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貼] 校園暴力與倫理道德

[轉貼] 校園暴力與倫理道德

校園暴力的種類:
同學間的爭吵 勒索 老師過度處罰學生
破壞公務 跟師長頂嘴 打架 和被欺負等都是校園暴力
老師與學生的校園暴力?怎麼會產生:

生活挫折多於成就:對於學業低成就的學生而言 , 是爹不疼、娘不愛、師不理的一群 , 來自家庭、學校、同儕間的挫折 , 往往使其更加自我
放棄、或認同於不良的次文化 , 而將成就感建立在拳頭上。


老師輔導能力及熱誠不夠:老師本身欠缺輔導的知能 , 無法有效的輔導學生 , 而有的老師熱衷於收入高的副業 , 卻放了教育工作者應有的責
任 , 未能真心誠意的關懷學生 , 也是一大主因。

老師權威的低落:由於家長的教育水準大幅提昇 , 使得老師的知識水準看起來微不足道 , 再加上電視及報章等媒體的氾濫 , 並提供比老師所
教的還更新奇刺激的訊息 , 使得老師的專業權威日漸低落 , 而無法產生有效引導學生的力量。

師為尊 , 生為卑:師生雙方建立在權力基礎上 , 誰有權力誰贏 , 一旦學生也有權力 , 如表達不滿、暴力相向、黑函詆譭等 , 便不法容忍 ,
兒導致雙輸的場面 ,因此 , 現代的老師應拋開尊卑觀念 , 培養願意聆聽、尊重及接納的態度!
學生與學生的校園暴力?怎麼會產生:

1.kauffman﹝1980﹞提出:學校學習的失敗 , 常與未來破壞行為的出現與成人後的不適應有因果關係。學校無法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不適當 !

同儕團體的壓力:很多的案例顯示 , 青少年發生破壞學校公物火打群架等行為 , 常都受同儕壓力的影響或為了得到同儕的認同 , 而盲目的跟從別人從事一些攻擊行為。
學校輔導制度不夠落實:老師無法有計畫的輔導行為偏差的學生 , 造成彼此感染、彼此學習模仿 , 上課搗蛋習慣、下課打架滋事 , 無視校規
存在!

如何改善校園暴力:

先處理自己的情緒﹝不被激怒﹞:
先穩定自己的情緒 , 才能理性的處理衝突 並可避免二度的攻擊行為 , 造成更大的傷害。
如果無法控制情緒 , 請先離開情境﹝以空間來緩衝﹞。
找出暴力行為的原因所在:
找出原因才能解決問題。
同理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 , 尚在學習的階段 , 需要父母與師長的支持與鼓勵
讓青少年有澄清的機會:
讓青少年有為自然!做澄清的機會 , 才能使其在心服口服的情形下 , 為自己的行為負起責任。
給我們和青少年間有更多良性互動的機會 , 讓彼此以平等的心理地位來溝通。
理性的處理態度:
尊重青少年獨立人格及個別化。
賞罰明確清楚 , 人、事分開處理﹝對事不對人 , 避免對其人格做批判與攻擊﹞
合理的懲罰是必要的 , 但要顧及青少年在團體中的自尊與感受。
懲罰的目的 , 是鼓勵行為的改變;而不是情緒的發洩!
團體輔導:經由團體的討論發展出深入的瞭解 , 利用活動、遊戲來教導解決問題、自我控制和社會責任 , 以幫助其人格的重建。
提示緩和情緒的自我引言 , 如冷靜、放鬆等。
強化其處理日常生活激怒情境、克制忿怒的能力 , 如倒數數、深呼吸、及想像美好景緻等 , 以冷卻激動的情緒。
情況改善則予嘉勉 , 否則再修正實施方法 , 並可配合自我肯定、解決問題、角色扮演等方式實施之。

溝通、妥協及訂契約的訓練:
設定能滿足雙方需求的雙贏目標。
一次只選定一件會另其激怒的事件來做訓練。
良好溝通的指導訓練:如承認自己的主觀性、對事不對人、承認自己對衝突也有責任並願意改變、避免過度以偏概全、注意非語言行為、表現同理與體諒等。
以角色扮演互換的方式 , 來軟化彼此的體諒和瞭解 , 再提出各讓一步的妥協 , 並設法保全對方的尊嚴 , 免除其對讓步感到的示弱或挫敗。
如果僵持不下時 , 適當的休息 , 以放鬆重整或諮詢他人 , 甚至尋求有力的第三者來仲裁 , 皆可一試。
訂立契約 , 包含時間、欲改變的目標、獎懲等。
合群技巧訓練:
以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做示範 ,並適時予以增強。
以角色扮演實際進行演練 , 有所進步時 , 給予相當程度的讚賞、肯定或鼓勵。
適時的回饋 , 提供條理分明的原則策略及多樣化的刺激 , 以提高學習效果。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