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古代傳說為何女鬼多 揭秘民間的十鬼

中國古代傳說為何女鬼多 揭秘民間的十鬼

俗話說,畫鬼容易畫人難,因為鬼虛無縹緲,沒有一定之規。不過中國人心目中的鬼,卻有著生動的形象,他們是長髮飄飄的聶小倩,是深情款款的杜麗娘,是笑語盈盈的嬰寧……

與這些善良、美麗的女鬼相比,男鬼就顯得比較蒼白,為什麼中國有個性的女鬼多?中國著名民俗學家、鬼文化研究專家徐華龍先生為我們解答了這個疑惑。

中國女鬼愛憎分明 中國男鬼沒個性

中國的鬼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女鬼比較多。傳統戲劇中的鬼往往也是女鬼為多,如湯顯祖《牡丹亭》杜麗娘等,給人們留下美好的印象。這些傳統戲經過數代甚至幾十代相傳,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深刻的記憶,更變成大家口耳相傳的內容,這樣也使女性的鬼魂顯得很多。

中國女鬼具有美麗、賢惠、正直、善良等性格特點,還有敢怒敢言,愛憎分明,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和勇氣,這在女鬼性格中占據很大地位,與男鬼截然不同。

女鬼的代表人物,如《王魁負桂英》傳統戲劇裡的敖桂英。她愛憎鮮明,決不含糊。為了幫助心上人王魁赴考,即傾囊相助,而一旦負心於我,移情別戀,就是變成鬼也要索取他的性命。這種愛得深沉,愛得不顧一切的性格,只有在女性鬼的身上反映得非常突出。

其實中國的男鬼也不少,從絕對數量上講,男鬼應遠遠多於女鬼的形象,但總的來說,沒有女鬼那麼強烈的、幾乎是共同的東西。這是因為男鬼形象過於豐富,以至很難用一句話來概括。比起女性鬼,男鬼顯得更無力,更蒼白,除了閻王、鍾馗等角色,在很多的情況下,他們扮演的是窩囊廢的角色。如水鬼、城隍、賭鬼、討債鬼、無常鬼等。《聊齋》裡的席方平、王六郎等也是不錯的男鬼,但比起女鬼來說知名度比較低。

是女性對社會反抗,還是滿足男性性幻想

女鬼有這樣的性格特徵,是女性對男性社會抗爭的結果。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女性往往是生活的配角,不被社會所重視,無論女性有怎樣的才幹,也無論她們如何幫助男性,但是她們所獲得的是不公平的待遇。這就是女鬼具有強烈的反抗性的一種根本社會原因和心理原因。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這與中國社會的男權主義有關,女性往往是男性所十分希望知道的對象,特別是在女性身上發生的事情,尤其值得關注。就像各種各樣的藝術作品,女性是非有不可,而純粹講男性的故事就不那麼令人神往一樣,在民間故事作品裡,女性作主角會引起大家的注意。再說,女性在社會生活裡,又經常扮演著一個懦弱的被男性所欺負的角色,因此更容易得到人們的同情,這樣的形象就能夠與受眾產生好感,由此發生共鳴,其次,也特別容易使得在男性社會裡的男子產生各種各樣的非分之想和關於性的幻想等等。

最早的鬼是動物鬼,以後美女鬼才越來越多

中國最早的鬼並不分男女,而是動物形象——動物鬼。原始社會,人們以狩獵為生,相信萬物有靈,因此認為人死後會變成某種威猛的動物。

後來,鬼開始有了人形,“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屈原塑造的美女“山鬼”更像是山神,它代表了一種自然的力量,此時,神和鬼是不分的,後來,鬼和神逐步分家,能造福人類的變成了神仙,而帶來厄運的變成了鬼。

隨著佛教的流傳,民間信仰中鬼的形象越來越豐富:人死後要過奈河橋,經過陰司審理,進入六道輪迴,投胎轉生前要喝“孟婆湯”遺忘前世,鍾馗是判官,後來又有了閻王和地藏王菩薩……

元明清時期,鬼故事迎來了文化創作的高峰,從元曲中的《倩女離魂》、《牡丹亭》,到清代袁枚的《子不語》、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經過文人演繹的鬼故事,人物形象刻畫生動傳神,一大批美麗女鬼的形象就此出現,並且在民間廣泛流傳。

中國鬼的藝術形象,最大的特徵就是勸人為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更符合中國文化的中庸思想,不像日本鬼故事那樣走極端。中國鬼故事,說的是鬼,但是卻有一種做人的道理在裡面。

專家簡介:

徐華龍:上海文藝出版社編審,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鬼話》、《中國鬼文化》作者。

民間文化中的鬼

在中國,鬼的類型很多,並在民間廣為流傳。

1.無常鬼:無常鬼,亦稱無常。在舊時迷信中,將無常說成是人死時勾攝生魂的使者。而將無常又劃分為白無常和黑無常。

黑無常和白無常,雖都是無常鬼,但前者給人帶來的只有災難,而後者一方面給人帶來恐懼和不安,另一方面亦可以給人帶來發財的好運氣。這反映了民間一種觀念:鬼跟人一樣有善惡。

2.水鬼:在鬼文化中,有個相當突出的信仰觀念,就是轉生、投胎觀念。舊時的民俗認為:一個人不幸溺死在河裡,他就要做河水鬼(即水鬼),服侍河神,在沒有找到另一個替死者前,是不能出水去投生的。

3.僵屍:僵屍顧名思義就是會走動的屍首,舊時人們對僵屍的描寫:半身長尺許,黃毛毧毧,狀類獼猴。鬼似猴的說法,由來已久,並不斷為一些學者所證實。

4.土鬼:這裡所說的“土”不是土地的意思,實際上就是那些死於非命的遠鄉異客。這與中國的鄉土觀念有關。對於野鬼,人們的心態是矛盾的:一方面不喜歡他們,另一方面又要進行祭祀,賑濟他們,希望野鬼在得到人們的供品之後,可以不來打擾人的正常的生活。

5.吊死鬼:吊死鬼是因某種原因上吊死去而變化成的鬼。吊死鬼亦非都是惡鬼,有些也很善良。比如家鬼,多是家族的保護神,一般不會加害於自家人。對待別人,吊死鬼往往會凶相畢露。從中曲折表現出中國的家族觀念。

6.淫鬼:鬼是人的翻版,鬼的一切都與人相關,即便是人的行為和心理,有時亦成為鬼的行為和心理。淫鬼,是一種專注淫事的風流鬼。淫事本是人的生理行為,鬼亦有此需要,可見人們觀念中的鬼魅早已被“擬人化”了。

7.勾魂鬼:人們都很害怕長著雞爪子的勾魂鬼,這與古代相信人有靈魂的觀念密不可分,人們認為他的到來就象徵著人的死亡,因此病人忌諱談及勾魂之事。

8.煞神:煞神,就是一種凶惡的鬼,傳說在人病危時經常出現。因為他在人們頭腦中太厲害、太可怕了,人們不敢稱其為鬼,而將其稱為“神”,但又不列入神譜之中,體現出人們對神鬼又怕又敬的矛盾重重的心理。

9.產婦鬼:產婦鬼,是因生產而亡的女鬼。其特點一般不害別人,對自己的孩子特別喜愛,為了給孩子吃東西,不惜冒著被人識破的危險而前去購買食品,最後,孩子得以存活,自己亦得到好的歸葬。

產婦鬼作為一種類型,人們更多地賦予她善良、樸素、可敬的一面,這多少曲折地表現了現實生活中婦女的特性和形象。

10.冤鬼:世間有冤屈,陰間就有冤鬼。因冤屈而造成的死亡,使人們更加同情,更加痛惜。人們在現實中得不到伸冤舒氣的機會,寄希望於鬼魅來直接或間接處罰那些罪魁禍首,這也是冤鬼故事最積極的意義所在。

記者探訪北京7大鬼景點

舊跡今看

東直門簋街:昔日蕭瑟今不在,杯酒交錯勝除夕

東直門簋街幾乎是北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無論是白天的寬敞平坦,還是夜晚的觥酬交錯,似乎都和“鬼氣森色”毫不搭界。帶著疑問記者尋訪了在隔街路邊納涼的幾位老人。老人很熱情,你一言我一語地道出很多關於簋街的故事。

“姑娘,看見街頭那個大酒杯了吧,下面寫的是‘簋街’,不是小鬼兒的‘鬼兒’,這都是圖文雅後改的。”老人清清嗓子接著說:“住在東直門的老人兒都知道,幾十年前這兒可並不是這樣,從城門樓往外看是一大片的墳場,城門裡的棺材鋪子倒是不少,平時也沒什麼人。”

“這門過去就是抬死人用的”,另一個看起來更年長的說:“不過說不上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早市了,天沒亮就開張,賣的都是小東西,小煤燈忽閃忽閃的,還真有點像鬼火。”

這些都是解放前的傳說,真正的餐飲一條街的形成是在1997年,當時還沒有一條通宵營業的飲食街,當時也就幾個商家,人氣不旺,“鬼”名氣也就不脛而走了。

即便後來紅火了也有人說夜裡城外的鬼都進來吃飯,要不怎麼白天沒有夜裡熱鬧呢。但愛熱鬧的現代人也就把這些當成餐桌上的談資,一笑而過。

潘家園鬼市:凌晨出貨有盤算,是真是贗看修行

7月12日下午兩點,潘家園舊貨市場買家很少,賣家們都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打牌或閒聊,老人則大多坐在店前搖著扇子閉目養神。市場中間書畫市場空空盪蕩,東邊的舊書攤也是空無一人,這樣怎麼做生意?記者心生疑惑,正要離開時看見市場門前的營業時間表,周一至五早8點到下午6點,周六周日早4:30到下午6點,難道真的要到週末傳說中的鬼市才可見真正藏家?

吳律師是一個石頭收藏愛好者,“我是個新手,”這是他見我的第一句話,“這一行的水太深的,前兩天我一個收藏石頭十幾年的朋友都讓人坑了一筆,幾萬塊都打了水漂。”“開始也去過潘家園,印象最深的就是週末鬼市了,行家多,藏品多,當然贗品更多。”

說起為什麼叫“鬼市”,他說聽人傳說,舊社會,因為開市很早,天沒亮,人在其中穿梭停走,如鬼影一樣飄忽。為了看貨,窮人打燃火石;而富人提著燈籠,星星點點,忽明忽滅,如鬼火一般。而且“鬼市”上賣的東西,都是來路不清不白的,實質上這裡就是一個半公開的銷贓場所。大概因為這路買賣多少有點鬼鬼祟祟,買家和賣家都心照不宣,氣氛就愈加神秘了。

北京官僚世家和臣商富豪極多,失勢敗落或破產後只能靠變賣家中舊物餬口。但是,他們又放不下架子,只好在天亮以前去兜售,久而久之,沿襲成市。

現在雖有正規的文物商店,但“鬼市”仍然聚攏了眾多人氣。專家也不同意在鬼市“打假”,畢竟這是一個行當,沿襲多年的傳統,練的就是沙裡淘金的火眼金睛,玩家看中的也就是這種波瀾不驚底下的驚心動魄。

探險新寵

鬼宅:探險未知成時尚廢棄房宅夜裡忙

“這不是很多人喜歡的活動,你要是感興趣就參加我們,”螞蜂窩網站的“城市探險”組織者“至尊寶”陳楚當知道我要採訪時說出了上邊的話。


城市探險已經不是陌生話題,去年包括央視,三聯生活週刊,城市畫報等媒體陸續對陳楚等人做了專訪,也讓更多人知道了傳說中的北京幾處傳得很盛的鬼宅:

西單小石虎胡同33號:曹家屢逢巨變之後,曹雪芹離開蒜市口,曾遷居到此。曹雪芹就在這裡寫下了《石頭記》,紀曉嵐曾描述過這所房子:“襲文達公賜第在宣武門內石虎胡同,文達之前為右翼宗學,宗學之前為吳額駙(吳三桂之子)府,吳額駙之前為前明大學士周延儒第,閱年既久,故不免有時變怪,然不為人害也。廳西小房兩楹,曰‘好春軒’,為文達燕見賓客地,北壁一門,橫通小屋兩極楹,童僕夜宿其中,睡後多為魅出,不知是鬼是狐,故無敢下榻其中者。”據當地久居的人說,在這裡住的人,時間長了都會在夜裡聽到絲竹之聲,夾雜有年輕女人幽怨的吟詩聲……

西安門禮王府:一位石姓大媽說,她祖上是滿族人,老人講他們祖先就是禮王的包衣家奴,百年間,王府周圍三人多高的旋風常常得見,奇怪的是,十步之外就根本無風……

石虎胡同七號的松坡圖書館:徐志摩曾在此居住,此地據傳是吳三桂的住宅。陳圓圓的芳魂幾百年來都在這條幽深胡同升空游弋,據說民國初年,一位洋車夫路過此地,客人下車後,會鈔後就轉眼不見,只看到一支清朝大員腦後的孔雀翎在空氣中浮動著漸行漸遠,而車夫低頭一看,手裡的“袁大頭”變成了早已廢止的在清朝初年流通的順治通寶……

虎坊橋湖廣會館:關於此地有兩種說法,一種相傳此處是明朝張江陵故宅,張江陵即明代著名改革家張居正,萬歷十一年(1583年)三月,神宗下詔奪去張居正上柱國封號和文忠賜謚,並撤其子錦衣衛的指揮職務。五月,張宅被查抄,餓死十餘口,長子敬修自殺,三子懋修投井未死,保存了一條性命。神宗在刑部尚書潘季馴的乞求下,特留空宅一所,田十頃,以贍養張居正的八旬老母。

家中人大多冤死,就開始傳說有冤魂出沒。另外一種是說此處建會館之前為亂葬崗子,後民國初年有佛山大賈斥資建義莊,雇一面如獅的麻風老者看管義莊,待老人在此居住之後,亂葬崗子原來的夜夜鬼哭和磷磷鬼火漸漸少了,直至老人無疾而終,因為其曾患麻風,面目駭人,從無百姓趕上前搭訕,老人的身份也永遠成了迷……自老人死後,厲鬼重生,有行止不端或者不孝人家常見墻外無端扔來些石頭瓦礫,並傳來訇罵聲,開門卻杳無一人……

朝內81號院:依然是探險第一選擇,地處繁華地區卻破敗不堪,無人居住卻一直未拆除,再加上諸如“荷蘭人留下的教堂,英國夫婦留下的房產,國民黨軍官的姨太太在此上吊的傳言,”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感。

而且“夜裡進去還是感覺好極了!”他們小組把照片貼在網上,其中屋外一朵白花讓我印象深刻,“那朵花真的挺神,就一朵白花開著,夜裡拍下來真的挺有意思。”他說 “我們活動的原則是用平靜的心去發現事情的真相。”“是探索未知的衝動?還是想見到鬼?”他笑而不答。

記者近來進入幾個城市探險的網站,看到大家普遍不希望這樣的活動曝光,參與者只是尋求與繁華城市格格不入的歷史斷層。每個進入者心中或多或少會有見鬼的衝動,就像很多人都極力勸說漂亮女孩參加,說是能招鬼,但事實上這僅僅是活動的由頭,真正的過程才重要,如同兒時野營時的山中探險一樣。

北京變化得太快了,西單小石虎胡同33號現在是著名的婚紗影樓,禮王府是國家機關單位,湖廣會館更是熱鬧,是京劇名家演出的重要場所。就連後海的胡同也逃不掉拆遷的命運了,這時朝外81號院成為大家嚮往的地方也就不足為奇了。
感恩 感恩 感恩 感恩^^~

謝謝分享^^~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