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貼] 數學小魔女(內容)

[轉貼] 數學小魔女(內容)

數學小魔女(內容)
內容簡介

數學小魔女」一書是作者Sarah Flannery以第一人稱自述的方式寫成,內容有:從解謎中啟蒙、數學之旅、從餘數到密碼、密碼學的新算術、公開密鑰、青少年科學大賽、一夕成名之後,共七個章節。

Sarah Flannery是1982年出生的愛爾蘭人,在1999年以〈密碼學:一種可以和RSA法相比的新演算法〉為題參加數學競賽,榮獲了1999年度「愛爾蘭青少年科學家」、「歐洲青少年科學家」的雙料榮銜,再加上這個研究題目與數論、密碼學有關,媒體認為這會帶來龐大的商業利益,因此在媒體的一番炒作之下,Sarah Flannery很快的就以「青少年數學天才」的身分而譽滿全球,其實,Sarah Flannery一再的聲稱自己不是天才,她說:「我從不認為自己是個天才,這倒不是我在假謙虛,在我父親的班級裡,我的確看過天才是什麼樣子。天才與相當聰明的人之間有一項差別,就是對問題的“洞識”,我知道自己沒有。」如果,人們把Sarah Flannery這項傑出的成就,描述成天才所為的話,那麼,這項研究的可取之處,就只剩下「美妙的結論」而已,其他研究的過程,也因而變成是天才的智慧偶得,實無值得學習之處。果真如此,那這本書也就沒有研讀的價值了。所幸,Sarah Flannery不是天才,所以她幼年時數學的啟蒙過程,以及做密碼學研究時的艱辛過程,就非常值得我們去探討與學習。

說到Sarah Flannery幼年時數學的啟蒙過程,就不得不佩服Sarah Flannery的父親David Flannery的巧妙用心,原來David Flannery是愛爾蘭科克技術學院的數學老師,他熱愛數學,平日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書房裡「做研究」。從本書的字裡行間中,我們可以清楚的感覺到David Flannery不僅有豐富的數學知識,而且還把數學活用在日常生活及對子女的教育中,所以,教給子女的不是「過多的作業」,也不是「過多的訓練」,而是一些小問題和謎題。Sarah Flannery說:「這些謎題都富於挑戰性,能激起我們的好奇心,很多還能把數學變成活生生的事物,讓人覺得很有趣。更基本的是,這些謎題使我們學會自己來推理、思索。藉由這種途徑,謎題對我的幫助,比學習數學的公式和證明更大。」可見,David Flannery已充分把握住數學教學的精髓:自我推理思考比機械式的模仿演練更為重要。

有了父親正確的啟蒙,使Sarah Flannery從小就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追根究柢的態度、以及堅持到底的精神,所以,當Sarah Flannery碰到了她很感興趣的研究專題「密碼學」時,就充分發揮了以上的優點,最後終於在密碼學的領域中,獲得極大的成功。在本書的第六章「青少年科學大賽」中,Sarah Flannery詳細說明了密碼學專題的研究,以及兩次參加競賽的過程。這是很難得的經驗分享,是所有有心研究數學專題,或是參加數學科展的人,最好的參考資料。而第七章「一夕成名之後」,是Sarah Flannery敘述如何從炫爛歸於平淡的心路歷程。她的家人以及她自己,都不斷的在相互提醒著:「成功來自先前研究密碼學的科學家,所留下寶貴資料的協助,以及自己獨有的創見和平日辛勤研究的付出。」可見,Sarah Flannery並未因為獲得兩項大獎而迷失自我、自傲傲人。尤其,在有關將研究所得申請專利的事情上,Sarah Flannery的父親更強烈的主張:「數學觀念應該要讓大家自由共享,否則對過去那些偉大數學家的心靈是一種侮辱。」這種淡薄名利、致力研究的寬闊胸襟,實是所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者的楷模。

至於Sarah Flannery所研究的密碼學到底是在說些什麼?在本書中有很詳細的介紹,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數學能力酌量研讀。其實,這是一本科普書籍,不是數學專書,所以不要過分專注於研讀書中的數學理論,而忽略了David Flannery在數學教育上的巧妙用心,Sarah Flannery在做專題研究時的決心,以及Sarah Flannery在科展賽場上的經驗分享,這些才是本書最重要的精髓,也是Sarah Flannery和David Flannery撰寫本書最主要的目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