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貼] 鐵血教育VS愛的教育

[轉貼] 鐵血教育VS愛的教育

老一輩的父母認為孩子的教育是用打出來的,不打不成器,若

小時候不打,長大了要再教就很難了,所以鐵血教育就在孩子

的童年實施了;而年輕一輩的父母則開始提倡孩子要用愛來教

育,但往往不是太過縱容,就是受不了孩子再三犯錯而忍不住

動了手,所以,真正能做到愛的教育的又有幾個呢?  



開版大大下的鐵的教育,就是不打不成器,可是抱持這種想法的父母或其他人是否想過這句話的出處﹖這句話,應該出自於一個也許因為愛、也許因為懶得講、也許沒其他方法教導孩子的父親或母親,於是把“玉不琢不成器”發明簡化為“不打不成器”,來合理化自己打孩子的行為和目的

不打不成器、愛之深責之切、棒下出孝子等等,再再表示很多人都喜歡活在句子裡之外,還說明 了一件事----------“欲打之氣,何患無詞”﹔都只為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而已

但鐵的教育是不是一定局限於打才稱的上﹖我倒不認為,鐵的教育可以不打,但像軍事那樣的嚴謹、一絲不苟也可以稱之﹔而愛的教育是不是只要不打都算同一筆﹖如果是,溺愛也可以變質成愛的教育。在“打”這件事情之外,鐵的教育(軍事化)和愛的教育(耐心教養),應該無法斷定哪個方法就一定可以教出成功、優秀、善良、乖巧等等正面的孩子,有些小孩用嚴的可以接受也長的好,有些用輕鬆的方式一樣長的好﹔而兩種方法可不可以同時並用﹖當然可以….而在實施任何一種教育之前,我覺得為人父母者,絕對要對人的成長發育有一個學習和了解,才能選擇用鐵的軍事教育還是用愛的苦口耐心

拿樓上大大的例子來做例子講好了(撿現成的比較快)。2歲半,為什麼會去期望一個2歲半的幼兒可以在把飯從桌子拿到椅子上的時候不打翻﹖有沒有想過2歲半的生理階段發展,支不支持他手腕力量運用得宜﹖支不支持他要一邊看著碗的同時兼顧不踢到或撞到桌子椅子﹖如果2歲半的心智和肢體發展不到父母以為的成熟,對一個2歲半的小孩要求不翻倒,或就認為是個錯誤,是否合理﹖我不認為合理,但那就是軍事化的教育,不合理的訓練~~~但可不可以被接受或形成一個帶養或教育的模式﹖看人﹔端看父母自己是否從事件的反射中看到自己的什麼,是否從一個“小人”的成長進程裡看到父母者可以有的什麼啟發

在懷孕育兒和親子類別裡,類似上述的例子,很多,例如戒尿布。對小孩任何一方面的發展沒有了解、而要求孩子在能力範圍外達到自己要求的父母,不在話下,於是常搞得自己生氣並把氣轉嫁到孩子身上什麼的…我也有這種經驗s

話說回來,鐵的和愛的教育,就我自己的心得和要求和著重點,不是在於我要用哪一種教育教出一個可以達到我多數要求的孩子、進而以教出什麼樣的孩子來榮耀自己,而是帶養孩子的過程,讓我對“人”這個課題的體悟更多,也讓我覺得,它是幫助個人完整一個所謂的靈性,或說,讓人又找到一片人生裡的拼圖﹔而我愛的教育的核心,是以尊重為基礎,因為愛是尊重之後的百萬贈品

打,基本上就是一種不尊重的行為---不尊重個人自我的一切。但愛的教育何嘗不也有“不尊重”的盲點存在﹖可是後者可以理解並比較適合當一個模式,是因為它以不傷害身體為主要原則,間接地也就成就了尊重個人有不被侵犯或傷害的權利。這是最基本的。而從這個基礎出發,親子間很多事應該可以變得更健康,父母和孩子也都從這樣的互動模式中學習並成長,因為尊重帶來很多思考空間---為什麼孩子一定要聽父母的﹖例如我為了等一下可以洗衣服、而要求現在正在畫畫或玩玩具的孩子去洗澡,他不從,我就認為他不聽話。這是什麼邏輯和道理﹖我的事就重要,他的事就可以被放棄﹖又或者,一個國中生放學回到家,先玩電腦或看電視,功課慢點寫…..不行!﹖鐵的教育沒有談判空間,是對立的,不服從就受罰挨打。可是如果站在尊重的角度出發,愛的教育才會衍生出來,才有談判空間,才不會不服從就受罰…..

孩子是個個體,不是因為他們比父母小,就不能擁有並享受被尊重的快樂和權利。
於是,父母在尊重孩子之後所發展出來的親子關係和建立的觀念模式,才是父母成長的開始和營養,也才能把自己推向個人靈性的整合

2009-10-21 07:30:38 補充

對於贊成或實行體罰的父母,講一個題外話,如果政府立法體罰是違法的,政府有權利和義務把小孩和暴力父母隔離,交寄養家庭,為時一年或更久,若日後再有體罰事情產生,父母則將永遠被迫跟小孩分開,有探視權,但沒有監護權....請問,父母會不會被逼到盡頭了,然後想一些柔性的或採用規勸的方法教育小孩﹖但台灣為什麼8成以上的父母還是贊成或執行體罰﹖以前騎摩托車誰在戴安全帽﹖可是立法了,要罰錢了,人就乖乖地戴了....所以說,不體罰不是為人父母者做不到的事,是不願意做而已

2009-10-21 14:53:10 補充

所以說,每個人教育的“目標”不同,就會有不同的觀念和方法~~教育,如果只是在教育小孩“成為什麼”,例如要成為老虎伍茲第二、孔子第二、比爾蓋滋第二,或退而求其次,只是要他成為父母心目中的夢想,當然方法就要以目標不同而不同~~

古聖先賢,充其量是在當代書讀得很好、很有學問的人,可是他們都無法活到幾千年時代巨變後、各國文化的衝突和交流後的現在,如果孔孟活到今天,會不會和李遠哲一樣,為了教改錯誤而承認自己的方法有瑕疵﹖或有其他更好的方法﹖

2009-10-21 14:53:27 補充

今天美國的兒童保護法也不是一開始建國就成立的,台灣今天體罰的風氣和執行情況在以前的美國也存在過,但如果以前愛因斯坦也是被打大的,難道今天體罰就有存在的必要和道理嗎﹖可是美國今天的兒童保護法,並不是成立來讓人民知道愛因斯坦不是被打成天才的、所以才需要改變教育方法,它的立準點是希望尊重每個人應該享有的不被打的權利,即使他/她只是一個剛出生、完全無知的嬰兒~~~

2009-10-21 14:54:07 補充

意外,隨時隨地都在發生,如果大人難免不小心做錯事,為什麼2歲半的孩子打翻東西即使是他執意之下造成的結果,就不能被視為意外﹖我認為不合理,是因為意外隨時在發生,發生那樣的事情並不是他刻意做出來的結果,那又有什麼好責備的﹖

樓上媽媽,你說除非他有充份理由一定要坐在小椅子上吃,你會同意...他2歲半,句子還說不完整吧,他要怎麼告訴你他腦袋裡的一切﹖我的意思並不是說父母應該設定小孩幾歲才會做什麼事,但絕對有必要經由觀察而了解甚至依循一個研究統計標準來接受他年齡發展上還做不好的事情---不是他不願意做好,但能力有限----

2009-10-21 14:54:39 補充

而你說他不是天才只是一般的孩子,但你的要求標準似乎要把他當天才來教,或要把他訓練成天才...

拿你兒子的事情來當例子,只是剛好...

2009-10-26 09:31:53 補充

同樣都是有問題的孩子,如果一個被斷定發展遲緩的孩子用卡爾的方式那樣訓練最後可以成為教授,那愛因斯坦的例子不就更值得效仿了嗎﹖他自己隨便玩、不喜歡上課受束縛、更不精通幾國語言,但他的成就史上絕無僅有,甚至為科學締造了一個真理.....那為什麼我還需要去看卡爾威特的教育法呢﹖

2009-10-26 09:32:26 補充

可是令人不解的是,這本書如果真的那麼值得全天下的父母拿來教育孩子,或說成為一個方針,為什麼進出哈佛圖書館的精英那麼多,沒人把它翻譯英文出版﹖不要說精英,哈佛本身可以為了增加錄取學生數和辦校資金而把這本書翻譯成英文版流通,可是為什麼他們只是把書收藏在圖書館裡而已﹖在美國亞馬遜網站找不到該書英文版,而我上網查詢的結果,這本書多半或說幾乎流通在亞洲華語國家,看過的人也幾乎是亞洲人口...為什麼﹖美國為什麼不翻譯出來讓美國人養出更傑出的孩子﹖

2009-10-26 09:32:46 補充

比爾蓋茲、巴菲特等人,成為世界首富的同時也是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但他們都不只是個富人那麼簡單,他們有品有格,那請問,他們的成功也是從小像卡爾威特那樣訓練出來的嗎﹖比爾蓋茲更絕,大學沒畢業就創造了電腦在人類史上最大的一步

再講回來,父母難道就有權利可以為了把孩子教育成天才或成功的人(社會標準),就可以用任何他們認為對的或好的方法嗎﹖包括體罰在內﹖包括讓孩子沒有和同齡朋友玩樂的童年﹖

2009-10-26 09:33:05 補充

拿一個數學試題給兩個孩子去寫,兩個人都沒有基礎,一個的教育是老師不停地用盡各種方式解釋,或就休息一段時間讓孩子自己想一想,從頭到尾沒有罵沒有打﹔另外一個老師則是在孩子不懂時用罵的,在寫錯時用打的,還是不會,就叫孩子罰寫試題或背誦公式50遍~~~~~~我們以這樣的情況下去定義鐵的教育和愛的教育,即使第一個孩子還是解不出來,可是第二個孩子解出來了,那我們要讚揚那個老師的方法很好嗎﹖認為我們的孩子就應該在這樣的教育裡成長嗎﹖

2009-10-26 09:33:33 補充

你不反對孔孟用過的打的教條,可能因為你還有點理智,你以為或你確實可以控制力道,但我也想不懂,如果你已經是理智的狀態了,為什麼還需要用到棍子來教孩子記取教訓和錯誤帶來的後果﹖但話說回來,社會上比你打得用力的父母很多,甚至很多都在用情緒帶養小孩,打的教育幾乎都是成形於負面的情緒中。如果以後你兒子學校的老師是上述的那種老師,你要高興還是擔心﹖

我認為對孩子的最基礎教育,並不在於把他們教育或說培養成什麼“成就”的人,更不是把“天才”或“進哈佛”當成孩子教育的最終目標﹔即使孩子比我們想像得更聰明、更有潛力、可以做的比我們以為的更好,但當父母的難道不該“先”問問孩子自己的選擇﹖

2009-10-26 09:33:58 補充

如果你認為你兒子2歲半必須理由充份地告訴你他為什麼一定要去椅子那裡吃飯,那你是不是更可以期待他現在的年齡可以告訴你他以後要做什麼﹖而如果他講不出來,你母子連心的信任感是否感覺到他真正想進的學校是哪一所﹖想成為的人是誰﹖想過什麼樣的人生﹖

生養孩子,不是只有教育他進什麼學校、成為什麼樣的人“而已”….但是打的教育,的確需要法律訂出一個標準,讓一個所謂的教育有個分界線,而不是任由父母選擇或認定,因為父母不是不犯錯的人,孩子也不是,那為什麼另外一個會犯錯的人,有權利或認為自己可以用打的方法來對待另一個會犯錯的人﹖或可以用打來打出一個不犯錯的人﹖如果他自己本身也是被打卻不成功的人,為什麼還要沿用這個方法

2009-10-26 09:34:30 補充

孔孟思想和其他的古代學問是修身養性用的,不是拿來給孩子背誦表演的(我不是說你),而古人窮究一生領悟的,為什麼我們卻要求一個來到世上個位數年的孩子去了解或背出一個所以然﹖如果你選擇孔孟學說來教育孩子,請問,孔孟學說你自己了解多少裡面的精髓﹖又做到多少﹖在這個時代裡,又適用多少﹖

再講消極一點,每個人要怎麼看待、定義教育,隨人高興,但唯獨“有形的傷害”是不應該存在的,也是法律必須介入的,如果法律不主動禁止體罰,為什麼我們會認為法律禁止的成人傷害是正常且必須的﹖

2009-10-26 11:18:20 補充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註冊或登入會員

這本書,就是卡爾威特的教育英文版~~~只是美國把卡爾威特翻譯成 Karl Witte....

2009-10-27 01:07:25 補充

版大,當你相信你孩子行的時候,他告訴你他不行,你怎麼辦﹖你要相信你,還是相信你的孩子﹖請不要告訴我,“我相信我孩子一定像我相信他那樣的行”

樓上媽媽的教育方法可以啊,在台灣更是OK,甚至是主流啊,就是填鴨式的啊(你一定要逼我說出來嗎)

但是為什麼主張愛的教育的美國,仍舊養出傑出的下一代﹖從小玩到大的孩子們個個想法活靈活現﹖很多苔彎國中、高中就學會的數學,美國的大學才在教,可是人家還是“慢活”出一番舉世的成就,為什麼﹖而台灣鞏固體罰教育或要求從小背誦的結果,還只是以有個做代工的大廠為傲﹖ 為什麼台灣無法自行製造汽車引擎﹖如果超過5千年的優良歷史文化只讓我們一直停留在原地無法進步,那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2009-10-27 01:07:40 補充

今天收到遠流的廣告信,介紹一本洪蘭教授翻譯的“學習要像加勒比海盜”,裡頭作者的自我教育的11元素,其中之一是“對心智運作有認知式理解”,這就是現在教育學者一直在強調的因材施教----用孩子目前程度可以理解的方式去教育他們

以樓上媽媽說的3歲教孩子折衣服這件事來說,我拿出來講,不是說這件事不行,但有沒有必要﹖就像訓練一個2歲的孩子如廁,可以,但有沒有必要這麼早﹖3歲學折衣服,4歲自己會折好放好,請問,以後他會不會再創造出自己的方法﹖可是反過來講,如果希望孩子有他自己折衣服的方式,為什麼之前還要教﹖

2009-10-27 01:08:09 補充

我從來沒有用訓練的方法教我兒子任何事情,即使是玩具,我也從來不告訴他“該”怎麼玩~~~這就是我比較不認同樓上媽媽的教育方式,對,她的方法基本上就是卡爾那套,就是訓練~~~那到底我們是在幫助一個生命的成長,還是在訓練一個人的成長﹖

再講了,卡爾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那時候他被醫生斷定為弱智,但那時候的醫療有多發達﹖有沒有可能卡爾根本就不是弱智,只是比較慢,就像愛因斯坦那樣,結果他爸用了訓練的方法來訓練他,一個個案,我們要怎麼知道這個方法的確適用於智力正常的孩子們﹖只要訓練,只要父母認為他行,他就一定行﹖

2009-10-27 01:08:19 補充

而台灣的教育不就一直以來都是這樣嗎﹖但是我們需不需要擔心一個全然無異議地接受父母那一套訓練的結果而乖乖地成了教授的孩子們,他們的自我意識在哪裡﹖自我主張是什麼﹖他有沒有為他自己的意願執行過決定﹖

如果時常有在看親子欄的問題,應該不難發現,很多大孩子上來說的問題,不外乎就是父母幫他們做的決定讓他們不快樂,嚴重的不是自殘就是想自殺,而多數都是想法灰暗的....

教育是每一個階段所組成的一輩子的事情~~

不過,你的問題重點是“打和不打”~~我還是那些老話...

2009-10-27 01:14:45 補充

還有,要講出“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這句話,請版大或一樣想法的父母,可以找些洪蘭教授的書籍或演講的DVD,讓專家來幫我們建立對人的大腦發展應有的認識和了解,而不要只是一昧地跟著“廣告式”的slogan在看待一件我們自己都不了解的事情

孩子以後也要變大人,如果孩子的潛能無限,相對的,大人的潛能也是無限的~~~

2009-10-27 01:17:15 補充

孩子的潛能無限,是因為他在變成大人的制式思維前,有一大段路是沒有污染的,所以是無限的,因為空間還很大,但不表示以他5歲的“心智發展”就能做10歲孩子做的事、想的事~~~如果可以,把孔子從墳墓裡叫出來問問,他所謂的因材施教,是不是包含了這個意思

2009-10-27 01:26:54 補充

哇~~版大,你這樣好像搞的我們只是因為要得到最佳解答才一直補充捏

不過打不打,不是像你說的要看父母的智慧,因為父母也是在當了父母以後才開始學習,但也有不學習的父母啊,那我們為什麼要任由那些不學習的父母做出不正確的事情﹖這種事,就跟台灣補習風氣一樣不會斷根的,除非立法

最後再說一個想法,我不知道為什麼要認為孩子行或不行﹖如果他在我希望他做的事情上表現出一點能力,是不是我錯以為我以為的行,其實不是我的想法推動且刺激他做到,而是他能力本來就可以﹖那就不是我認為他行所以他才行的﹔而如果他要在他感興趣的事情上花時間功夫而我不認同、認為他不行,那他是不是真的就不行﹖

我從來也沒想過我兒子什麼行,什麼不行

2009-10-27 03:56:56 補充

唉,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軍事化教育和愛的教育,拿捏的尺度看父母自己,教出什麼孩子、建立什麼感情,影響的也是彼此雙方,緣份也是個人的﹔唯獨“體罰”,不是父母可以自行拿捏的,就像開車喝酒,有人覺得喝一點啤酒,OK,不礙事,但法律就法律,如果法律規定了,人就應該秉著“勿造成他人受傷”的原則下,喝酒就是不開車,因為它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危險性,體罰也是如此,更何況可能受傷害的是自己的骨肉

2009-10-27 03:57:07 補充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法律雖然阻礙了個人為所欲為的自由,但同時也保障了他人免于受傷害的自由....我只希望台灣的兒童保護法也能夠早日成立對體罰的禁止,即使生育率降到有史來最低,但帶養、教育孩子,絕對是個人的考驗,是為人父母最長的一篇論文和實驗,也是個人最私密的修行-----對情緒的管理和智慧的啟發,這才是廣義的“陪孩子一起成長”,而不是只在功課和知識上面

就是這樣啦~~~

版大,你也不用太認真,或許開放票選,你會看到更好玩更有趣的現象~~~

2009-10-27 04:51:17 補充

要死了~~話又來了

父母還有一項很要命的原罪(姑且稱之)---權威,這是體罰之後另一個嚴重的問題,但很好玩的是,它生於體罰之前~~是因為有了父母權威,才產生“我可以打你”的心態和觀念,或者可以這麼說,體罰是權威的無限上綱~~~嗯~~大概也可以用雞生蛋蛋生雞來比喻

而有些時候,父母會把權威當愛來使用,或把權威加入愛裡面去要求孩子聽話....兩者的界限時常是模糊的,只是當我們自知權威這東西很好用的時候,我們就會作賊心虛、不好意思承認我們就是拿權威再壓孩子~~~

2009-10-27 14:56:44 補充

我就不詳細回答你最後的問題了,因為被帶狀泡疹折磨得想死啊現在......好一點再來,逾時就不用候我了...

2009-10-29 06:48:59 補充

吃完藥,來回答你的問題

我爸媽沒有所謂的教育方針,我爸不知是有意還酒醉,甚至在我妹的聯絡簿上留言“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媽媽不識字,所以對我們的功課幾乎完全不管也幫不上忙,但我們家四個兄弟姐妹,大概也只有我妹功課不太好而已(這後面可以討論一下),其他三個都算自律(功課也不算很好),而我爸生意人也忙到無法過問功課,只要記得我們唸幾年紀就好~~然後四個兄弟姐妹也皇不啷噹走到現在也沒成為社會的負擔和問題。我媽雖然沒唸書,倒也從來沒打過孩子(遑論棍子),只有我一次頂嘴實在激怒了她而被甩了個耳光,我妹偷溜出門跳舞被我爸打過一次之外,其他時間我媽是可以開玩笑的,我爸則都把孩子的事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2009-10-29 06:49:34 補充

看來跟我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有些謀合,但老實說,在我還沒回頭看自己父母教育方式之前,我就照書養了,只是有些瑣事例如規定孩子吃飯不能看電視這種,我會低眼看看來時路,小時就是把碗端著坐在地上看電視吃完飯的,當然不是每餐都這樣,所以我會允許孩子偶爾為之的“野性”~~所以俗話說,原諒別人就是原諒自己~~哈哈

所以回答你的問題,在我的例子上,沒照父母的方式養自己孩子,不是因為他們的方法不對或不好,而是我對這方面並沒有刻意挑選特定的方法教養孩子﹔而不打孩子,也不是因為自己的父母不打所以效仿,而是1)法律規定(@@)

2009-10-29 06:49:54 補充

2)打過以後發現用講的更有用,腦力激蕩有時候產生出驚奇、怪誕的火花,甚至有時候會在孩子的視野和言語裡發現自己制式化的思維,也會在一來一往的對話中,訓練出自己的反應,用道理講贏孩子,孩子自然會接受﹔講輸了,當建立孩子的信心

針對你的問題,大概就是這樣~~但我也認為,雖然我沒有直接採用自己父母的教育方法,但我相信每個當父母的,多少在無形中把自己父母的方法帶到下一代(類似遺傳),同時曾受過陰影的,有些也會極力走反方向的教育方法,我朋友的老公就因為從小被打到大,所以他堅持不打孩子

2009-10-29 06:50:29 補充

而我妹的情況,倒是可以講一下。她從小學到高職功課“一直”都很爛,留級總是下一步的準備。但是現在借這個發問回 想起來,她因為從小個頭高,跟我差不到一年,所以她原本要小我一屆,卻因為我媽認為她高,就去拜託校長讓她提早入學,校長也沒拒絕,於是她提早一年入學。以現在的體制,提早入學可能還要考試吧,但她什麼都沒做。如果以現在的教育觀念來講,都是一再呼籲“可以晚,不要早”,因為心智什麼的發展並不見得到位,即使通過檢測可以提早入學,但上學不是只有功課跟上就好,還有很多其他的面向會隨上學而發展出來

2009-10-29 06:51:03 補充

可能就因為我妹心智還不到位,提早入學又沒有檢測,再加上家裡沒功課壓力、以前的老師還有更多學生要管,所以我妹12年的求學生涯幾乎就是“被”漠視而浪費掉,被誰﹖被我媽、學校老師們、體制 等等….要說她智商有問題嗎﹖她比我對數字更精,還能叫笨嗎﹖

所以…為什麼我上面都會提出孩子發展的問題。我教育的啟蒙書應該是“親密育兒百科”上下兩冊,看了書才知道原來“嬰幼兒”是有“發展時間表”的,不是說我們希望他們做到什麼他們就馬上或應該要做到,或滿懷期待地去訓練孩子完成我們希望看到的發展…

2009-10-29 06:51:11 補充

這對一個新手媽媽我來說,真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啊,而配合孩子的階段發展來教育他們的觀念,也時常在生活中得到應驗。例如我兒子1歲左右不會用吸管,過了幾個月再拿給他,他自己會了,但他並沒有把中間那段時間拿來訓練用吸管…戒尿布也是一個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拿筷子更是自動自發的事

總之,就是這樣

相關詞:
教育部, 台中教育大學, 教育行政, 教育訓練, 新竹教育大學, 花蓮教育大學, 兩性教育,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教育召集, 教育學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