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貼] 躁動不安的青春 看青少年哪吒

[轉貼] 躁動不安的青春 看青少年哪吒


片名:《青少年哪吒》
  譯名:Rebels of the Neon God
  導演:蔡明亮
  主演:李康生 任長彬 陳昭榮
  類型:劇情
  片長: 106 分鐘
  出品地區:台灣
  上映日期:1992年

內容簡介:  
小康突然決定不考聯考了,拿了一筆補習班退回來的學費,跑到西門町去晃蕩,他遇到阿澤。阿澤這個典型的不良少年,整天不是打電動,就是騎著一輛重型機車在街上呼嘯,一把大鎖永遠挂在車頭架上,看誰不爽,抓起來就砸,小康記得很清楚,這個傢夥就曾經砸過他老爸的計程車。
  小康跟從阿澤,當阿澤跟冰宮上班的阿桂旅社開房間的時候,小康在滂沱大雨中把阿澤心愛的機車給砸得稀巴爛。
  阿澤發現自己走霉運了,車子被砸爛不說,最好的朋友阿彬,在他們去售貨時,被惡人打得只剩下半命,最糟糕的是,他發現自己愛上他老哥的馬子阿桂。
  小康的運氣也好不到那裏,老爸知道他退費的事,把他趕出家門,他開始不知何去何從?



《青少年哪吒》是蔡明亮1992年完成的處女作,作為“水”三部曲的第一部。李康生飾演三部曲的貫穿人物“小康”,並且從此成為蔡明亮電影的“御用演員”。本片以寂寞的少年小康為核心,進入小康的生活與成長世界。

  小康生長于一個普通市民家庭,父親開計程車,母親做電梯管理員,他上實習學校。片名“青少年哪吒”指涉廟中仙姑給李媽媽的簽,說小康就是“哪吒再生”。片中的小康恰恰也暗合父子不合、年少不和群等特徵。作為一個叛逆命運的象徵物,電影並沒有交代小康的由來,他像一個處於半真空世界的人,遊蕩在台北擁擠的街頭,沒有言語,沒有目的。一邊壓抑著自己的情感,對父親冷漠不語;一邊又嚮往、愛戀阿澤的那種成年男性世界。小康和阿澤他們在無意中相遇,開始嚮往他們的生活。小康本來就不要唸書,乾脆把學退了,拿了唸書的錢開始“跟蹤”阿澤。可是小康無法加入他們的團體,於是試圖通過破壞來引起他們的注意。在一個雨夜,他把阿澤的摩托車毀壞,還在地上標明“哪吒”。當他看見自己的傑作氣得阿澤直踢摩托車時,興奮地在床上蹦跳,連頭都碰到了天花板,儼然就是一個“哪吒三太子”轉世。如果說“水”三部曲的故事也可以讀解為“同志戀情”,那麼《青少年哪吒》的表達相對較為隱晦。少年時代的小康,他的內心世界,多的是一分“叛逆”,少的是一種“畸戀”。“哪吒”之於他,是性情的指稱。此時,助動車指代了“風火輪”,少年小康在這個真空狀態的城市中“巡邏”,伺機反叛。他沉默寡言的外表下,隱藏著人性的殘酷與歇斯底里。他以沉默悄然抗爭男權,以叛逆證明自我存在。

  與侯孝賢和楊德昌的電影世界不同,蔡明亮的電影中並沒有台灣鄉土情緒的張揚。他關注的,是現代城市與生活在城市裏的人之間發生的千絲萬縷的關係。從《青少年哪吒》開始,城市的背景被虛化、被模糊,只餘下構成現代城市生活的典型元素,這樣的城市可以是全世界的任何大都市。蔡明亮的出現,猛然把台灣電影的主題由侯、楊一代關於鄉土、歷史的宏大敘事轉向了後現代城市生活的當下現實。歷史的“缺席”使“水”三部曲中的人物處於一種“無根”的生命狀態。淡化了鄉土、歷史、文化背景的個體是孤獨而寂寞的:他們偶爾相逢,一陣驚惶;更多時候,卻彼此心靈遙遠。


以下是網路上別人的感想影評:

        在蔡明亮導演的《青少年哪吒》裏。無論是場景的選擇還是人物故事本身都透著不安。表面上鏡頭是冷靜的,客觀的,但是看的人會明白的感受到影片裏所瀰漫的潮濕和陰冷。

  片子說的是四個台灣的年輕人的生活,一個和三個。其實哪吒指那單獨的一個叫李康生的男孩子,這是一個不討人喜歡的男孩子。他不要唸書,性格內向,整天不曉得在想什麼。他的媽媽去為他求神拜佛,結果巫師說她的兒子是哪吒轉世。我想大概哪吒在這裡意味著叛逆和異類吧,或許。可是他的爸爸卻不信邪,是一個嚴肅的恨鐵不成鋼的父親。像大多數的家庭一樣,媽媽唱紅臉,爸爸唱白臉,而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平常無聲無息,心裏卻蘊藏著太多的不滿和夢想。這是真實的生活的狀況,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那時候我們總是一個人把自己關在房間裏,漫無目的的發呆,女孩子會寫很多字的日記,男孩子不停的看電視或者胡思亂想。就是不想和父母說話,吃飯的時候也不說,覺得他們很煩。我說的他們不會懂,他們說的我根本不想聽。於是代溝橫亙在我們中間,沒有辦法避免的距離。

  另外的三個年輕人就是不同的生活狀態了,因為他們已經是相對獨立的社會人了。離開父母獨自生活著。那兩個男孩子是靠“偷竊”過活的。常常在夜晚他們一起去撬投幣電話和遊戲房的機器,幾乎沒有通常意義上的正常和健康的生活目標。一個叫阿澤,另一個叫阿斌。阿澤的家,整天大水瀰漫,下水道堵住後水就倒灌上來。那個家潮濕混亂,看見這樣的家心裏會很難受。家裏沒有別人,只有他和哥哥。哥哥沒有出現過,除了一個做愛後離開的背影。那第三個人是一個女孩子,原是哥哥的戀人。其實不能稱戀人,充其量就是和他睡過的人。女孩叫阿桂,在一個溜冰場工作。她後來喜歡了阿澤。於是這三個人就成了一個小團體,常常在一起。

  無意中康生看見了他們,一下子他就嚮往起他們的生活。他本來就不要唸書,乾脆自己把補習班學費退了,拿了唸書的錢開始“跟隨”他們。可是他怎麼進入他們呢?他老是一個人默默的跟在阿澤他們後面,我想他的心裏一定有某種自由和暢快的感覺。儘管之間他回過家,可是爸爸不讓他進門。他非常快樂的在外面找旅店住,一個人逍遙自在。因為是青春期的少年人,對性當然是渴望的。康生試圖找電話安慰,看著他盯著響不停的電話掙扎時,我仿佛看見他心裏的小人在敲打他的心門,後來或許是懦弱或許是厭倦,他還是離開了。他無法進入阿澤他們的團體,於是他試圖通過破壞來引起他們的注意。在一個大雨的夜裏,他把阿澤的摩托車毀壞的面目全非,然後還在地上標明哪吒的字,大概康生覺得媽媽占卜來的這個消息是他唯一可以值得驕傲的東西。他實在找不到別的能夠與眾不同的地方了。第二天雨停了,天亮了,阿澤看見自己的被壞的無法修復的摩托車一臉的霧水,而在他的上面康生開心的像只猴子似的上下亂跳。

  我不曉得康生到底為什麼那麼高興,我想他終於能夠讓阿澤他們感受到他的存在了,這是他高興的原因吧。

  實際上影片的敘事結構很特別。起初是平行展開的,康生和阿澤他們各自的生活。然後漸漸的他們匯合在一起,儘管他們自始至終並沒有認識彼此,都是康生默默的跟著阿澤他們。但是我們看的人可以明白的感受到他們的某種共通之處。南方陰霾的天空下,失去了方向的青春少年們究竟為了什麼而在這個世界掙扎,究竟在尋找什麼,究竟自己要的是什麼?這種種的問題,影片裏沒有給我們答案。我們只是看著他們迷失和尋找,在都市的鋼筋森林裏畸形的存活著。愛情發生過,傷痛發生過,努力過,也逃離過。不停的背叛著,同時又不停猶豫著。

  片子的後半部,當阿斌被打成重傷,躺在阿澤的床上。他問阿澤要的是“煙”,“酒”,和“女人”!只有這些才是安慰!

  影片的最後耐人尋味:從鋼筋森林的都市到黃昏的陰霾的天空,沒有出路,沒有明天。伴著黃舒駿令人不安的旋律,留給我們太多的鬱悶。

  在片子裏阿桂對阿澤說“我們離開這裡好不好?”阿澤問她“我們去哪呢?”

  是的,對生活在這裡的年輕人來說,什麼地方是他們可以真正進入的呢?什麼地方可以裝得下他們的所有不滿和叛逆?什麼地方可以容許他們安寧的自由的生活,而不需要付出?

  沒有這樣的地方,就像《阿飛正傳》裏的“無法落地”的人一樣,我們無處停留!

  我已經快要遺忘那些曾經不羈和衝動的青春年少了,那時候心裏的夢想多的連自己都難以承受。總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理解自己,自己是被世界孤立和遺棄的。極度自尊又極度自卑,對什麼都不滿。我記得自己常常不發聲的在夜裏寫很長很長的日記,裏面滿是陰鬱冷艷的字。我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總想著死亡,出走這樣的詞語。但是終於還是懦弱,安靜的度過了這段生命中的“非常時期”。沒有人知道在如此“積極向上”的一個乖小孩的心裏曾經有過多少灰色的不安和動蕩的念頭。

  我想我們都是這樣走過的。或許那時候的我們就是蔡明亮的“哪吒”吧。

  幸好現在我終於長大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1

評分次數

  • alenhsu

"青少年哪吒"這部電影很久了,裡面的阿澤就是現在的台灣本土劇一哥---陳昭榮飾演,
天亮了,阿澤看見自己的被壞的無法修復的摩托車一臉的霧水,而在他的上面康生開心的像只猴子似的上下亂跳。

  我不曉得康生到底為什麼那麼高興,我想他終於能夠讓阿澤他們感受到他的存在了,這是他高興的原因吧。
以上這兩段,我的看法是,當阿澤很跩的載著他哥的女友---阿桂在路上奔馳,碰到要去看電影的康生與他爸爸,因為,載馬子很跩,康生爸爸開著計程車紅燈要右轉,被阿澤載著阿桂的追風機車給擋住,一時還用喇叭不停的叭他,阿桂跟阿澤說----喂~他在叭你耶,阿澤很不爽的將機車移到旁邊讓康生爸爸的計程車經過,冷不防的拿出機車大鎖,狠狠的往計程車的左邊後照鏡一敲,然後奔馳揚長而去,讓康生爸爸的計程車原本要右轉,後來要直走追阿澤,結果被後面直行車給撞到...
樑子就是這樣結下的,根本也不是要加入阿澤他們,只是羨慕他有馬子,但破壞他爸車而心生不滿,開始了這場報復行動,一直跟著阿澤,在阿澤跟阿桂在旅社那個的時候,悄悄的在大雨滂沱中開始他的復仇傑作...因此,當他看到阿澤見到自己的機車被破壞的體無完膚,那時的心情豈是一個爽字可形容?
它是充分表現出青少年懵懵無知,但單純想報復的心態而已~~~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