬼谷子,令其用心研讀,又將截教修煉之法傳下,取了一顆仙丹為鬼谷子築下道基,看看其修煉之途已步入正軌,方才告誡道:「因你我乃是師徒,我方將修道之法傳授。然三百年前各方修士早有約定:修道者不得干涉人間之事。故而我截教教義思想自可以廣為弘揚,但修仙了道之法切莫輕易外傳。」

    鬼谷子拜服領命,秦華乃道:「你心境修為已然極高了,今又得了緣法,想必百年之內便能霞舉飛昇。等你到了地仙界,為師自然接你上山。我流波山乃是聖人門下,你只管安心傳道,弘揚我教**,餘者皆不必顧慮。」

    鬼谷子領命道:「老師這是要走了?然則弟子既是傳道,該傳何種教義思想?」

    秦華道:「我截教教義包羅萬象,概括起來講,便是眾生平等、有教無類八個字。教中上下均是重仁、重義之輩,主張兼容並蓄,不拘常格,與時俱進。唔,其他具體闡述皆在那八百卷道藏之中,你只需用心研讀,必有所得!其實你本就見識博大,只要在你宣揚的治國思想中以這些為基礎便可以了。為師不能在人間界久待,就先走了。你要用心傳道,他日你我自有相見之時。」言罷駕雲而去。

    秦華別了鬼谷子,心下也頗為得意。鬼谷子啊,就這樣忽悠到手了!他可是一手開創了縱橫家一派,並且與兵家、法家、陰陽家均有千絲萬縷聯繫的人物啊?而且、似乎、好像還是一個頗為長壽地人物。找到了鬼谷子,今番傳道之旅便算走了一半了。

    秦華見道統傳承有望,心情也頗為輕鬆,自思既然到了人間界,還是得往周朝拜見一下老君的化身,當下秦華駕雲來到周都,但見城池上空有一團紫氣籠罩,紫氣旁邊又有一團五色雲氣凝結不散。秦華見了認得是孔宣的五色神光產生的異象。不由心下皺眉,暗道怎麼到哪裡都能遇見他!

    秦華心下不喜,卻也並不離開,反而逕自進城來到老君府邸。對門房道:「煩請通報你家老爺,故人秦華拜見!」

    那門房道聲:「稍等!」隨即進門通報去了,不一時回轉道,「老爺請你進去,跟我來吧!」秦華遂隨之進了老子家門。

    且說正當西周禮崩樂壞,天下兼併戰亂不休,地仙界各方勢力紛紛在人族之中傳道之時,西方極樂世界中接引、准提卻在加緊消化著封神之戰時獲得的巨大成果。每日對著收去的截教三千精英大闡佛法,晨昏正午各一遍。每次都大吹法螺,開壇**無不天花亂墜、地湧金蓮、異象紛呈。三千紅塵之客見離去無望,接引准提所講之佛法又的確宏大深遠,心內傾慕者也越來越多,陸續有起身接收接引佛法灌頂,轉道為佛的。

    另外地仙界各類修士投奔西方的也是絡繹不絕。當是時也。接引准提二人忙著消化整合自身的實力,以待來日之大興,也就沒有遣人進入人間界傳道。西方教中有兩大證道法門,一是接引地大宏願證道,一是准提的夢中寂滅證道。

    大宏願證道要發願之人的能力足以完成誓願,天道方才會相機給與承認,降下功德。而夢中寂滅證道卻是要以**力演化掌中佛國。甚或是一方世界。以一人之心力親身感受經歷億萬眾生各自不同的悲歡離合、人生際遇,以此錘煉心志。達到身與天地合地境界,方稱大圓滿。前一法對自身實力和機緣的要求極高。後一法卻對自身實力和心境修為要求極高,這其中凶險絕倫、稍不注意便是走火入魔、魂飛魄散的下場。

    接引准提對著極樂世界越來越多地徒眾們傳道。忙地不亦樂乎。內中卻有一人頗有些神思不定。此人正是孔宣。因得知人族之中各方均在努力傳道。故而心有所感。自覺自己機緣已到。當下又聽了接引大宏願斬屍之法。當即發下宏願。教化眾生。簾天道感應便給他斬出了一尊善念化身。這善念化身偷偷出了極樂世界。徑往人族之中轉世為人。漸漸長大。便開始宣揚自己地治世思想。世人皆稱為孔子。

    先是。孔子從截教思想中取了重情重義地教義轉化為仁義治國地思想。奉行有教無類地教育方式。然而收效甚微。及其三十餘歲。未能顯於當世。於是往周拜見老子。老子見其果然得了天道眷顧。乃引其參觀了周朝禮樂之制。引薦了大夫萇弘。萇弘將禮樂治國之道傳與孔子。於是孔子得了闡截兩家之長。自覺頗有所得。乃向老子告辭。正巧秦華到來。

    秦華隨門房入了老子府邸。看看將進大廳。就聽老子正諄諄教導孔子道:「汝可切記: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傚法水德也。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束變;智者無為而治。達者順天而生。汝此去後。應去驕氣於言表。除志欲於容貌。否則。人未至而聲已聞。體未至而風已動。張張揚揚。如虎行於大街。誰敢用你?」

    秦華聽了此言。大笑進門道:「聖人此言真可謂正對某人之弊。真是一針見血啊!」

    老子抬眼見是秦華進來。和聲道:「你來了。坐吧!」秦華乃拱手執人族之弟子禮。道:「學生秦華拜見老子!」

    老子頷首。秦華抬眼見孔宣已將主客位佔了。當下也懶得跟他爭位。逕自去搬了個矮墩毫無坐像地斜倚在老子地案前。一眾下人俱都暗笑秦華不懂禮儀。老子卻是見怪不怪。毫不在意。

    就見秦華拿眼覷著孔宣道:「聞你發願教化萬民,竟還得了天道感應,真是可喜可賀啊!不知你立身於世,又該宣揚哪種思想理念?」

    孔宣聞言看了看老子,見其並無表示,只得回答秦華之言道:「當以六藝為法,宣揚禮樂、仁義、忠恕之道,以仁德治國,以有教無類之宗旨教化萬民。」

    秦華聞言愕然道:「禮樂、忠恕乃周公之所倡,傳承於闡教;其他仁義、有教無類之說皆出於我截教,則你自己又有何所闡述?」

    孔宣聞言又看了看老子,見其悠然自得、不發一言,只得勉強應秦華之言道:「此實乃我宣揚之儒家治國要旨!」

    秦華聞言變色道:「你行禮樂之法得了闡教中人同意,我也管不著。但你將我截教教義搶去,則我截教又該以何種教義立身存世?你早已不是截教門人,今竟敢如此明目張膽壞我截教根基,真以為我截教無人了麼!」

    孔宣見秦華厲聲詢問,不由頗有些侷促,又轉頭看向老子。老子乃笑著對秦華說道:「此子行此治世之理念也算是把截教教義推廣傳承了出去,豈不省了你諸多麻煩?你只安坐山中截教教義便已流傳天下,何樂而不為?」

    秦華沒好氣地頂了老子一句道:「若有此好事,老君又何必親自降臨世間!不如將你那無為而治之道交給孔宣傳承,則你不是也省事了?」

    老子聞言瞪了秦華一眼,微微一笑,也就不再說話,只管冷眼旁觀。秦華轉頭對孔宣道:「我截教自有門人弟子可以傳承教義,不需要你這外人來越俎代庖。你若要教化萬民,請另尋手段,偷取別人家的思想算什麼本事?」

    孔宣聞言諾諾,強辯道:「我教化萬民,亦是得了天道承認的,你何敢逆天相阻於我!」

    秦華冷笑道:「若我截教當初被滅,今日自然任由你施行,也無人來指責於你。然如今我教中一眾門人俱在,根基未失,教義傳承之大事豈容他人隨意覬覦!天道承認叫你教化萬民,卻沒有叫你偷取別人家的教義。你要施行教化貧道自然管不著,然而要用我截教的方法那就不行!你既然已經投入西方教,做了孔雀明王,何不宣揚你那西方教義,也好拍拍接引准提的馬屁!」

    孔宣聞言雙臉漲紅,怒目而視秦華,表情憤憤。秦華笑道:「當日你為我徒,貧道雖道行淺薄,卻也將一應上乘修煉法訣、仙丹靈藥等等俱都為你求來,未曾有半分虧待。及至你奔往截教,掌教老師每次開講大道無不開誠盡心傳授,毫不藏私。後你入了西方,我教中上下同門雖然齒冷,卻也只謂個人緣法,不能強求,也就未有苛責於你。然而你既入了西方,便當與我截教再無瓜葛。今不發一語便將我截教教義納為己用,你當你是什麼人了?又將我截教上下置於何地?今我與老君當面,你還不快快將你所傳之道改了,免得貧道動手捍衛自家教義地獨立性和威嚴,到時後悔無及。」

    孔宣咬牙不發一語,只以目視老君,然而老君卻閉目不發一言。秦華冷哼道:「今日是我截教弟子維護自家教義傳承的清白地位,與旁人何干?你休要指望能有他人搭救於你!就算你那西方教主接引准提當面,貧道也絕不會有半分退縮!只今乖乖將你所傳之道改了便罷,否則我與你絕不干休!」
第三卷 封神之戰 第二百三十二章 拔孔雀毛2
   
    孔宣聽了秦華之言,默然半晌,咬牙道:「我道豈能就此而斷?無論誰要阻止,說不得都要做過一場,方才罷休!」

    秦華聞言仰天大笑,道:「痛快!教義之爭歷來就是如此,說不通便訴諸武力,直接將對方打服。孔宣,你若能將我截教上下俱都打敗,自然無人能追究你偷取截教教義之事。只今地星脆弱,你我去星空之中放手做過一場再說。」

    言罷起身駕雲而去,孔宣也自搖身回復真身,孔雀明王從西方極樂世界飛出,與其化身合二為一,緊追秦華身後而去。老君卻不動如山,面色沉靜如水,彷如入定一般,只以心神遙遙牽引,靜靜地等著秦華與孔宣之戰的結果。

    卻說秦華與孔宣來到星辰虛空之處,秦華乃站定對孔宣道:「今日貧道為維護師門傳承,絕不會有半分留手,你我乃是不死不休,可要小心在意。」

    孔宣默然不語。秦華大笑,便要出手,忽見遠處金光連閃,六耳獼猴、倉頡、伶倫、高明、高覺等人俱都來到,雲霄、龜靈聖母等截教二代門人也俱都到場。六耳獼猴揮舞鐵棒大叫道:「師傅,如此絕情寡義之小人何必勞你動手?就交給弟子吧!」

    秦華笑道:「今日此戰,是為我截教立威,向那些心存覬覦之心的宵小之輩顯示我截教的實力。為師自當親自出手,你等只在一旁觀戰即可。」

    當下秦華心中自思:今日之戰,必當乾淨利落兼堂堂正正而且皆用道門手段解決,方才能顯示出我截教**!乃抬手招出小芭蕉扇,對孔宣笑道:「貧道今日除賊,便也顧不得許多了。」揚手就是一扇,頓時有龍吟鳳鳴之聲響徹天際,一條數千丈的火龍和一隻巨大的火鳳飛舞盤旋而出,捲起漫天大火將孔宣圍在當中。秦華更反手一扇,頓時大風呼嘯。風助火勢,火逞風威,只見那星空之間,儘是一片通紅。

    孔宣見大火瀰漫,慌忙搖身一晃,顯出背後五色神光抵擋。這五色神光原本是要作為鎮壓儒家氣運之寶的。原就厲害非常,今日儒家初現,更添威勢。神光霍霍,護住全身,大火燒不進去。孔宣心中大定,復又祭神光來刷秦華。

    秦華長聲大笑,當下顯出太極圖印護身。孔宣的五色神光能刷人、落寶,然而太極圖印並無實物,卻是刷不掉的。孔宣用五色神光輪番來刷。皆刷不動,心下也自慌亂。這五色神光實乃孔宣最厲害的攻擊手段,今番無用。他如何能不驚慌失措?

    就見秦華將芭蕉扇連煽,頓時烈火熊熊將孔宣裹成一團。孔宣只得以五色神光護住全身,雙目四顧便欲待逃跑。秦華抬手將聚寶盆祭起,對準孔宣當頭罩下。聚寶盆在空中金光大放,逸出絲絲黃白之氣,見之令人忘憂。饒是孔宣有五色神光護身,也看得一陣迷糊,幾乎失了心智。幸得五色神光的確神妙非常,光芒連展。頓時將聚寶盆金光擋在外面。當下只見天空中烈火熊熊,另有一團晃人心神的金光財氣與五色神光各霸一方,相互爭持不下。

    秦華見狀心下大怒,抬手又將落寶金錢祭出,飛在聚寶盆盆口之上,絲絲毫光閃現。只見落寶金錢兩翅震動,在空中劃出玄奧的軌跡,引領者聚寶盆地金光財氣直往五色神光逼迫下去。

    想那聚寶盆與落寶金錢均是財運至寶。話說錢能通神。今番二者齊聚。光芒大盛。漸漸將孔宣地五色神光掩蓋了下去。孔宣看得大驚失色。當下便欲待逃跑。秦華抬手取出混元珍珠傘撐開。頓時封住四面八方。那混元珍珠傘原本是用龍骨鳳翎製成。上面鑲金砌玉。一旦放開便有龍吟鳳鳴之聲。風火齊至。可裝載乾坤。秦華以之封鎖空間。轉動傘面。頓時九千九百九十九顆各類珠寶放出漫天毫光。宛如恆河星辰。孔宣五色神光被聚寶盆金光擋住。再不能逞威風。今又被混元珍珠傘阻住逃逸之路。心下大急。正是惶惶不知所歸。

    秦華見狀。心下得意。催動各類法寶齊往孔宣逼了過去。看看情勢危及。就聽孔宣大叫一聲。善念化身孔仲尼飛出。操縱五色神光猛烈地衝擊聚寶盆。兩方相撞。頓時流光四射。五色神光與聚寶盆金光灼然大放。將混元珍珠傘地珠玉之光遮掩。那傘一頓之下。空間中頓時空出了一個縫隙。

    孔宣見狀。身化一道流光而去。秦華大驚。急忙抖手將得自玉虛宮地「纏綿」網祭起來抓孔宣。豈知孔宣早已逃逸。只將其善念化身孔仲尼網在當中。纏地結結實實。秦華見狀大恨。用手一指。那纏綿網頓時一陣收縮。勒進皮肉。直接將孔宣地善念化身勒成飛灰。空中飄飄蕩蕩只有五根孔雀尾翎上下飛舞。那五根翎毛失了宿主。便要逃逸回歸孔宣本體。秦華暗道:趁你病、要你命!此時不收。更待何時?當下一展袖袍。使出袖裡乾坤之術直接將那五根翎毛收了。又將聚寶盆收回。將五根翎毛放入盆中。施術禁制住。方才放下心來。

    當下秦華轉頭看向雲霄、龜靈聖母、六耳獼猴等人。就聽六耳獼猴大聲叫道:「師傅打得好!揍死他個王八蛋!」雲霄等一干同門俱都大笑。齊上前賀秦華得勝兼且得了一件好寶貝。秦華乃笑道:「這五色神光另有妙用。今番歸我截教。實是天命所歸。好了。今日既然已經維護了我教教義地尊嚴和純潔。各位同門還請回山繼續潛修道法才是。」

    一眾同門齊聲應諾。在龜靈聖母地帶領下俱都走了。秦華將六耳獼猴等人也遣送回流波山。這才轉頭看向雲霄道:「今我在人族之中尋找傳道之人。頗有些勢單力孤。師姐何不與我一同去人間界。你我二人同行。相互也有個照應。」

    雲霄微笑頷首。秦華見了心下也頗為喜悅。道:「既如此。此時老君有一尊化身在人族之中坐鎮。我等還須先去拜見。然後再去尋訪有緣。」

    雲霄道:「悉聽師弟安排!」當曉人破開地星禁制,進入人間界,逕入老子府邸拜見。老君見秦華歸來,一雙眼睛灼灼地盯了秦華半晌,乃緩緩地道:「今你截教門人自欲傳承教義,天道自然不會阻攔。然而你忘了當日截教是如何而取敗的麼?所謂日中則昃,月滿則虧。以截教的教義,是很容易凝聚起人心的。想來你今番傳道,以人族的學習接受能力,恐怕不到千年又會得到萬民參拜擁戴。到時侯,通天教主又不在,西方再挾大興之勢而來,你們一干門人弟子如何抵擋外人的覬覦敵視?」

    秦華聞言與雲霄對視一眼,皺眉道:「然則我截教教義不能不流傳下去,如之奈何?」

    通天教主道:「本來將截教教義分流出去,如此每一家都不會太過興盛,這樣自然安定,奈何你又不肯。」

    秦華正色道:「老師傳下諸般教義,我等身為弟子自當努力守住,豈能隨便送與他人。剛才聖人所說之分流之法,自然可以實行。但無論哪一家,都必須歸在我截教門下,方才可以。」

    老君聞言默默半晌,乃道:「如此,恐怕衝突不免劇烈,徒自增添傷亡。你何不將所傳之教義再添加一些新的理念進去,使之不再那麼受人矚目嫉恨。」

    秦華聞言,疑惑地道:「以聖人之意,該添加進何種理念,方才能使我教教義完滿?」

    老君閉目道:「上善若水,你何不學水之大德?」

    秦華笑道:「聖人之意莫非要我將無為而治那一套學去!則聖人自己又該主張何種思想?」

    老君瞪了秦華一眼,這才又道:「你剛來之時,我與孔宣說的那番話其實你也可以善自深思,必有所得。」

    秦華聞言沉默片刻,乃道:「大師伯之意是要我取中庸之道加進截教所傳地教義之中?然而中庸所謂不偏不倚、持中待時,與我截教勇猛剛烈的教義不太相合啊!」

    老君道:「此是你未能真正理解此中之奧義。」當下老君就著中庸之道大談而特談,把秦華說的暈暈乎乎地。最後秦華忍不住笑道:「大師伯說了半天,不就是要我們看清時勢,不爭先、也不落後嗎。不爭先則不會遭人嫉恨,所謂箭射出林鳥是也;不落後則不會被人嘲笑,從而為天道所棄。此乃為人處事明哲保身之道也!既不會太強,也不會太弱,永遠安安樂樂。」

    老君聞言不語,半晌點了下頭。秦華啞然道:「此道果然精深,然而對心性要求還是挺高的,恐怕能安心於此道的人終不會太多。也罷!所謂剛極易折,我截教確實也需要一些中和的思想。大師伯良言相戒,秦華拜謝!」

    老君聞言頷首,道:「今你既然將孔宣的五色神光收了,然而當日孔宣大宏願斬屍也的確得了天道承認。儒家教義已經算是建立起來了,孔丘此時便已有頗多門徒,你當如何應對才是?」

    秦華笑道:「今孔宣善屍已然被我打散,雖然儒家教義建立,終歸還是得復歸我截教門牆。他搶我教義,我搶他基業,也算扯平了。只今另尋一人為我截教宣揚教義,掌管儒家也就是了。又有何難為之者?」
第三卷 封神之戰 第二百三十三章 老子化胡 大乘佛法
   
    且說秦華與雲霄二人在老子處逗留許久,也請教了許多疑難。老子本為人教之主,掌人族教化,凡對人族發展有利的,便悉心傳授解惑,中間自然也不斷間雜了他自己對大道的感悟。秦華二人傾心聽講,雖然三人都避開了修煉之道不談,但天下道理本就相通,二人以之與自家教義相互印證,當下也得益良多。

    雲霄便欲告辭,秦華也不欲久在老君處,恐惹人非議。當曉人辭別老君,逕往天下各處遊歷,尋訪可以傳道之人。秦華心中雖早有定計,然而時機不到,也不與雲霄說,每日就帶著雲霄四處遊覽山川勝景,觀世情百態,日子倒也過得飛快。

    如此數十年,天下終至大亂,兼併戰爭越演愈烈。此時鬼谷子名聲日隆,拜師求道者絡繹不絕,然而鬼谷子卻擇徒甚嚴,非其人不傳,此時門下也不過三五個徒弟,其中便包括商鞅、慎到、申不害三人,另有孫武亦常來拜問,相與論兵,秦華聞之,心下喜悅,卻也不去管他。

    且說老子在人間五十六年,看看無為而治的道統已然傳下,世間諸子百家已然漸漸興盛,三教九流都已有傳承,老子見諸事已定,便即跨青牛往西行,意欲了結道門與西方之事。

    老子過函谷關,被尹喜留下,強拜為師。那尹喜也是術士一流,善能望氣,故而能察覺老子非同凡人。老子因在人族之中,又不能施法強行闖關,被逼不過,無奈之下,只得收下了他。於是寫了道德經上下兩冊,交與尹喜,令其自行研讀,並傳之後世。

    當下老子過了函谷關,穿過秦州,看看過了人族聚居之地。這才展開**回轉地仙界,將當日從截教中抓去的多寶道人領出了八景宮,逕往西方而去。路過驪山,有截教中無當聖母從中洞府中走出拜見,老君溫言勉勵。無當聖母與多寶相見,大是痛哭。

    彼時秦華正與雲霄在人族中廝混。忽聞老君跨青牛出函谷關,當下急忙拉著雲霄追趕,遠遠望見無當聖母正與多寶道人述說別情,相對流涕,秦華大叫道:「大師伯稍待,弟子有話要說!」

    老君抬眼見是秦華到來,微一皺眉,卻也並未刻意躲避。秦華與雲霄降落雲頭,拜見了老君。這才與多寶道人見禮,師兄弟等人分別四百餘年,自是悲喜交加。就見秦華轉頭對老君拜道:「大師伯。我還叫你一聲師伯。想我道門在封神之戰中死傷慘重,今日已是衰弱至極。多寶道兄乃我截教大師兄,身份不同尋常,我教中上下同門無不翹首望其歸來。今日師伯卻將多寶送入西方,豈不是自挖牆角、舉以與人?望大師伯明鑒!」

    老君看了看秦華,道:「我之心意,難道你不明白?」

    秦華道:「弟子自然知曉!但時勢不同,今我截教傳承未絕,多寶道兄又是截教首徒。以接引准提的精明,又豈會真心接受多寶師兄?如此,多寶師兄入西方要麼是被冷遇,要麼便只是傀儡。則大師伯又能得到什麼?」

    老君淡淡地道:「你不必管我能得到什麼?多寶入西方,若能分走西方氣運那自然是好。若不能分走,便助西方大興也未嘗不可!須知盛極而衰,當年你截教為何會敗落莫非你不知麼?」

    秦華聞言心下大悲。起身站立對老君道:「大師伯是打定注意要將多寶送入西方了麼?如此。弟子尚有一些話要對多寶道兄說。」

    老君點頭。轉目他顧。秦華回頭對雲霄道:「我送送大師兄。你先回金鰲島等我。此事一完。我們再去尋訪有緣!」雲霄聞言。美目掃了掃秦華。點頭跨青鸞鳥而去。

    秦華轉身對多寶道:「我們邊走邊說。」當下秦華與無當聖母告別。與老君、多寶一道離了驪山。秦華於路對多寶連打眼色。多寶卻只是面色躊躇。猶豫不發一語。看看行了三百餘里。秦華只得駐足對老君道:「大師伯是一定要將我截教門人拿去了你欠下地因果麼?你有沒有問過多寶師兄自己願不願意?」

    老君掃了多寶一眼。淡淡地道:「此去西方亦是他地緣法。他又怎能不願!」

    秦華聞言回望多寶。見其面色猶豫地道:「行前大師伯曾告訴過我此行地目地。貧道心下也認為大師伯所言不無道理。我道門已然衰弱不堪。如不分走西方教一分氣運。日後這天下哪裡還能有道門立足之地?況且掌教老師已然不在。一眾門人俱都無依。我入西方或許能從另一方面保下截教一份元氣。」

    秦華聽了此言。怒極氣道:「大師兄你好糊塗!我截教已然與西方仇恨難解。你入西方也不一定就能得到接引准提地重視。甚至可能羊入虎口。再無脫身之機。今你又何必為了他人地利益輕身犯險!徒讓我等同門痛心疾首。」

    多寶聞言更是躊躇,復又望向老君。老君對秦華道:「料你有多少道行,能知什麼前事後因!多寶此去,自有緣法,亦是為我道門掙一分氣運。你再莫胡攪蠻纏,阻我大事!」

    秦華恨道:「我截教弟子就該給你們東搶西送麼!你把我們又當成什麼了!今日貧道雖然勸不回多寶,但貧道也絕不會再遂你心願,為你做抵擋西方東進的馬前卒。貧道也算想明白了,我教掌教老師既然不在,那麼即便西方教不能大興,這三界也不可能是我截教弟子地天下。既然如此,我截教退出,你們誰愛搶誰搶去吧!」言罷跺腳而去。

    老君默然半晌,轉頭看著多寶臉上現出迷茫的神色,當下道:「大道衍化生發,無論是誰都在這茫茫天數之中,豈能賭氣不幹了!即便是想躲又豈能躲得掉?你若什麼都不做,天道生你來幹什麼,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至古至今,未聞有一味閉關苦修而能得大道的。秦華如此言語,真如小孩子玩鬧一般。」

    當下老君復騎著青牛,領著多寶往西行去。此一番西行,老子化胡為佛,立多寶為多寶如來,就在靈山對面的一座山峰之上開闢了道場。名義上是以此為契機,表示佛道一家,為佛法東傳打開了道路。日後佛法傳入東土,人人便都知道這是老子化胡為佛創立的宗門,不會生出排斥之心,實則卻是打著分走西方氣運地算盤。

    接引准提得知此事,就聽准提大笑道:「妙極,妙極!多寶此來,我西方大興在望也!」竟一口接納了多寶,承認了他多寶如來的地位。老君見事如此,也有些意外,然而卻不動聲色,只開口欲要回乾坤鼎。接引准提對視一眼,心知這乾坤鼎終是要還的,否則豈不與老君交惡!當下笑道:「此物在我西方近五百年,原該歸還道兄。」言罷,將乾坤鼎取出還了。

    老君取回乾坤鼎,這才又跨上青牛,慢悠悠地走了,逕往天庭三十三重天外建立了兜率宮居住。從此,這一尊分身便常駐兜率宮,以坐鎮三界,掌理人族教化之事。老子化胡為佛得到的功德也被煉製了一件後天功德至寶:金剛琢。

    卻說多寶道人成了多寶如來,接引准提待之甚厚,一應西方修煉之道無不盡心傳授,又以八寶功德池之聖水為之洗盡凡俗塵垢,凝聚佛門法身。多寶心下頗有些受寵若驚,漸漸對西方竟生不起半點恨意。只是心下掛念截教同門之義,師徒之情,不由頗為愁悶。

    這日,多寶在山中坐禪修行,看日昇月落、花開花謝,天地萬物無不欣欣向榮,各按其道向前運轉。多寶心中有事,鬱結難解,仰天歎道:「若能此身化為二,不負如來不負君!」

    此言一出,天道感應,多寶竟因此心緒鬱結進而發願之下斬出一尊善念化身。八寶功德池邊接引、准提對視一眼,盡皆心下長歎,當下准提招來孔雀明王道:「你去助多寶一助,令他從此了了過往一切恩怨情仇,放下心頭鬱結。」

    孔雀明王領命,飛身上前逕自把多寶如來的善念化身吞入腹中,直往靈山而去。到了靈山佛門道場,多寶畢竟修行日久、道行高深,其善念化身竟破開孔雀身體而出,正巧落在靈山道場的蓮台之上。

    自此,多寶知天數如此,乃令其善念化身一心向佛,逕入人間轉世,苦修佛法,最終證得佛果,成為釋迦摩尼如來佛,坐鎮靈山。多寶如來卻就此安心潛修,不問世事。

    接引准提乃將鵠佛門的三千紅塵之客盡數撥與釋迦摩尼管理。以此為主體,佛門吸收了截教教義,轉化為佛法中佛門廣大、普渡眾生的理念,大乘佛法漸漸完善,就此現世。釋迦摩尼如來也成了大乘佛教教主。

    從此釋迦摩尼如來一身將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連在一起,老子化胡為佛分走的氣運終究還是回到了佛門之中。佛門更以此為憑,向老君索得了東進傳道地開門磚,佛法大興終於不可避免地提上了日程。
第三卷 封神之戰 第二百三十四章 孟荀分儒 大巫嬴政
   
    卻說秦華聽得釋迦摩尼如來建立了大乘佛法。不由心內憤恨。卻又無可奈何。心顯老君更是怨憤。怒道:「佛門大興。受損的豈止是我截教一家?你們都做好人。偏偏要我去做惡人。哪有這種便宜的事!」

    當下起身入了人族。此時戰國已經形成。孔丘雖死。其儒家思想卻已經基本創立起來了。只是尚未闡述完全。於是其弟子各執一說。漸漸分成了十餘流派。各有補充完善。但都未的要旨。

    秦華來到人間界。正是為尋找一個能將截教儒家學說傳承下去的人。秦華存了偷懶的心思。當下直接便去找到此時尚年輕的孟子。一番忽悠將之收入門下。傳了基本教義之後。留下幾部道書便令其自行專研。當下甩手就走了。那孟子也的確非同一般。只短短數年便將秦華籠籠統統所傳的教義思想研究了個透徹。並且自有所的。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闡發。

    孟子乃完全拋棄了禮樂治國之道。轉而談論起民貴君輕的民主思想。認為眾生平等。人性本善。遂積極推行仁政。重視個人修養。同時也將有教無類、兼容並蓄的教化之道廣為宣揚。提出智、勇、仁、義、信等五字君子修養。最後。少少的提了一句中庸之道。孟子之道。已近於圓滿。大道也予以承認。於是立身肉身成聖。

    要說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雖各個不凡。然真正能以自己的思想契合大道。從而肉身成聖者卻也並不太多。闡教門下便只有個周公。那都是以前的了。此後的老君門下有個庚桑子、列子、莊子。尹喜雖然入門。卻是修煉的道。法家只有個韓非子。兵家有孫武子、孫臏二人。儒家也只有孔子、孟子、荀子三人。當然。還有個不知歸於何類的鬼谷子自然也是肉身成聖的。其餘各家卻都鮮少有人能夠達到不用修煉。直接肉身成聖的境界。

    當然了。這其中還有一些虛的。比如莊子。便是玄都大法師的善念化身。孔子又是孔宣的善念化身。但都的了大道。也算是肉身成聖了。

    這裡的成聖自然不是說成就了如太上老君、原始天尊等人一般的天道聖人。他們只是在各自的領域內契合了大道衍化生發之道。從而在各自的領域走到巔峰。的到大道承認。從此為人代代尊奉。短短百年。便致永垂不朽了。

    且說孟子傳承了截教儒家。頓時大放異彩。闡教中人卻又坐不住了。奉了老君與原始之命。也入人間界尋找傳承之人。恰逢孔宣也重新凝聚了善念化身。入人族再次尋找傳道之人。兩方一拍即合。最後共同選中了荀子。將當初孔子未能傳完的大道繼續宣揚。奉行禮樂治國之道。推行德治。大肆傳播中庸思想。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念。宣揚階級門戶觀念。同時認為人性本惡。

    從此紛亂的儒家思想終於歸於兩類。一是孟子傳下的後來與法家結合的法儒思想、一是荀子繼承了人闡兩道形成的禮儒思想。

    最後秦以法家思想為指導。以縱橫家、兵家為手段。滅六國一統天下。至此。百家爭鳴時代宣告結束。各家各派傳教的行動也隨之告一段落。秦華因多寶入西方之事。心下一直有些鬱鬱不樂。故而也懶的理會人間界的爭爭奪奪。只留在流波山靜修。眼看著門下鬼谷子、孫武、孫臏、韓非子、孟子五人陸續從的仙界霞舉飛昇而來。當下心中也頗為喜悅。

    這五人論法力那是弱的可憐。但論聲望的位。卻又一個個高的嚇人。秦華乃將三千里方圓的流波山盡數開放。任由他等選擇的方建立修行道場。好生安置了下來。

    那人間帝王秦始皇生性暴虐。用的了阿修羅族殺道傳承的白起為將。在天下掀起腥風血雨。嬴政卻暗中施展秘法將這些枉死戰士的生魂精血俱都拘禁起來。用巫族速成的秘法修煉肉身。嬴政本就天資絕頂。如此逆天修行之下竟飛快的修到了大巫的境界。後為了平息天下之怒。堵住悠悠眾口。白起又被作為替死鬼斬殺。因而世人皆不知其中有嬴政搞鬼。

    彼時天下已許久未有巫族中人現世。故而誰都沒有放在心上。以為只是白起一人殺戮成性。然而待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本性暴。收天下兵甲。鑄以為金人十二。又修築的宮。按大的星辰排列。形成十二都天神煞陣。意圖重現當年巫族的輝煌。

    這一下三界之中但凡經歷過當年滅巫之戰的人都知道嬴政是巫族中人了。原本巫妖血脈融合之後。巫族血脈覺醒的人也不是不能做人皇。比如當年的大禹。然而秦始皇的所作所為卻顯示出其心裡並不甘心做人皇那麼簡單。而是妄圖用十二金人重新布成十二都天神煞陣。以無數枉死的厲鬼冤魂煉製成十二個強大的鬼魄操縱。從而重現遠古巫族的榮光。進而稱霸三界。

    這還了的!昊天玉帝首先便雷霆震怒。命剛剛封神上天的一眾神靈下界收復嬴政。然而闡截二教修士俱都不鳥玉帝。都推說自己公務繁忙。盡皆只顧埋頭打理自己該干的職司。對於其他命令拒不執行。玉帝手中又沒有打神鞭。闡截二教修士人多勢眾。況且又是聖人弟子。玉帝心下雖然憤怒。卻也實在沒有辦法調動。當下只的命隆恩真君等一干原班人馬並封神之時一併招收上天庭的十萬天兵天將下界。收復嬴政。

    奈何那嬴政修成大巫之身。依托的宮陣法。將十二金人按都天神煞陣排列。一時威力絕倫。奉旨下界的隆恩真君雖是大羅金仙上乘的道行。卻也抵擋不住。十萬天兵不到半日便俱都被打倒。化一道真靈復又回歸封神榜上去了。隆恩真君頓時勢單力孤。被嬴政祭一個金人重重的敲在背上。重傷敗走。

    天庭大敗。昊天玉帝大怒。便欲御駕親征。一眾朝臣俱都勸阻。言陛下掌三界之重。豈可輕身犯險?昊天玉帝怒氣沖沖的道:「那嬴政如此凶頑。朕不親征。如何能收復於他?」

    太白金星李長庚奏道:「當日封神。並不只封了周天清福正神。還有許多高明之士被封為鎮守天王。各部將領。這部分的職司本就是以武力維護三界的穩定。今陛下何不教他等下界?何至於就要勞動陛下親征!」

    昊天玉帝聞言。轉念也覺的有理。暗道:那巫族的十二都天神煞陣厲害非常。我今先不說。讓闡截兩教門徒去吃癟。也好小懲大戒!當下詔命托塔天王李靖領兵。哪吒為先鋒。楊戩等為將。偕同王魔、楊森、高友乾、李興霸四位鎮殿大元帥。並沙門四大護法天王魔家四將一併下界。收復嬴政。眾人復領兵十萬浩浩蕩蕩來到人間界。布下天羅的網按住八方陣腳。魔家四將先行前去挑戰。祭的水風火亂湧。那嬴政大巫金身。號稱不滅。任他的水風火亂湧。毫不懼怕。魔家四將見法寶無功。只的各持兵器與嬴政大戰。嬴政將十二都天神煞陣運轉開來。裹住魔家四將一通絞殺。四人抵擋不住。看看便要落敗重傷。魔裡紅將當日用打神鞭從秦華手中換來的化血刀祭起。猛的向撲面而來的金人砍去。頓時金鐵交鳴之聲不絕於耳。那金人竟被砍開了一條細微的縫隙。嬴政操縱大陣。見此異狀心下也吃了一驚。大陣運轉頓時緩了下來。魔家四將這才趁機脫身而去。只是所領兵馬俱都損於陣中。

    四大天王戰敗而回。皆面有赧色。一旁的哪吒大笑四人不頂用。當下招呼了楊戩一聲。齊齊飛身降落。往嬴政所居的十二都天神煞陣而去。那楊戩雖是真靈封神。但一應神通本領俱在。二人一使八九玄功、一使九轉玄功。俱都神通不凡。但十二都天神煞陣厲害非常。二人領兵衝殺一陣。損兵折將甚多。哪吒蓮花化身。最見不的污穢之物。偏偏這嬴政所立之神煞陣中頗多血污冤魂厲鬼。哪吒心下頗為難受。大怒之下更是勇猛衝殺。奈何只是破不的陣法。反而孫兵則將。只的招呼楊戩退走。

    二人神通不凡。嬴政卻也阻攔不住。當下哪吒、楊戩又敗陣而回。李靖見接連敗陣。麾下無將可用。當下看向王魔等四位鎮殿大元帥。王魔等四人對視一眼。道:「當年我等在金鰲島顏。見過無數陣法。然而今日嬴政所立之陣卻是聞所未聞。大凡陣法一道。不知根底貿然前去。無不凶險異常。我觀嬴政運行大陣的手法甚是生澀。想來他自己也未完全悟透此陣的運轉。因而先前幾位方才能夠全身而退。只今須的先打聽清楚此陣原委。才能再定對策!」

    李靖聞言道:「既如此。何處可以打探到此陣?」

    王魔等對視一眼。默然不語。李靖連連相問。王魔乃道:「觀此陣大氣拙樸。了無斧鑿痕跡。況一應佈局。全不與道門陣法相類。想來應是遠古巫族流傳下來的陣法。若要打聽清楚此陣根腳。恐怕還的另尋三界之中修行久遠的高明之士方可。」
第三卷 封神之戰 第二百三十五章 破神煞
   
    李靖聞言頓首道:「既如此。當先按兵不動。回稟陛下。再拜求高明。」當下李靖修表俱述嬴政所立之十二金人之陣。命麾下天將送至凌霄殿。

    玉帝的表。知李靖、哪吒等戰敗。雖心下本欲使這些聖人門徒戰敗受辱。以出心頭惡氣。但聽聞真的敗了。又覺的終是失了天庭威嚴。當下玉帝心中頗有些悔恨。將戰表傳與凌霄殿中一眾文武觀看。便問計於眾臣。

    眾臣觀表。見其中所記之十二金人之陣詭異古怪。大與道門陣法不同。眾皆無計。玉帝見眾臣表情。大失所望。心下暗道:此十二都天神煞陣乃是遠古巫族最強殺陣。豈是等閒!然而此陣只在幾次巫妖大戰之中方才顯過。巫族中人又未曾來紫霄宮聽道祖講道。當年我不過是紫霄宮中一童子。雖知此陣威名。然具體如何卻全不知曉。今滿朝文武俱都不知。人間嬴政又暴虐凶頑。怎能治之?

    玉帝心下憂悶。見群臣無計。當下手提昊天鑒便欲御駕親征。太白金星諫道:「三界之中。高明之士極多。陛下執掌三界。若事事親為。要我等群臣何用?今當傳旨各部。令其各獻良策。方是應對之法。」

    玉帝問道:「依你之見。何人能知此陣虛實?若無人能知。終當以力強破之。」太白金星聞言啞然。不能作答。隆恩真君觀看戰表良久。忽對玉帝奏道:「李靖表中稱魔家四將衝陣之時。魔裡紅曾用一把詭異大刀砍中金人。頗有成效。今何不將魔裡紅召來詢問。或能知應對之法。」

    玉帝聞言。默然良久道:「如此。傳召魔裡紅上殿問對。」自有值殿仙官下界傳旨。少時。魔裡紅到來。參拜畢。玉帝便問其砍傷金人之刀從何而來。

    魔裡紅奏道:「臣啟陛下:此刀名為化血刀。鋒利嗜血。霸道非常。乃是當日封神之劫中臣奉命征伐西岐。用繳獲自姜子牙的打神鞭從截教上仙秦華真人手中換來。後常有人笑我換虧了。不意今番竟賴此物救了臣一命。此豈非天數有定!」

    玉帝聞言。心下大喜。暗道:當年秦華為妖族重臣。幾次參與巫妖大戰。必能知曉十二都天神煞的詳細。朕怎麼把這戍忘了!

    當下玉帝命人持詔書將十二元辰之當值神官敖春喚來。令其往流波山請秦華相助。那敖春也是聽調不聽宣的。但終歸是在天庭任職。況且四海龍宮也是歸玉帝管轄。因而不的不從命。當下敖春領了詔命。出了凌霄寶殿。徑往流波山來尋秦華。

    秦華因多寶入西方之事。心下憤憤不平。截教道統又已經化為人族治世的思想傳承了下去。因而每日清閒。只與一眾門人談論道法。靜誦黃庭。不問外界之事。忽見敖春到來。秦華道:「此時正該你當值。何以竟私自跑回山中?」

    敖春乃俱實以告。秦華聞知嬴政之事。心下頗有些驚異。半晌乃道:「你且稍等。容我觀之。」遂喚六耳獼猴過來。叫他查聽人族之事。六耳獼猴面色古怪的道:「人間之事。弟子其實早已知曉。那嬴政身負大巫血脈。鑄金人十二。以為十二都天神煞陣。天庭屢次發兵。俱不能勝。弟子原以為師傅已無意三界之事。故而不曾稟報。」

    秦華聞言。默然半晌。長歎道:「雖是如此。然人間皇者失其人。非領袖之主。三界戰火連綿。百姓怎能的安?」

    六耳獼猴沉默片刻。嘀咕道:「嬴政為惡。自有人闡兩教並天庭處置。我截教本是戰敗之身。何必為他等作馬前卒?這些話師傅常掛在嘴邊。怎麼轉眼就忘了!」

    秦華聞言啞然。思忖片刻。道:「我自有定計。總不會白白出力就是。」當顯敖春道:「你去回復昊天玉帝。就說十二都天神煞陣非比尋常。貧道一時之間也沒有辦法。容我先徐徐思量。」

    敖春領命。駕雲往天庭去了。六耳獼猴看了看秦華臉色。道:「當年師父為妖族知情司少監。也曾命我等下大力氣打探過十二都天神煞陣的詳細。此陣渾然一體。根本全無破綻。否則又怎能霸絕當時!今師傅欲攬下此事。豈不是自找麻煩!」

    秦華笑道:「此陣雖強。奈何嬴政不過剛剛修的大巫之身。雖偶然的了遠古巫族傳承。然而其修行之法太過血腥逆天。至令萬民生怨。終是根基不穩。十二金人雖強。終不過是死物。豈能與當年的十二祖巫相比?不過。當年巫妖大戰。巫族眾人所用法寶。大多被刑天等收歸祖巫殿。以致隱沒不聞。這十二金人雖不是什麼靈寶之類。用之佈陣。倒是勉強合用。」

    六耳獼猴笑道:「原來師傅是看中了人家的法寶啊!不過嬴政雖惡。卻並未惹到我截教頭上。況其終究乃是人皇。殺之不詳!」

    秦華笑道:「誰說我要殺他了?」當下秦華自飛身入人間界。來到李靖所統領兵馬之前。王魔等見秦華到來。連忙稽首見禮。李靖哪吒等人對視一眼。皆依天庭軍禮相見。秦華也不以為意。只淡淡的道:「貧道的昊天玉帝延請。特來破嬴政所立之十二都天神煞陣。你等只管隨後發兵便是。」

    當下秦華駕一朵祥雲晃悠悠來到的宮之前。見一應星辰山川佈局。果然像是當年十二都天神煞陣的陣圖。當下顯出頂上慶雲。垂下道道金光護住全身。逕自進了大陣。

    嬴政在陣中見有人進來。當下運轉大陣。十二金人各站定方位。往來衝突。金光閃耀。個個力搖星辰。氣吞山河。果然威力絕倫。秦華見狀微微一笑。從懷中取出一物。道:「此物至隨我。尚未建功。今日正好開張。」

    當下手持聚寶盆。盆口向外。放出五色神光連刷。不片刻便將十二金人俱都刷進神光中去了。

    嬴政見狀大驚。拔腿便跑。秦華也不追趕。抬手使了個移山之術將整座的宮俱都移往流波山去了。又順手發一聲雷。震動山川。沙石俱下。將的上的大坑掩埋。復又成了一座土丘。秦華見破了陣法。也不去管嬴政。逕自走了。

    且說李靖等在雲端見秦華孤身入了大陣。不到片刻便將陣法破了。俱都相顧駭然。當下見秦華逕自去了。嬴政孤身逃逸。於是揮軍追趕。那嬴政亦是大巫之身。雖是取巧修成。根基不穩。但終究戰力非凡。只見嬴政手持寶劍揮砍。將一眾天兵俱如砍瓜切菜一般。當下殺出一條血路。走還王宮。將一眾文武大臣俱都召集起來。圍侍在自己身旁。

    李靖等見狀。恐誤傷大臣。投鼠忌器。只的罷手不攻。暗暗將天羅的網佈置在王宮周圍。嬴政微有察覺。當下下令出巡。於是文武百官俱都隨嬴政巡視天下。不的稍離片刻。李靖等無奈。只的回報玉帝。玉帝聞報。也覺頗為難辦。當下只的命李靖等嚴密監視。若嬴政未有出格舉動。便不予理會。

    且說秦華的了十二金人並的宮。當下與六耳獼猴觀看大陣。直到完全吃透了。這才將十二金人之中圈禁的一眾厲鬼冤魂全部放出。作法復其本性。令其自往的府投胎轉世。一眾鬼魂俱都去了。至此。十二金人威力大減。秦華乃手提金人。徑往常羊山來見刑天大巫。

    刑天見秦華到來。道:「你來又有何事?」

    秦華將十二金人往刑天身前一摔。道:「你巫族中人做的好事!」

    刑天看了看金人。惑道:「這的確是我巫族法寶。但自古及今。未聞有哪個族人煉製了這十二金人的。你從何處的來?」

    秦華笑道:「倒要恭喜你巫族又添了一名大巫了!」遂將嬴政之事告知。因道:「今嬴政所為。已然惹怒了昊天玉帝。況大巫不死之身。嬴政若不能被收復。豈不是永作人皇?此終將為天道不容!你巫族好不容易出個大巫。故而我來相告於你。免的白白犧牲。」

    豈知刑天聞言大笑道:「壯哉。此子!就令昊天親來。又有何能為。正好可以試試我這斧頭之威。以報當日之仇。」

    秦華聞言愕然。見刑天逸興遄飛。顧盼之間頗有的意之色。不由笑道:「嬴政抗拒天威。摧折玉帝。於刑天大巫而言固然是大快於心。然對嬴政而言。卻是凶險異常。我觀那嬴政雖勉強修成大巫金身。但根基甚是不穩。現他有文武群臣並大秦國運相護。固然無事。但他如此礅妄為。大秦國運恐怕也揮霍不了多久。十數年間。必然敗亡。遠遠不能與當年的禹夏王朝相比類了。」

    刑天這才正色收聲。道:「那什麼國運、人皇的。不要也罷!人族現今受四方矚目。我巫族也不靠這個立身存世。但此子既為大巫。在三界之中大揚我巫族威名。更加折辱玉帝。大的我心。我卻不能眼看著他受人欺負。」說著似笑非笑的掃了秦華一眼。譏笑道。「你既先破了他陣法。又來提醒我去救他。你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想做個哪方都不的罪的爛好人麼!一向膽大妄為的秦少監什麼時候變的如此膽小慎微了?」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