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分享] 藍腹鷴:苔彎國寶級、台灣特有種

[分享] 藍腹鷴:苔彎國寶級、台灣特有種

本帖最後由 loveonly915 於 2010-4-11 20:06 編輯

名稱:學名Louphura swinhoii      
雉科,英名為Taiwan Blue Pheasant中名新名為藍腹鷴,俗名為華雞、山雞。
體型特徵:雉科鳥類就是我們熟知的雞。雄鳥的羽色變化多,鮮豔美麗,雌鳥羽色為具保護色的褐色。
藍腹鷳公.jpg (37828 bytes)         雄鳥:全身羽色為黑藍色,並具有亮麗光澤。臉部皮膚及肉瓣為深紅色,頭頂雜有白色羽毛。背部白色,腰部到尾上覆羽鮮藍色,羽緣白色,狀如魚鱗。尾羽長,中央的兩根白色與更長。雙腳紅色。
藍腹鷳母.jpg (21720 bytes)         雌鳥:體型較小,尾也較短。臉部、雙腳紅色。身體各部為則以褐色為主,背部為箭頭狀的密佈斑紋,腰部、尾上覆羽為蟲蠹紋,腹部則為V字形的密集斑紋。

棲息環境:藍腹鷴分佈於中海拔的濃密原始林下,數量稀少、觀察不易。與人不期而遇時,立即倉惶飛離,並發出「咯、咯、咯」的喉音。夜間在樹上休息。

社會行為:由於生性隱密、機警,每天會沿著熟悉的路徑活動,晨昏、雨後、起霧時分較容易看見。

覓食行為:雜食性,植物的嫩芽、漿果、昆蟲、蚯蚓都會吃食。

命名:1862 年4月1日英國人史溫侯(Swinhoe)在台灣淡水雇人捕捉到第一隻雌鳥,並在英國「朱鷺Ibis學報」上所發表的福爾摩沙鳥學一文中提到:「當地的中國殖民叫牠wa-kee,牠常在內地的山上出沒,是典型的森林鳥類,活動於山區邊緣,但很少降到中國人住的低矮山區,清晨與黃昏時,雄雉喜歡站在空曠的樹枝上或土著的小屋頂,展示自己,旁若無人的喧叫」。所以英國的鳥類製圖家古德John Gould 就以史溫侯為名,命名為:Louphura swinhoii 。

繁殖:繁殖期約在3-7月間,在地上以草的莖葉做淺凹巢,每巢產3-4個略帶褐色的白色卵,孵卵期間約為25天。
國寶級、台灣特有種,為台灣儀態最美與氣質高貴的鳥種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藍腹鷴真漂亮~是保育動物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