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歷史] 家園 作者:酒徒 (已完成)

第七卷 逍遙游 尾聲 一 (正劇版)
    盛唐時代

    酒徒注:此結尾為正劇,請讀者酌情選擇。

    李世民沿著凌煙閣的台階緩緩而上,汗水順著他花白的鬢角滾落下來,濺濕天藍色的綢衫。長孫無忌跟在他身后,氣喘吁吁。他的身體還不如李世民結實,每次爬這座小樓都要歇上好几歇。但君臣二人之間一直保持著某種默契,只要登凌煙閣,便從不帶隨從,也不讓任何人攙扶。

    他們不想讓凌煙閣里邊的畫像看到自己的老態。那里邊的人像畫得都是他們壯年時的模樣,一個個神采飛揚,精神矍鑠。看到他們,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便能想起自己年青時的歲月,那時他們身上有使不完的勁兒,那時二人心中也沒有任何畏懼。哪怕是對著十倍于自己的敵軍,也能笑得從容淡定。帶著笑容將那些敵人一個個擊敗,一個個踩于腳下。

    如今,他們已經找不到任何對手了。甚至連敢于背地里給大唐添亂的家伙都找不到一個。這樣的日子未免有些寂寞,就像一把習慣于砍殺敵人的寶劍,長期得不到鮮血的滋養,難免會慢慢生鏽。所以,君臣二人來凌煙閣的次數越來越頻繁,逗留了時間也逐漸加長。

    胡公秦叔寶的畫像排在第二十四位,手持一杆鐵槊,身后背著他的成名兵器瓦面金裝锏。他投入李世民麾下之時已經四十五歲,其后又每戰與李世民一道沖殺在最前方。為了保護李世民而受了太多的傷,因此在十几年前就病故了。論對大唐的戰功,秦叔寶遠比不上名列凌煙閣中的其他勛臣。但論君臣情誼,他卻在李世民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以至于其亡故了很久之后,李世民還習慣將其畫像挂在寢宮外為自己值宿,一切仿佛二人爭雄逐鹿的當年。

    英公李績目前領軍駐扎在營州,為大唐鎮守遼東邊境。長孫無忌多次勸說李世民將其調回身邊來,以免其在苦寒之地久了坐下病根兒,李世民卻總是搖頭不許。被催得太急了,便正色道:“茂公是先皇親口贊許的純臣,絕不會有擁兵自重想法。你別拿自己的那些小心思去揣度他。他和你等不一樣,朕相信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斷!”

    長孫無忌說不過李世民,只好閉口不提。然而他從來不掩飾自己對營州都督府的防備之心。今天看到李世民又站在李績的畫像前徘徊,便湊上前笑著說道:“徐將軍又有兩年多沒回京了吧,也不知道他現在見沒見老。他這個人,身子骨不知道怎么生的,到現在比尋常小伙子還結實。舞起槊來,等閑人輕易靠近不了!”

    “朕需要這樣的猛士守衛四方!”李世民回過頭來,笑著橫了長孫無忌一眼,“無忌,既然先皇賜他姓李,你別老叫他徐將軍。按年齡和輩分,朕和你都應叫他一聲大哥!”

    “我跟他文武殊途,可不敢認他為兄!”長孫無忌很不給面子地說道,“他那人長了八面玲瓏的心思,誰能料到他將來會做什么?”

    “再玲瓏,還能玲瓏過你!”李世民笑著推了長孫無忌一把,不敢太用力,唯恐將對方推倒,摔傷。凌煙閣上的諸君中,至今還在世的已經不多了。所以明知道長孫無忌對徐茂公的評價有詆毀的成分,他也不甚在意。為君者兼聽則明,是是非非要靠自己的判斷。送往他桌案的軍書中,徐茂公也從來沒說過長孫無忌的好話。不是告對方克扣軍餉,就是抱怨軍糧運得時間太晚,導致麾下弟兄們怨聲載道。

    這兩個大唐棟梁之臣几乎是天生是死對頭,翻翻滾滾從武德年間互相掐到現在。能都平安無事的確是個異數。李世民相信也就是自己能容忍他們,換了個偏聽偏信的君主,光憑著一方的讒言,就可以將另一方抄家滅族了。

    兩番進讒無效,長孫無忌心中偷樂,裝出一幅悻悻作罷的模樣,跟在李世民身后,挪步繼續向前。憑心而論,他與徐茂公沒有任何沖突。但臣子有臣子的立身之道。他們兩個的資歷和手中的權力畢竟太重了,重到稍有不慎便可能身敗名裂的地步。這一點,他明白,徐茂公也明白。

    慢慢前行,君臣二人的目光從一干故舊的臉上掃過。涉嫌謀反而被殺的侯君集和張亮,因貪腐而受貶,死在謫居之地的長孫順德。病故的勛公殷嶠,譙公柴紹。還有閉門不出,謝絕任何人拜訪的衛公李靖。當年的是非恩怨如今都過去了。留下的只有那些血與火交織在一起的回憶。

    轉到排在第二位的趙郡王李孝恭面前,李世民又停住了腳步。凝望了畫像好半天,才低聲問道:“趙郡王的子孫你安置好了么。朕聽說最近河北收成不佳。孝恭病故前,將家產都揮霍空了。你平時替朕多照應一下,別讓他的后裔受了凍餓之苦!”

    “陛下盡管放心。趙郡王的子孫名下還各五十頃良田,即便不靠朝廷給的俸祿,日子也過得去。況且博陵六郡民間殷實程度遠非其他各地能比,即便遭了災,憑著過去的家底,也都能挺得住!”長孫無忌聳聳肩膀,滿不在乎地答應。

    趙郡王李孝恭在武德年間曾經奉命掌管整個江南,一直與隱太子李建成走得近。雖然李世民沒有追究過這些事情,但既然其當年站錯了隊,就應該為自己的盲目付出代價。按照秦王府舊臣的公議,凌煙閣上根本不該有李孝恭的畫像才對,只是因為李世民的堅持,大伙才不得不硬著頭皮認可了此人的功績。

    “哦!博陵六郡!”李世民沒有繼續糾纏對李孝恭遺屬多加照顧的問題,心思被長孫無忌的話又帶到他處。“博陵六郡啊!”他嘆了口氣,意興闌珊。“博陵六郡還是那樣富庶么?那里的百姓呢,也依舊念著李仲堅的好處?”

    “百姓們記性哪有那么長久。他們只會記得現在是誰讓他們過上了好日子!”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長孫無忌趕緊出招補救。“況且李仲堅于先皇在世時就偷偷摸摸將博陵六郡百姓向北遷徙。從武德元年到武德四年,一直沒間斷過。當年追隨他的那伙老人,几乎被他騙出塞外去了。留下的,都是各地后去的新人,跟本不會念他的舊情!”

    “那也是!”李世民笑著點點頭,又仿佛看透了長孫無忌的虛偽般,笑著搖了搖腦袋。“你啊,別拿這些話來糊弄朕。早點讓戶部將賑災的錢糧運送到位才是。否則,人家說起來,我這個大唐天子也太不著調,對待治下百姓居然還不如一個擁兵自重的權臣,豈不是個大笑話?”

    不待長孫無忌回應,他又笑著問道:“渤海國主最近在干什么?是不是又在偷朕的百姓?他那里又玩了什么新花樣?你用心打聽過么?”(注1)

    長孫無忌臉色一凜,憤然道:“渤海國主去年將靺鞨諸部都收歸帳下了,正忙著處理善后諸事,還沒來得及對陛下您施展任何伎倆!依臣之見,您早就應該發兵滅了他。省得做事顧忌這,顧忌那!還要日日提防者他暗中生事!”

    “那地方太冷,路又太遠!”李世民苦笑著搖頭,“上次打高句麗,咱們已經吃了天氣的虧,同樣的虧不能再吃第二次。況且渤海國主素得軍心,又身經百戰,不會比高句麗君臣好對付。朕對上他,未必能完勝!”

    “陛下顧忌著當年的情分而已,姓張的不識抬舉!”長孫無忌不屑地搖了搖頭,低聲唾罵。

    李世民卻不肯吃這個變相的馬屁,笑了笑,淡然道:“朕豈是會為私情耽誤國事之人?朕不與他交手,一是咱大唐兵馬的確不適應渤海國那邊的氣候。二是朕念著那也是我中原衣冠所在,沒必要相煎太急。第三么,呵呵,朕這些年來慢慢發現,人做事有些顧忌也好,有些顧忌,會少犯很多錯!魏征是朕的鏡子,而渤海國么,恰恰可做我大唐之鏡!”

    “陛下英明!”長孫無忌恭恭敬敬地向李世民作揖,對主公的胸懷表示佩服。

    “去!少跟我做戲!”這一套東西,李世民早就了熟于心了,唾了對方一口,笑著罵道。

    “不是相讓陛下開心些么?”把戲被人拆穿,長孫無忌也不覺得窘迫,嘿嘿笑了几聲,繼續說道:“不過渤海國吞并了靺鞨后,高句麗國就有了些麻煩,眼下渤海國疆界已經接到了馬砦水上游,冬天時可以直接從冰面上進入高句麗!“

    “博陵將士還那么能打?”聽說渤海國與高句麗之間起了沖突,李世民的興趣立刻被提了起來。登基后,他也試圖征討高句麗,以血中原當年兵敗之恥辱。但因為天氣和地形等諸多原因,勉強只維持了一個不勝不敗的僵局。渤海國主與高句麗有不共戴天之仇,他的疆土與高句麗既然接了壤,一定不會讓高句麗君臣睡上安穩覺。

    據咱們的探子說,光上一個季度,就有二十几股渤海馬賊進入高句麗境內。遇到高句麗官員則一擁而上,亂刀剁翻。待高句麗士兵從營地殺出來救援,他們又呼嘯而去。害得現在馬砦水北側,除了几個大城外,高句麗官員都不敢赴任。高句麗君臣有心發兵報復,又怕咱們營州守軍趁虛而入!”

    “痛快!”李世民撫掌大笑,仿佛將高句麗君臣折騰得夜不能寐的人就是自己。一笑過后,他好像又年青了十几歲,拍了拍長孫無忌的肩膀,笑著說道“無忌,你可知道,朕這凌煙閣上,本來想畫二十八個人,以應光武的云台二十八將!可惜,他寧可遠走他鄉,也不肯替朕效力!”

    “他沒有福氣!”長孫無忌輕聲回答。

    “你不懂,你不懂!”李世民繼續笑著搖頭,“無忌,你是朕的肱骨,朕的良臣。張仲堅不是。他做不了朕的良臣,但他的心思,你永遠不會懂!”

    “連自己姓氏都要改的人!嗤!”長孫無忌很不服氣,鼻孔中連噴冷氣。

    李世民笑著看著心腹臣子,繼續搖頭,“無忌,你永遠不會懂。說實話,即便是朕,當年都沒弄懂仲堅為什么要那樣做!他本來可以不走,他要是不走,這凌煙閣上,必然有他一席之地……”

    不甘心地嘆了口氣,李世民又笑著說道:“你們這些人都不懂他。居然將朕當年和他、羅藝還有隱太子三人并肩殺敵那段故事不予記錄。其實記錄下來又如何呢?他既然已經出塞,難道還會再回來?”

    “臣是怕有人借他的名義惹事,倒不是怕他回來。”長孫無忌躬了下身,再次向李世民解釋。關于這個問題,他都解釋過很多次了,但李世民一直耿耿于懷。“況且春秋筆法,也是聖人早有的先例。當年塞上之事張仲堅雖然出力頗多,但那事畢竟涉及到隱太子和羅藝,不好單獨將他一人記錄入大唐史冊。再者說,那一仗雖然打得狠了些,卻沒有威脅到中原安危,算不得什么必然要記錄的大仗。與其牽扯不清,不如讓它淡去。陛下如果覺得不妥,可以著急史官公議,大伙肯定也是這種態度。”

    “隨你吧!”李世民無奈地擺擺手,放棄這個話題。他知道,即便自己召集群臣討論,最后的結果也和長孫無忌所言差不多。當年在太原起兵和攻克長安的功勞,大伙就是通過春秋筆法硬塞到自己頭上,也不管自己是否同意。其中具體緣由,李世民非常清楚。自己畢竟是奪了哥哥的位置,太需要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塞天下之口。

    只是,在后人眼里,恐怕要將干擾修史的罪名扣在自己的頭上,這代價未免太大!想到這些,李世民心里有多少有些不情愿,嘆了口氣,喃喃地抱怨,“朕其實根本不在乎,朕做過的事情,已經足夠讓朕名垂千古。何必強行修飾?!”

    “陛下當年說過啊,歷史要由我等來寫!”長孫無忌笑了笑,低聲回答。

    “朕說過這話?”李世民早已不記得了,皺著眉頭追問,“什么時候,朕什么時候如此狂妄過!”

    提起當年事情,長孫無忌眼里立刻充滿了狂熱與自豪,“陛下當年,對我,劉弘基,還有叔叔說的。當年,我們一同去探望二小姐回來的路上。臣一直記得,陛下當年的風采,一直沒有忘記!”

    “朕說過?”李世民茫然追問,目光透過凌煙閣的紗窗,遙遙看向北方。傍晚的天空上,有一股淡淡的云氣在移動。几顆碩大的流星從云后擦過,將天空點成一片絳紅。

    一個暗紅色的球兒突然從半空中飛過,徑直砸向紗窗。憑借多年征戰養成的本能,李世民迅速向后一閃,然后伸出手掌,干淨利落地抓住了球上的紅色穗子。

    “誰在胡鬧!給我拿下!”做完了這些,他累得直喘氣,臉色瞬間陰沉下來,准備給肇事者一個教訓。

    樓下擔任警戒的眾武士早已沖了出去,將“刺客”抓住。李世民怒氣沖沖走下凌煙閣,看見十五、六歲小姑娘俏生生地跪倒在台階之下,口稱“臣妾死罪!臉上卻沒有任何畏懼之色!”

    凌煙閣本為皇家道觀里邊的一個小樓,附近冷清得很。平素很少有人會靠近,更不會有宮女敢偷著跑來玩耍。所以武士們防御懈怠,居然讓一個小丫頭驚了聖駕。李世民見面前的女孩眼熟,怕自己一怒之下殺錯了人,強忍住火氣質問道:“你是哪個宮里的野丫頭?怎地如何大膽?難道朕的皇宮里沒有王法么?”

    “臣妾是陛下的才人武氏啊。陛下難道已經把臣妾忘了么?”少女滿臉委屈,撅著嘴巴反問。

    “武氏?”李世民楞了一下,想不起自己什么時候封過這樣一個才人。他身體強健,所以身邊女人也多,自從發妻長孫氏故去后,后宮疏于管理,所以一時叫不上侍妾們的名字來很正常。

    “可,可人家一直聽,聽說陛下過目不忘呢!”小姑娘十分委屈,低下頭去,抽抽搭搭地哭泣起來。不為君威,只為自己被人忽視。

    李世民不欣賞這樣的女子,他總覺得面前的女孩有些過于膽大。正准備給對方一個嚴重的懲罰時,長孫無忌卻悄悄地拉了拉他的衣袖,低聲道:“此女是應國公的掌上明珠。陛下且寬待一二!”

    “應國公,哪個應國公?”李世民回過頭去,沖著長孫無忌追問。國公是大唐對異姓臣子最高的封爵,他不記得自己封過這樣一個國公。

    “是先皇陛下封的應國公,早已亡故的武士矱將軍!”

    “哦!”李世民恍然大悟,“就是當年遼東跟著張仲堅、劉弘基一道殺回來的那個武士矱,朕知道了!”

    笑著向前走了几步,他和氣地將武氏才人攙扶起身。“你啊,怎地這樣胡鬧!”口中的話依舊是責備,語氣中已經帶上了几分長輩的關愛。

    武士矱的女兒都這么大了。李世民知道自己這代人真的老了。握著掌中的柔荑,他心中慢慢涌起一種難言的渴望。那是對年青的留戀,對青春羨慕,還有一絲絲對過去的遺憾與負疚。

    武才人就這樣讓李世民挽著,不躲,也不害羞。忽閃忽閃的大眼睛里充滿了火焰。

    此女前途不可限量!長孫無忌心中猛然一凜。他很后悔自己剛才多嘴,不該救下這個妖精般的女子。但武氏的手已經被李世民握在了掌心,他縱使想說話,也失去了合適的機會。

    他將永遠為自己這次失誤而付出代價。

    若干年后,武氏登基為帝,自名為曌。在群臣的支持下重新定義世族,徹底大破了豪門大姓把持國家的局面。

    盛唐時代由此而起。

    注1:渤海國興起于隋末唐初,具體時間不詳細。地域包括今天的東三省北部及海參崴、庫頁島,據史書記載,其國內制度服飾皆與中原相同。北宋后期,該國毀于民族大融合。

    注2:疊唱(三)其實是本書正式結尾。三個尾聲皆為滿足讀者不喜歡懸念而補作。如果大伙不喜歡尾聲一,請選擇尾聲二或者三。
第七卷 逍遙游 尾聲二 (架空版)   酒徒注:此結尾為架空,請讀者酌情選擇。

    突厥王的詛咒

    萬點流星從夜空中划過,與遠處迅速靠近的火把遙相呼應。玄武門敵樓上,李建成持槊而立,臉上的表情看不出是憤怒還是絕望。

    皇宮外的火把看上去是那樣的熟悉,連馬蹄聲聽起來都那樣的親切。十年前,李建成記得自己就是打著同樣的火把,騎著同樣的突厥良駒,和宮外那兩個叛逆一道殺入突厥可汗始必的老巢,將定襄古城和白道牧場燒成了一片焦土。

    他記得,在火光燃起的那天,草原的天空中也如今天一樣落星如雨。被虎賁鐵騎俘虜為奴隸的突厥男女臉上沒有眼淚,也沒有憤怒,他們就像做夢般看著烈焰從自己的氈帳上跳躍,做夢般看著多年劫掠積累下來的金銀細軟被人瓜分,厚重積蓄被當成博陵子弟劈柴丟進火堆。

    當年,李建成不明白突厥人臉上會有那種表情,現在,他終于懂了。那是不相信啊,在家園起火的那一刻,突厥人拒絕相信眼前的事實。他們寧愿把發生在身邊的一切當做場噩夢,如此,他們心里就不會痛,也不會再計較任何苦難。

    把災難當成一場大夢,受苦的是夢中人,不是自己。

    一場延續的十年的大夢。李建成不知道自己現在是在別人的夢里游蕩,還是別人在自己的夢里點燃了戰火。他記得上一個夢境中,他、虎賁大將軍羅藝、驃騎大將軍李仲堅結為兄弟,發誓榮辱與共。然后,他們平定了天下群雄,打下了大唐如畫江山。接下來,他們就在這玄武門下,將機關算盡的李世民、長孫無忌等人一網打盡,徹底解決了大唐的內患。當到李仲堅押著二弟世民來到他的馬前,將黑刀遞于他手中時,他心里沒有對任何骨肉至親的憐惜,只有輕松于解脫。

    今天,那把黑刀又舉起來了,再次攻向玄武門。博陵王,河北大總管李仲堅,燕王,幽州大總管羅藝,昔日和他李建成共同踏平草原的兩個盟友結伴殺入了長安。將大唐皇朝連根拔起,然后一腳踢入了泥坑當中。

    為什么會這樣?李建成想不明白。登基以來,他對兩個盟友一直恩遇有加。可他們卻越來越不滿足,逼著自己不斷讓步。而現在,他們不需要自己再讓步了,他們已經決定伸手來拿,將自己手中最后一點權力和尊嚴也奪走。

    “陛下,夜深了,小心露重!”左仆射封德彝顫顫巍巍地爬上敵樓,小聲向李建成勸告。“回內宮休息吧。玄武門城高池厚,敵軍一時半會兒打不進來!”

    “一時半會兒之后呢?”李建成低下頭,笑著詢問。“一時半會兒之后呢,封仆射,你說的援軍在哪里?你不是對朕說看到賊人倒行逆施,天下英雄會群起而討之么?朕的英雄在哪里?怎地現在還不來?”

    “陛下恕罪!”封德彝扑通一聲跪倒,連連叩頭。鼓舞守軍士氣的話的確都是他說的,可除了皇帝陛下外,內宮六率武士有几個會信以為真?天下英雄,這天下最強大的兩個英雄都在敵人那邊,其余英雄怎敢輕舉妄動?

    李建成閉上眼睛,不愿意看到封德彝那幅窩囊模樣。都古稀之年的人了,居然還那么怕死。絲毫不像個連續看到三次皇權血腥更替的老臣。“你起來吧!”他嘆了口氣,幽然道。“起來后去內宮里邊取點兒細軟,然后躲到三清觀里邊去。無論聽到什么聲音,都別再出來。他們將來還用得上你,應該不會太對你刁難!”

    “陛下!”封德彝伏地大哭,鼻涕眼淚順著花白的胡須上拉成老長的粘條,被火焰一照,晶瑩閃亮。“老臣,老臣愿意與陛下同生共死。老臣無能,誤了陛下啊……”

    “你去吧。”李建成苦笑著搖頭。“你一個文官,推一把就倒,留下也沒有用。朕此刻需要敢戰之將,不是你這樣的富貴種子!”

    “陛下!”封德彝被富貴種子四個字說得一愣,眼淚噶然而止。從大隋到大唐,封家都是能排上前十位的豪門,子孫后代在當前各家藩王麾下都有建樹,的確稱得上是輸贏通吃的不倒翁。可這樣做的又不是封家一個,鄭家、王家、謝家不都是如此么,包括皇親國戚長孫家,還不是多方下注,以求富貴綿延?這是家族延續的必然手段,根本不該被指責!想到這,封德彝又給李建成磕了個頭,慢慢爬起來,踉蹌著走下敵樓。

    朕難道說錯了么?望著封德彝負氣而去的背影,李建成繼續苦笑。這些世家大族,的確像李仲堅所說那樣,都是養不熟的白眼狼啊。他們無論做什么,總把家族利益擺在第一位。他們當初看不上李仲堅,看不上羅藝,覺得對方出身寒微,血脈低賤。如今呢,還不是爭先恐后地前去投效?生怕跑得慢了,在新朝廷里找不到一個落腳之地。只可惜,自己早沒聽李仲堅的話,還一直拿著他們當大唐的根基。

    “陛下,竇琮回來了!”鎮殿將軍獨孤謀逆著封德彝的去向而來,低聲向李建成匯報。

    “他還好意思回來見朕。朕給了他四十萬大軍,現在,三個月還不到,朕的四十萬大軍呢?”李建成氣得直咬牙,惡狠狠地罵道。“直接砍了,首級挂在這玄武門外。朕讓他看著,看著敵人怎么從他眼皮底下攻進來,攻進來殺朕的!”

    “諾!”獨孤謀答應一聲,按劍而下。數息之后,城牆下傳來竇琮的哭喊聲,“陛下,我要見陛下,我死不足惜,但有話要對陛下說!”

    “傳朕的旨意,推竇琮上來!”李建成聽得心中難過,俯身到內城牆垛口,沖著下面喊道。

    “陛下有旨,刀下留人!”

    “陛下有旨,刀下留人!”

    太監們趕緊扯開嗓子,將李建成的命令傳了下去。又過了片刻,鼻青臉腫的竇琮被几名武士推搡著走進玄武門的城樓。

    一見到李建成的面兒,竇琮立刻跪倒,口稱死罪,用力叩頭不止。李建成知道竇琮雖然兵敗被俘,但不會背叛自己。又嘆了口氣,走上前几步,雙手將對方攙扶了起來。

    “陛下!”竇琮感動的淚流滿臉,哽咽著喊道。

    “也好。朕不殺你。反正最遲不過三天,你我君臣都要命喪在此!你去領一套鎧甲兵器,為朕守城吧!”李建成拍了拍愛將的肩膀,強笑著說道。

    “末將懇請陛下傳令突圍,殺出長安,以圖將來!”竇琮后退半步,肅立拱手,“末將愿意披堅執銳,為陛下開路!”

    “突圍,去哪?”李建成無可奈何地冷笑。

    竇琮無言以對。洛陽已經被李仲堅的好朋友徐茂公拿下。隴右控制在薛舉的舊部,輔國大將軍秦子櫻手里,他也是李仲堅的知交。眼下唯一沒有敵軍的去路,便是向西南直奔巴蜀。但那里是衛公李靖的地盤。其故主李世民當年爭奪皇位敗于李建成。當時此人屈于李旭的兵威,不得不帶領秦王府余孽向太子李建成投降。現在李仲堅造了反,李建成去巴蜀避難,能保証李靖不趁機給故主報仇么?

    “算了,既然老天讓朕死于玄武門,朕便順了天意吧!”見竇琮回答不上來,李建成長嘆一聲,決定接受命運。當年他在此殺弟逼父,如今,當年所犯下的殺親忤逆之罪,也到了償還的時候。就是不知道與世民相逢后,對方要如何笑話自己這個不會當皇帝的哥哥!

    竇琮見主公心意已決,便不再多說話。到兵器庫中取了一套鎧甲,一把橫刀,重新穿戴整齊,又走回李建成身邊。他被李旭俘虜又放回,期間雖然沒受刑,對心智的折磨也很厲害。原來適合他型號的鎧甲被重新披挂好后,居然顯得有些松垮。

    “你受苦了!”李建成笑著安慰。

    “末將不苦。”竇琮輕輕搖頭。“李仲堅只派人勸了一次降,被末將罵回去后,便沒有再勸過。這次,他是讓末將帶一封信給陛下。末將為了見到陛下,便不得不答應了!”

    “信呢?”聽說有自己的信,李建成詫異地問。

    “被末將在途中撕了!”竇琮拱手謝罪,“陛下不問,也不要看。那上面全是污蔑之詞,李仲堅這個時候拿出來,只是為了動搖陛下的軍心而已。

    “呵呵,說說,他如何污蔑朕?”李建成一點也不惱怒,反而好奇李旭到底如何看待自己。“你不該撕啊。你既然答應了人家,就應該信守承諾!”

    竇琮憤怒地搖頭,“末將決不容忍他侮蔑陛下!陛下別問,末將不說!”

    李建成一邊咬牙一邊冷笑,“呵呵,估計又是什么殺弟,逼父,不仁不孝那一套吧。朕早就聽膩煩了。要不是他李仲堅在背后慫恿,朕會和世民越行越遠,以至最后勢同水火么?這該死的家伙,分明是利用朕來給自己報仇,反過來又陷害朕!”

    如果此刻李旭站在他面前,他恨不得沖上去與對方來個當場對質。是誰告訴自己,世民對太子之位志在必得?是誰告訴自己,秦王府已經厲兵秣馬。是誰不惜用苦肉計安插細作到秦王府中,竊取了世民在玄武門的整個計划。是誰將世民砍下戰馬,然后又把刀交在了自己手上。

    如今,那個人反而用這一切來譴責自己,真是笑話。如果老天有眼,有個人早就被該雷劈成齏粉。

    對了,當年勸自己下決心殺死世民的,還有一個人。想起玄武門之變,李建成立刻想起了心腹謀士魏征。如果不是這該死的家伙勸自己誅殺世民,如今這玄武門上,可能還有一伙李家的勇將與自己并肩戰斗。如果不是這該死的家伙勸自己下手削藩,李仲堅和羅藝還未必能找到造反的借口。

    “魏征呢,把魏征給朕宣來!”猛然踢了身邊的廊柱一腳,李建成惡狠狠地命令。

    “稟陛下。魏仆射昨日帶領一千甲士沖入敵軍,已經壯烈殉國了!”鎮殿將軍獨孤謀走上前,滿臉悲傷。

    “哦!朕居然忘了!”李建成拍了拍昏沉沉的腦袋。“我大唐養文士十几年,臨難居然只有魏征一個肯盡忠的。呵呵,也算對得起我先皇和朕的一番心血了吧!”

    獨孤謀沒有回應,看向李建成的目光充滿了惋惜。皇帝陛下完了。盡管這個想法大逆不道,但獨孤謀依舊忍不住這樣想。已經頹廢到如此地步的陛下值得自己和宮廷侍衛們一道為其殉葬么?獨孤謀不情愿,看向玄武門外的目光充滿了猶豫。

    三天前,左武衛大將軍宇文士及打開長安城門,投降了李仲堅。據說李仲堅盡棄前嫌,許他以高官厚祿。獨孤謀的前輩與李仲堅的關系遠好于宇文士及跟李仲堅的關系,如果趁人不備打開玄武門,也許……。至少能讓兵火早一點結束。

    正當他猶豫不決的時候,通往敵樓的木制甬道上又傳來一陣腳步聲。左仆射封德彝抱著一大卷羊皮紙,興高采烈的跑了上來。他胡須上的鼻涕和眼淚的痕跡還沒有干,被煙塵沾染得黑一塊,黃一塊,整個人看上去就像名無人照料的老瘋子。

    “你怎么又回來了!”李建成雖然不喜歡見到封德彝,依舊感覺到心頭發暖。“朕不是讓你躲到三清觀去了么?你敢抗命?”

    “陛,陛下,息,息怒!”封德彝跑得太急,喘了半天氣才把呼吸調整均勻,“陛下,老,老臣不敢抗命,老臣找到了這個,在三清觀中找到了這個!”說罷,他舉起手中的羊皮卷,滿眼狂熱。

    “這是什么東西?”李建成瞟了羊皮卷一眼,哭笑不得地問。也就是封德彝這種老王八蛋,死到臨頭了還要研究什么道德文章。三清觀里邊堆放的全是些從大唐各地收攏來的,涉及養生、延壽、煉氣的典籍,平時就沒見過任何效果,這個時候拿出來,難道指望著能撒豆成兵么?

    “是,是突厥人的寶貝,陛下當年從定襄城抄回來的!”封德彝笑得愈發像個瘋子。“沒人能懂上邊的匈奴文字,呵呵,老臣懂,老臣懂啊!”

    “嗯,朕知道你懂。你是全天下最博學多才的!”李建成憐憫地看了封德彝一眼,低聲安慰。他知道自己的這位左仆射徹底瘋掉了。懂匈奴文,懂匈奴文便能擋住敵軍么?

    仿佛猜到了大伙想的是什么,封德彝大笑著搖頭,“陛下,老臣沒瘋,老臣沒瘋!陛下看得起老臣,老臣也不負陛下。這上邊記載的是一套古老的咒文,如果以王者之血引發,便可以詛咒你的敵人,讓他生生世世不得安寧!”

    “笑話!”李建成根本不相信,但他也感動于對方的好心。伸出手去,按住封德彝的肩膀,“老仆射,你有心了。去躲起來吧。這里不是讀書人呆的地方!”

    誰料封德彝根本不領情,先是失望地看了李建成一眼,然后突然詭祕一笑,拉起李建成的胳膊,一口咬在了手腕之上。

    雖然身體比封德彝硬朗許多,十几年沒有上陣打仗,李建成的反應速度已經大不如前。只覺得手腕一痛,血已經順著傷口淌了出來。封德彝不管不顧,舉起羊皮裹住李建成的手腕,不讓一滴鮮血浪費。

    說時遲,那時快,一道幽綠色的符咒立刻在羊皮上開始閃動。竇琮等人正欲上前將軍老瘋子推開,看到符咒,都詫異地停住了腳步。

    “你們,你們別動!”李建成先是一驚,然后低聲命令。他感覺到體力在迅速地流逝,但他同時感覺到了報復的快意。這個瞬間,他想起了几年前,一些投降過來的突厥人向自己報告,說始必可汗臨死之前曾經詛咒過自己。并且告訴了自己應該到兜輿山下祭天,才能有機會得到神明的指示破咒。當時,李建成不相信這些,一笑而過。現在,他卻希望咒文真的存在。

    “……..讓他們的英雄永遠互為寇仇

    哪怕親生兄弟彼此擁抱

    背后也藏著涂滿毒藥的刀

    讓他們手足相殘

    讓他們父子相互怨恨

    讓他們在爭斗中流干血液

    讓他們世世代代不懂得互相珍惜

    不懂得悔改……..”

    封德彝將染血的羊皮鋪于玄武門敵樓中央,以一種古老又神祕的語言低聲吟唱,滿臉虔誠。李建成笑了笑,將自己受傷的手腕又伸過去,用佩刀將軍傷口加大,不斷將新鮮的血液滋潤羊皮上的圖案。

    此刻,他完全聽懂了突厥王始必當年用血發出的詛咒。詛咒他的敵人手足相殘,父子相逼。

    “……..讓他們的英雄永遠互為寇仇

    哪怕親生兄弟彼此擁抱

    背后也藏著涂滿毒藥的刀

    讓他們手足相殘

    讓他們父子相互怨恨

    讓他們在爭斗中流干血液

    讓他們世世代代不懂得互相珍惜

    不懂得悔改……..”

    古老的歌聲伴著喊殺聲傳到玄武門下,傳到每個人的耳朵里。

    “記得你曾經跟老夫說,武將的職責是守護!”望著玄武門上騰起的火焰,羅藝笑著問道。皇宮被破在即,他的心情無比舒暢。

    “是!”李旭點了點頭,笑容里露出几分苦澀。

    自己最終守護住了么?他心中沒有答案。但他已經知道了有關守護全部的內涵。這世間最難守護的,其實不是財富,不是家園,而是,而是人心中的那份堅持。

    羅藝聳聳肩,繼續觀戰。玄武門上下喊殺聲響成一片,刀矛并舉,血流成河。

    手腕上的傷口不再疼痛,身體內的血也許就要流干。迷迷糊糊中,李建成看到羊皮上的圖案和咒語漸漸幻化成一頭頭蒼狼,咆哮著沖出玄武門,沖向夜空。

    是夜,流星如雨。

    注1:根據玄武門復原圖,此處并非一個單純的城門,而是類似南京的中華門那樣功能完善的藏兵堡壘。

  注2:疊唱(三)其實是本書正式結尾。三個尾聲皆為滿足讀者不喜歡懸念而補作。如果大伙不喜歡尾聲二,請選擇尾聲一或者三。
第七卷 逍遙游 尾聲三 (YY 版)    酒徒註:此結尾為YY,請讀者酌情選擇。

    在水一方

    太陽緩緩從海平面上升起,將萬道彩霞揚撒在艦隊上。十幾艘波斯風格的大船排成一條縱隊,劈波斬浪,駛向未知的遠方

    李婉兒輕輕推開面前的木板,將一個南詔風味的竹製斗笠蓋在了頭頂上。她現在被日光曬得有些黑,身上再也看不到半點皇家氣質。但李婉兒喜歡這種自由自在感覺更甚於喜歡統領數十萬大軍。她喜歡這船,這海,這風。喜歡清晨走到甲板上等候第一縷陽光跳出水面,喜歡豚的呢喃聲和白鳥在桅桿間的鳴唱,喜歡聽見自己所喜歡的人在陽光下發出爽朗的笑。

    在她身面的木板上,平鋪著一幅白絹,上面用從波斯人那裡學來的技法,繪出一個男人的上半身。滿臉絡腮鬍子,滿身結實的肌肉。對,應該叫腱子肉。李婉兒記得自己剛剛開始向天竺國王的波斯寵姬學習這種古怪的繪圖方法時,還被羞得滿臉通紅。如今,她卻學會了欣賞其中的美麗,或者說,學會了欣賞畫卷中的那個男人。

    畫卷中的那個男人正在甲板的另一側幫孩子們釣魚,海風不斷送來他們的歡笑。自從很多年前踏上甲板那一刻起,李婉兒記得這種笑聲就從來沒間斷過。他們笑著駛向倭國,駛向真臘,駛向驃國和嘉陵羯,甚至曾經試圖繞過南邊那塊熱得幾乎著火的陸地,從木骨都束直接駛向十字教徒們所說的極西之地,看看傳說當中掛著十字的野蠻人到底生活於什麼樣的國家。但他們在中途不得不折返回來,因為沒有詳細的海圖,也找不到足夠的補給點。(注1)

    鼎的確不止九個。現在,李婉兒相信丈夫說的話。按照古人的計算方式,全天下的鼎加在一起九百個都不止。但她不再試圖慫恿丈夫再佔據其中任何一個,對於丈夫這樣的人,鼎也許是一種負累。

    他們有船,有海,這便夠了。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們腳下只有甲板,所以不用再做任何人的臣子。世俗中的規矩也再約束不了他們,他們可以一邊吃著烤肉,一邊跟天竺人討論佛法。一邊煮著魚湯,一邊跟十字教徒研究東西方的酒水哪個更為醇厚。他們跟波斯人交換漂亮的毛毯,然後將其運到室力差嘆羅去換取金沙。他們跟南洋海盜兜風,然後迎上前,擊潰那些連箭都射不好的土人,黑吃黑。他們用南海的珍珠換取北海的皮革,讓船隊中每個女人都穿得像個郡主。

    正在釣魚的爺幾個又起了爭執,沒大沒小地鬧個不停。李婉兒笑著走了過去,看丈夫又在弄什麼新花樣。聽到他的腳步聲,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兒立刻跑上前告狀,「阿娘,阿爺把我剛剛掉的魚給放走了。阿爺欺負我!不讓我拿魚給你燒湯!」

    「你這孩子,疲懶!」李婉兒愛憐地戳了兒子一指頭,笑著嗔怪。蹲下身,她撿起兒子用的釣竿,又笑著問道,「剛才釣上了只什麼樣的魚,你自己認識麼?」

    「不認識!」小男兒沒找到支持者,嘟著嘴道。

    「豹子釣到了一頭紅葉稠,阿爺說,那魚不能吃,所以給放掉了!」另一個年齡在十一、二歲,生得明眸皓齒的小女孩笑著說道。「二娘,你也來釣一會兒吧。這片水域的魚特別傻!」

    不同於後院裡長大的孩子,她苗條,挺拔,臉色白中透紅,透著股濃烈的青春氣息。這孩子如果放在大唐,肯定是無數年青人爭相追逐對象。而在船隊中,她卻像一朵悄然綻放的小野花。

    李婉兒笑著替女孩兒扯了扯衣角,低聲問道,「若蘭,你娘呢,她怎麼不出來陪你們釣魚!」

    「娘在算今年的收益!娘說等船靠了岸,要多逗留幾天,清掉一些底貨,順帶給阿爺,大姨、豹子、虎頭每人買一匹布做衣服!所以要先把賬目整理出來!」女孩的說話聲如黃鶯出谷,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剛才的話裡連續用了兩個不同的稱呼來指代婉兒。

    李婉兒也不糾正,笑著道:「那你為什麼不給你娘幫忙?你不是已經學會算帳了麼?」

    「頭疼,頭疼!」女孩的臉色立刻苦了起來,擰著小巧的鼻子道。「我要釣魚,我要跟阿爺學習駕船,我要跟大姨你學習射箭和用刀!反正,我不喜歡算賬,一看賬本就頭暈!」

    李婉兒臉上的笑意更濃了。若蘭是妹妹萁兒的孩子,但性格卻更像當年的自己。當年的自己,也是不喜歡讀書,只喜歡舞刀弄槍啊。「那你明天早點起,大姨教你射箭。咱們逆著日光射跳出水面的大魚,看誰能射得準。」

    「一言為定!」若蘭伸出右掌。

    「一言為定!」婉兒舉掌與對方相擊。

    她的兒子對姐姐分享走了本該屬於自己母愛十分不滿,不住地扯婉兒的衣角,「阿娘,阿娘,你還沒幫我釣魚呢,你還沒幫我釣魚呢!」

    「好,阿娘這就幫你!」婉兒坐到甲板上,將魚鉤利落地甩向水面。一會兒功夫,便將條三寸長的黑鐵頭扯了上來。她本以為自己就此可以交差,調皮的兒子卻搶在前面,利落地將魚從鉤上摘下,然後「撲通」一聲丟進海裡。

    「怎麼扔了。你個調皮傢伙!」婉兒佯裝憤怒,板起臉來質問。

    「阿爺說,小魚沒肉。要捨得,才能得到!」小豹子人小鬼大,看看在旁邊一直微笑不語的李旭,大聲狡辯。

    「你這孩子!」婉兒又愛憐地戳了一下兒子的額頭,滿臉驕傲。即便是弟弟在這般年齡,也沒豹子這樣狡猾吧。狡猾的孩子好,至少長大不會吃虧。

    「豹子很聰明!」李旭的想法居然和她差不多,坐到婉兒身邊,以孩子們聽不到的聲音誇獎。

    「你教導得好!」婉兒看了旭子一眼,笑著回答。

    夫妻兩個並肩而坐,一同舉起釣竿,心思裡面卻沒有了魚,只剩下濃濃柔情。

    孩子們沒有大人的耐心,呼哨一聲,紛紛逃到別處玩耍了。他們幾乎都是從小在船上長大,見慣了風浪的,所以李旭和婉兒也不太擔心,繼續默默垂釣。片刻後,婉兒收起魚鉤,低聲問道:「這次靠岸,你到陸上走走麼?」

    「到。反正廣州城裡不會有人認識我。」李旭想了想,肯定地回答。「你呢?」他也收起魚鉤,低聲詢問。

    「當然也不會有人認識我!」李婉兒笑了笑,眼中閃過一絲若有若無的遺憾。平陽公主的墳墓旁,如今已經長滿了蒿草了吧。有誰知道,那裡邊只葬著一堆兵器呢?

    「想家了麼?」李旭敏銳地感覺到了婉兒的情緒變化,關切地問。

    「有點兒!」婉兒點點頭,牙齒輕咬下唇。

    「下回到越州靠岸,我可以派人送你到洛陽玩一圈。再遠,就不大安全了!」李旭猶豫了片刻,低聲承諾。

    李婉兒眼中湧起一絲渴望,但很快,這絲渴望便被惆悵蓋住了,沒留下半分痕跡,「算了,阿爺已經去了多年。大哥和三弟的後人也都找不到了。我去,也是徒增傷感罷了!」

    說起玄武門的舊事,李旭心裡也有些難過。他沒想到李世民那樣狠,居然連親生哥哥也沒放過。但即便當年自己不離開,又能如何呢?建成也好,世民也罷,終究是皇家後裔,不會因為友情而放棄河東李家的利益。早一日把六郡交給李淵,也早一日免得出現戰火。自己不是當皇帝的料兒,自己當年已經盡力了,沒有留下太多遺憾。

    「我們可以去渤海國,那邊的風物和大唐差不多。」為了讓婉兒開心些,旭子又提了另外一個建議。

    「去看張江麼?我聽說他這個國主可是個甩手大掌櫃!」婉兒展顏一笑,雙目流波。她感謝丈夫的關愛,所以要用最溫柔的目光來回報。二人四目相對,都看到了對方心底的溫暖與真誠。

    「就這麼定了,廣州出發後,直接去渤海國。上次渤海國的周大將軍跟我預定了天竺國的精鋼,正好順便交付給他!」李旭拍了拍甲板,大聲道。

    「周大將軍啊。估計這次他又要鬧著辭官,跟你一道出海!」想起周大牛那幅疲懶模樣,婉兒抿嘴而笑。都是些直爽坦誠的豪傑啊,雖然居住在北地,氣氛卻比長安還令人感到溫暖些。

    「呵呵,等他找到接手的人再說吧!」李旭大笑。

    「那可難了。剩下的人都在船上!」婉兒抿嘴而樂,露出一排編貝般的牙齒。

    當年李旭揚帆出海,幾乎半個博陵軍的高級將領都跟了出來。最後好說歹說,為了給大伙建立一個陸上的落腳點,才說服了張江、周大牛、時德方、趙子銘等人留下。誰料斗轉星移十幾年後,留下的人居然打出了偌大的渤海國。將霫、奚和契丹族的一部分,牢牢地掌控於手內。大唐一直視渤海為威脅,但苦於距離遙遠,氣候惡劣,一直無法將其納入版圖。久而久之,便也放棄了,任其在化外自生自滅。

    如果當初丈夫留在路上,至少,整個渤海國都是他的。甚至連半個大唐,都可能落於他手。但丈夫放棄了,正如他自己所說,捨得,捨得,要捨,才能得到。

    他捨棄了半壁江山,得到了什麼?李婉兒悄然自問。目光順著旭子的鬢角掃過,看到妹妹萁兒、紅拂和陶闊脫絲三個一道從船艙上層探出頭來,笑面如花。

    「開飯了!」陶闊脫絲大聲喊道。

    「開飯嘍!」十幾艘大船同時有人高喊,號角聲宛若龍吟,愉快地掃過萬頃水面。

    注1:真臘,現在越南一代。驃國,現在緬甸南部。木骨都束,非洲東岸的摩加迪沙,宋代之前已經有中原船隊抵達過。室力差嘆羅,現巴基斯坦的西側出海口。

注2:疊唱(三)其實是本書正式結尾。三個尾聲皆為滿足讀者不喜歡懸念而補作。如果大伙不喜歡尾聲三,請選擇尾聲一或者二


( 全書完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