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貼] 打孩子是講分寸的藝術

[轉貼] 打孩子是講分寸的藝術

〔調查〕

10個家長8個打過孩子

孩子越來越寶貝,尤其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大多捨不得打。不過,記者在早報e家家長群當中調查了10名2至5歲學齡前兒童的家長(爸爸2名,媽媽8名),發現大多表示會打孩子。

其中,承認體罰過孩子的有8人,在這10名家長中,認為體罰“很有效”者,5人。體罰之後後悔者,7人。體罰之後,再回頭和孩子講道理者,僅兩人。

網友“平面設計”,兒子5歲。

“有一次,他臉臟了,我叫他去洗,他就不肯去,我就給了他一巴掌,不管他了。孩子哭了一陣,去洗臉。”事後,“平面設計”問兒子,為什麼要不聽話?孩子說,我想玩一會再洗嘛。“當時我就有點後悔了,如果孩子告訴我‘想玩一會再洗’,也不至於要打他,其實還是不打的好,道理能講通最好。”

于先生,兒子今年6歲。大約三四歲的時候就打過,原因是孩子不吃飯,喂他都不肯吃飯,還跑來跑去。

“我就拿筷子打了他的手,手上有了一道紅印子,說實在的那以後我也怕打傷他,也就嚇嚇他。”

“冷處理法”有時挺有效

除體罰外,家長常用懲罰孩子的手段,還有對孩子的哭鬧“不予理會”的“冷處理法”,10名家長,運用這一手法者7人。

網友“蝌蚪”,孩子快5周歲了。

“我好像就是打過她屁股一兩次,都是因為她有意挑釁我,比如我讓她別躺在地上‘撒潑’,她還非要躺得更臟給我看,我就忍不住打了她。還是冷處理有用,我真板起臉,不理她,她會乖乖向我來討饒的。”

網友“悠悠的大姐姐”,寶寶3歲。她表示,孩子撒潑,一般就是“冷處理”。“寶寶很在意爸爸媽媽對他的感受的。”但她同時表示,“冷處理”也要適可而止,給寶寶一個臺階下,否則寶寶也會傷心的。一般來說,父母可以分唱“紅白臉”。最重要的是,爺爺奶奶輩是最容易向孩子“撒潑”屈服的群體,所以“冷處理”法務必要爭取他們的支援。

〔專家〕

小時候也被罰過跪搓衣板

師範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學前研究所所長朱家雄說:“十多年前,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幾乎沒有家長不打孩子的,因為我自己就是這麼被母親教育的。”

朱教授說,小時候母親給了他1毛2分錢去買麻油,他打了1毛的麻油,剩下兩分買了零食,對母親說了謊,但被識破了。

結果因為這件事,朱家雄被罰跪搓衣板,從那以後他沒有說謊過,每次想起“跪搓衣板”,就會覺得很可怕。

“但是現在好像世道變了,我媳婦、兒子就從來沒有打過我的孫女。他們說捨不得,但是我覺得,其實關鍵時候還是應該打下去,把握好度,應該適當警示他。”

打孩子是一門需要講分寸的藝術

這次與家長對話的薛燁老師,是哈佛大學博士、美國孟菲斯大學教授,從事教育心理和研究係發展心理學研究。他坦然地說,自己也有忍不住想對孩子動手的時候。

“現在我女兒4歲,有時候也會做讓我非常惱火的事,我的手不自覺地就揚起來了。明明知道打了孩子之後會心疼,但當時還是忍不住。”

他說,在中國的家庭中,家長樹立權威最通常的模式就是“打”。曾有位美國科學家做過一個調查,依據家長不同的教育模式,把孩子分成三組。

第一組孩子的家長,都是既講權威,又有民主,必要時,會和孩子商量問題。第二組孩子的家長,僅講“權威”。第三組孩子的家長,很少擺權威,和孩子相處都是“商量型”。最後結論是,第一組孩子的學業成績比較高。

所以,體罰不應該被全盤否定。但他也表示,打孩子是一門很需要講分寸的藝術。

表示,很多家長其實和他一樣,打過孩子,可能會後悔。他說,可以通過自我反省的方法,減少打孩子的次數。一巴掌下去之前,應該想想,每次是不是都是孩子的錯,還是自己不了解孩子為何犯錯?

兩歲之前最好不要打孩子

理工大學心理學的教師,研究“嬰幼兒心理髮展”,自己也有個兩歲的女兒。她在昨天接受記者調查時提出,打孩子沒有對錯,關鍵是為什麼要打孩子,“很多家長現在是基於兩個理由打孩子,一是宣泄怒氣,二是考慮面子,但是這種打效果並不好,而且孩子也會把這種教育模式繼續延續到孫輩頭上。”

“打是重要的教育手段,起到威懾的作用。關鍵是打了之後,孩子冷靜下來之後,你得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為何要打他,什麼是允許的,什麼是不被允許的,這樣才算是正確運用了‘打’的手段。”她說。

兩歲之前最好不要打孩子,因為從心理學角度講,孩子這種時候不能接受大道理,卻會吸納你傳達的負面情緒;兩歲之後,孩子才開始漸漸明白為什麼自己會挨打。
1

評分次數

  • 小星兒

雖然家裡的親人都很寵愛我

偶也都沒被打過
還好偶沒有變壞小孩喔



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