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貼] 教育社會化

[轉貼] 教育社會化

教育社會化

社會化的定義包括了:
1.個人獲得必要的價值與規範,發展適當的角色與知能,成為合宜的社會成員的歷程.
2.個人接受文化規範,形成獨特自我的過程.
3.社會化的過程是終生不斷的,持續不斷的歷程.就個人而言,社會化是終生繼續不斷的歷程.不同的年齡階段,個人必須學習新的事物,發展新的角色.
4.每個社會各有其社會化的途徑或型式.個人在社會化歷程中學得種種的社會規範,行為方式和生活模式.
5.同一社會中,大多數人的思想,態度,價值觀念和行為規範則有相當程度的一致性

社會化的教育理論源於結構一功能主義社會學、文化學理論。這種理論是以社會事實判斷、社會唯實論為準則所建構起來的通則性理論。其倡議者認為社會現象是客觀存在的東西,是脫離個人的生物或心理現象而存在的。對此,迪爾凱姆提出了社會現象或事實的三個標準或特徵,即外在性、普遍性和強制性。因而,他主張必須使個體服從社會,適應社會,使其社會化。而教育是使個體社會化的最有效手段。於是,他賦予教育
以社會性、強制性的屬性及社會控制與維持的職責。他說:“教育兒童的現象,不論過去還是現在,總是一個不斷強迫的過程。兒童視聽言動的方式不是天生就如此的,而是通過教育的強迫力使然。”據此,迪爾凱姆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教育在於使年輕一代系統地社會化……塑造社會我,這就是教育的目的。”於是,社會化教育理論便成為被人們廣泛接受的,並在教育實踐中被普遍運用的理論

角色衝突:

社會文化是社會成員共享的生活方式跟價值觀念,而文化系統會制度化社會系統再社會化個人系統。在社會系統中,社會組織(謝高橋:又稱為社會構造)是由具有共同社會文化成員組成,包含社會成員共享之行為標準稱之為規範。但在社會組織中的角色會遇到以下兩種問題:一是角色緊張(Role Strain):意指個人難以滿足角色的各種情境要求。二是角色衝突(Role Conflict):角色衝突則是相較之下比較嚴重的一種意即在某一種角色的行為模式,阻礙了另一種角色的行為義意

另解角色衝突(Role Conflict)的意涵:由於不同的社會關係中個人可能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在角色與角色之間可能有所衝突,這稱之為「角色衝突」或「角色間的衝突」(Inter-role Conflict),意指兩個角色之間的行為模式產生不調和。現代社會中,由於社會關係的多樣化與複雜化,角色的衝突越來越嚴重,如女性在職業婦女角色與母親或妻子之間角色的不調和;在婆媳問題中,男性扮演的丈夫角色,也常與母子關係中的兒子角色彼此衝突。

參考資料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註冊或登入會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