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分享] 神霄九帝與北極四聖考辨

[分享] 神霄九帝與北極四聖考辨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李遠國
在道教神真體系中,三清四禦是整個道教信仰的核心,並得到了各個道派的一致認同。但在三清四禦崇拜的基礎之上,由於歷史與文化背景的差異,各個道派所信奉的神靈亦有差異,這就形成了道教神系豐富多彩的層面,從另一個角度展示了道教文化的多元性。本文以道教神霄派為中心,探討該派神系的主要神靈及其由來,以求教於學界同仁。

  一、玉清真王考
  和其他道派一樣,神霄派亦奉三清為最高神尊。在三清聖祖之下,則為紫微大帝、玉皇大帝、後土皇地。《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曰:“三清上聖,所以雷霆之祖也。十極至尊,所以雷霆之本也。昊天玉皇上帝,所以以號令也,後土皇地,所以節制雷霆也。”以三清、三帝為上聖,其下輔以九宸大帝、北極四聖及雷部諸帥,從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神霄派神系。

  《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說:“吾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其次則有東極青華大帝,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雷祖大帝,上清紫微碧玉宮太乙大天帝,六天洞淵大帝,六波天主帝君,可韓可丈人真君,九天採訪真君,是為神霄九宸。”《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五亦曰:“九宸,曰長生大帝、青華大帝、普化天尊、雷祖大帝、太乙天帝、洞淵大帝、六波帝群、可韓真君、採訪真君,即元始九氣化生也,故號九宸上帝。代天以司造化,主宰萬物。顯然。這九位大神多系神霄派的新造,為神霄派雷法之本尊,總號“雷霆九宸高真”。

  神霄九宸之中,又以神霄玉清真王為主尊。依道經所言,玉清真王為元始天尊的九弟。太上老君曾告訴五雷君等曰:“卿等當知,昔在劫初,玉清神母元君,是浮黎元始天尊之後,長子為玉清元始天尊,其第九子位為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大帝,專制九霄三十六天、三十六天尊,為大帝統領,元象主握陰陽,以故雷霆之政,咸隸焉。”玉清真王自述其生平時亦說:“朕為浮黎元始天尊之子,玉清神母元君之男,玉清元始天尊之弟,太上老君之叔,兒婦日月,眷屬星辰,奴婢風霆,車馬雲霧,出無入有,隱聖顯凡,策空駕晨,乘空躡梵,三官飆舉,五帝景從,朕胡為尊,敢不自效,是故效心三界,戮力五行。”

  這裏所說的“浮黎元始天尊”又稱“元始天王”,始見於《枕中書》。內稱元始天王與太元玉女通氣結精。而生扶桑大帝、西王母與天皇,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大庭氏、伏羲、神龍、祝融、五龍氏等是其後裔。其中扶桑大帝乃元始純陽之氣,主治東方,“住在碧海之中,宅地四面並方三萬里,上有太真宮,碧玉城,萬里多生林木,葉似桑。又有椹樹,長數千丈,二十圍,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名曰扶桑。宮第象玉京也,眾仙無量數。玄洲方丈諸仙未升天者,在此。”據此,扶桑大帝乃元始天王之子,為東方之大神,且與神霄玉清真王沒有關係。

  考六朝道經《上清大洞真經》中所載諸神中有“高上神霄玉清王”,這當是他首見於道教經典。至北宋徽宗時,神霄派道士遂將其與扶桑大帝相融合,構造了一位新的尊神。《高上神霄紫書大法》序曰:“昔太空未成,元氣未生,元始天王為昊莽溟滓大梵之祖,凝神結胎,名曰混沌。混沌既拆,乃有天地中外之氣,方名混虛。元始天王運化開圖,金容赫日,玉相如天,陶育妙清,分辟乾坤。乃自玉京上山下游,遇萬氣祖母太玄玉極元景自然九天上玄玉清神母,行上清大洞雌雄三一混化之道,生子八人。長曰南極長生大帝,亦號九龍扶桑日宮大帝,亦號高上神霄玉清真王,一身三名,其聖一也。”

  這位一身三名的玉清真王,主治神霄玉府,掌運化雷霆生殺之柄。《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集注》卷上曰:“雷者,陰陽二氣結而成雷。即有雷霆,遂分部隸九天,雷祖因之,以剖析為五,屬神霄真王用之,以宰禦三界。真王所居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二千三百里。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有四方四隅,分為九霄,惟此一霄居於梵氣之中,在心曰神,故曰神霄,乃真王按治之所,天尊臨蒞之都,卿師使相,列職分司,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檢押啟閉,管鑰生成,上自天皇,下至地帝,非雷霆無以行其令,大而生死,小而枯榮,非雷霆無以主其政,雷霆政令其所隸焉。”玉清真王凝神金闕,思念世間一切眾生三災八難,一切眾苦,又見九幽泉酆一切罪魂受報,生死往來如旋車輪,即諧元始上帝,懇請九霄寶籙,願以其神通,憫救三界一切眾生。“元始上帝即敕太皇萬福真君,以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護命秘法傳付下世。”一部三卷,“皆梵氣成文,九天太玄雲霞之書。上隱萬天之禁,中隱神仙萬年之法,下明治人治鬼保國寧家之道。” 於是,這位原本並不顯赫的神靈在宋代神霄派盛及一時的歷史背景下,成為名震天下的道教大神,享用著人間的香火。

  二、分治九霄的八帝

  依道書所言,元始天王的其餘幾位兒子,皆有封號官品職任。次子封保生大君,任東華帝君職;三子封掌命大君,任蓬萊靈海君;四子封護命大君,任蓬萊西元大帝君;五子封明皇大君任東井大帝君;六子封非卿大君,任清都大帝君;七子封南極大君,任清靈大帝君;八子封北台大君,任中皇大帝君。所謂“九霄總梵,八帝治天”。他們稟天王、玉皇之旨,分治九霄天境及三十六天獄。其九霄天境皆為元始大梵之氣化生,包括神霄玉清虛皇天、丹霄南極玉文天、碧霄太虛真極天、玉霄玉靈素華天、太霄太靈真元天、琅霄素靈皓元天、紫霄九靈上極天、景霄妙靈寶華天、青霄玉華無極天。“此九霄九天,皆混洞赤文之所開化、明煥妙梵,清英紫丹,上靈之秀而成天篆真文矣。故赤文化混洞,混洞化彌羅,總天元九氣之道,下複九因,至八梵真王宮,亦此文之化也。”

  從《混元赤文九光之氣化生九天之圖》中可知,神霄天位置中央,其餘八天分佈八方,為元始八帝所治領域。如東華帝君“任青霄好音元真寶耀天帝”,西元大帝君“任景霄至妙變空天王”,東井大帝君“任玉霄天王”。總之,九霄天境中的元始八帝變化無窮,尊號亦多。故《高上神霄紫書大法》卷一曰:“大梵混合,元父玄母,雌雄九變,混合九陽一氣,凝霞為魂,合風為魄,為之帝一嬰兒,生成九帝,七九之道,千端萬化,諸天高上之玉帝,皆八王之異號,故明九陽天真者。

  元始八王之中,共有二位列職九宸之帝,即除玉清真王居其首位,尚有青華大帝居其次位。《道法會元》卷三曰:“東華青華大帝,亦名東極青玄上帝尋聲救苦天尊。居東極青華宮,又名東極妙嚴天宮。”他就是道教神系中出入地獄,解厄賜福的大神太一救苦天尊。

  據《太一救苦護身妙經》載,在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群邪,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或為天師道土,或為皇人老君,或為天醫功曹,或為文武官宰,或為都天元帥,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師雨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此聖在天呼為太一福神,在世呼為大慈仁者,在地獄呼為日耀帝君,在外道攝邪呼為獅子明王,在水府呼為洞淵帝君。”三界萬靈眾生,若遇危厄苦難,比如時遭疾疫,病痛纏綿;波浪所驚,魚龍欲傷;值雷霹靂,風雨驚怖;六親不和,兄弟乖疏;兵火作亂,風雨不調;邪精鬼賊,妄來所傷;胎孕不安,臨產艱難;頻遭枷鎖,屢受冤牢;流滯地獄,末得托生,“但當存思,念誦聖號,便得解脫,出離囹圄。”

  自宋代以後,道教中人對太一救苦天尊的崇拜十分流行,並深入民間,得到朝廷的推重,從而成為“六禦”之一。《道門科範大全集》卷二四曰:“金闕虛無三清上帝,昊天六禦宸尊。”即在原有的“四禦”之上增補了南極長生大帝(即玉清真王)、東極青華太一救苦天尊。救苦天尊的聖相多變,或“足躡蓮花,圓光照耀,手執柳技淨水,九頭獅子,左右從隨”;或“化一女子,身著火錦襯衣,披發跣足,躡於蓮花,手執金劍,圓光照耀,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繞於身形。”《太一救苦天尊說拔度血湖寶懺》中講述了酆都羅山的九幽之獄、二十四獄、三十六獄、一百八獄及阿鼻地獄、岱嶽十八地獄、八萬四千幽獄的悲苦情況,宣稱眾多罪魂冤鬼被拘其間,“煎煮身心,骨肉潰爛,苦楚難禁,動經億劫,不睹光明。”爾時救苦天尊坐九色蓮座,宣說真符玉冊,頒行諸獄幽境,威光遍滿十方,光明普照諸獄,“赦宥罪魂,普使一切產厄、血湖罪魂,脫離苦趣。得睹陽光。”已生未生,悉遂生成之樂;前化後化,俱蒙化育之深仁。“由此可見,太一救苦天尊拯救亡魂,超度眾生的功德甚大,其影響與地位相當於佛教中的地藏王菩薩。

  神霄九宸的第三位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他的神威亦重。《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謂其主治玉霄府,“所統三十六天內院,中司東西華台玄官妙閣,四府六院及諸有司,各分曹局,所以總司五雷,天臨三界者也。” 普化天尊又號九天貞明大聖,道書謂其乃玉清真王的化身,“化形而滿十方,談道而趺九鳳,三十六天之上,閱寶笈,考瓊書;千五百劫之先,位上真,權大化。手舉金光如意,宣說《玉樞寶經》。不順化作微塵,發號疾如風火。以清靜心而弘大願,以智慧力而伏諸魔,總司五雷,運心三界,群生父,萬靈師。” “恩被十方,德沾萬彙,統天三十六,天天歸宰製之權;歷劫千五百,劫劫軫慈悲之念。苟運寸誠而稱誦,當令萬願以克從。凡所希求,悉應其感。”

  白玉蟾解釋說:九天乃統三十六天之總司,正出雷門,所以掌三十六雷之令,受諸司府院之印,卿師使相,列職分司。“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檢押啟閉,管生成,上自天皇,下自地帝,非雷霆無以行其令;大而生死,小而榮枯,非雷霆無以主其政。雷霆政令,其所隸焉。”故曰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自浮黎元始天尊生九子,“玉清真王化生雷聲普化天尊,天尊以歷劫應化,隨時示號,本元始祖劫一氣分真,乃玉清真王九霄主宰,一月四辰,監觀萬天,浮游三界九洲萬國,賞善錄愆,是為普化,至大至貴也。”

  在中國民間,雷聲普化天尊的信仰非常普遍。《歷代神仙通鑒》卷四謂黃帝得道升天後,封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居雷城之中,“雷城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真王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三十六神司之。凡行雷之時,真王親擊本部雷鼓一聲,即時雷公雷師發雷聲也。”《封神演義》載:雷部正神,乃聞仲也。因其證修大道,貞烈可憫,元始天尊特敕封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之職,率領雷部二十四大護法天君。《西遊記》中亦有雷聲普化天尊應孫悟空之請,差鄧、辛、張、陶諸師率領雷部眾真,隨大聖下凡施法。經過這些文藝小說的宣染,民眾對雷聲普化天尊的崇拜更加深入人心。

道教中人非常崇拜雷聲普化天尊,並傳持誦方便法門以濟世度人,即通道者虔誠如一,常年持誦天尊聖號,即可達功德圓滿之境界。《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謂普化天尊以此智能之門化世人之愚,清靜之道澄世人之濁,廣度天人。他說:“若未來世有諸眾生,得聞吾名,但冥心默想,作是念言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或一聲,或五七聲,或千百聲,吾即化形十方,運心三界,使稱名者咸得如意。十方三界,諸天諸地,日月星辰,山河草木,飛走蠢動,若有知,若無知,天龍鬼神,聞諸眾生,一稱吾名,如有不順者,馘首刳心,化為微塵。”即在日常生活中,時常誠心持誦寶經,念誦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寶號,則可安魂息靈,靜心和脈。凡在刑沖克戰,動用行藏皆凶煞者,“皈命此經,誦咒焚香告符,則一切厄難,皆能解釋。”此外,或沉疔痼疾纏身,或婚合臨盆有難,或鬼精妖孽做祟,皆當誦經焚符,則身安而無不吉利。由此可見此經功德不可思議,如同經中所言:“承天尊力,有此靈通。出入起居,佩帶經此,眾人所欽,鬼神所畏,遇諸險難,一心稱名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悉得解脫。”《玉樞寶經》所述的誦經持號之法訣,簡便易行,功德無量,真可謂道門唯一不二的方便法門,故深受民眾歡迎,廣泛流行,其各種注本釋本多達二十余種,成為宋元以來道教重要文獻之一。

  九宸之中尚有幾位,如九天雷祖大帝居九天雷霆中宮,太一大天帝居紫微碧玉宮,六天洞淵大帝居洞淵中宮,可韓司丈人真人即青城丈人朱陵度命天尊,居青城可韓宮,九天採訪使應元保運妙化真君居九天保運宮,又名紫玄景耀宮。他們各有神司,分理所治。如九天採訪使,稟自然之氣,監卸萬靈,巡察三界,賞善罰惡,“佩九天採訪南上真君使者金冊、九元之劍,玉帝伏魔之印、九天真王之印、採訪靈威攝邪之印,授北極天帝、五靈尊神、吏兵天丁之印,五百靈宮、五帝三官、三河四海、五嶽四瀆、九江五湖、十二河源、溪女吏兵之印,白鶴獅子擁禦,青龍白虎護衛,六丁六甲侍列左右,九天仙女十二溪真陳奏樂部,扶桑大帝、陽谷神王、太極真人以為副從。”“威德備三清之法,尊崇亞天帝之位,採訪之權靈通感應著於聞見,皆可考焉。則知真王乃天中貴神,所以分真宅靈,下鎮洞天福地,利澤邦家,體虛皇以闡慈,代昊天而示化,累朝崇奉,縉紳信禮,士庶欽仰,靈貺昭彰。”

  以上所言神霄九宸,亦稱“神霄九師”。《高上神霄紫書大法》卷一曰:“當初神霄降世,三師聚議於碧霄天,如今三師各有神霄法,惟三師便是神霄總雷。其中又有雷祖大帝劫,是昊天玉皇上帝主之,祖師高上神霄玉清真王長生保命天尊主之;晴雨,宗師青華大帝君定福天尊主之;斷瘟斷邪,役使萬靈,真師九天益算司命好生可韓君丈人真君保福天尊所轄;度魂攝魄外,六師自有正法,各隨所治。靈師應元定籍真君注命天尊,掌雷敕權杖號,動雷合奏之。玄師保命化生真君保命天尊,掌五嶽江湖淮海潭洞神龍。聖師節度總監真君萬安天尊,掌攝魂度亡煉度,擒邪伏祟。寶師元華保生真君儲祥天尊,掌九霄法律,管三十六種橫死夭亡。天師掌法主籍真君禾稼天尊,掌神霄三十六天梵氣真符,專修煉法官,成道有雷函。神師掌令降命真君吉集天尊,掌天下妖魔、山谷五魈五酉、不正之神聖。師遇齋醮,當稱保生度化天尊。”


三、九司三省與北極四聖

  道教神司的內在結構相當完整,組織機構龐大,猶如人間社會嚴密的封建中央政府機構。《高上神霄紫書大法》卷一曰:“大羅紫府天中,有諸群府諸帝之會,天帝之闕,萬二千八十所隸,各有司存,悉皆按察人間善惡功過,別無紀籍,以為報施。故貧賤富貴壽夭,未嘗為之子奪,盡出人之自招,應諸府闕,以昊天玉皇上帝為宗師。”

  故在九宸神司之下,設有九司、三省、三府。九司的主神為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王府左右僕謝、天雷上相玉樞使相、斗樞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此皆雷霆之樞要,故謂之九司,並用申之。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亦申之。”又有三省,即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皆有神主其事,行神霄雷法。正如《紫微玄都雷霆玉經》所說:“日宮太陽帝君,雷霆賴以威。月府太陰皇君,雷霆賴以神。北斗九皇真君,雷霆賴以樞轄。在昔元始天尊敕太清無上元君,令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判雷霆泰省事;太上玉京左宮仙翁,判雷霆玄省事;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判雷霆都省事。複以浮丘大仙僉事雷霆三省事。自余以次,官曹並領所治,或曰兼司,或曰分司,其所出治,或巡察官司,則曰行司。四官闕員,皆應選人。往昔劫中曾已選遷,是此四官複當降世,領戶化民,功成複還所治。”

  九司、三省主理神霄府之政務,另有四府,則專司調兵遣將,制邪破獄,收攝群魔,其功能相當於兵部、刑部。《紫微玄都雷霆玉經》曰:“北極紫微大帝統禦三界,掌握五雷,天蓬君、天猷君、翊聖君、玄武君分司領治,天罡神、河魁神,是為召雷檄霆之司,九天流金火鈴大將軍、天丁力士、六丁玉女、六甲將軍,是為節度雷霆之使。九天嘯命風雷使者、雷令使者、火令大仙火伯、風令火令風伯、四目皓翁、蒼牙霹靂大仙,是為攝轄雷霆之神。火伯風霆君、風火元明君、雷光元聖君,雨師丈人仙君,是為雷霆風雨之主,中有三五邵陽雷公火車鐵面之神,中有負風猛吏銀牙耀目飆火律令大神,狼牙猛吏大判官,五雷飛捷使者,五方雷公將軍,八方雲雷大將,五方蠻雷使者,三界蠻雷使者,九社蠻雷使者,實司其令,用贊其權。”這段記述十分重要,因為它幾乎包括了神霄雷部的主要神真。

  神霄雷霆的主帥即為天蓬、天猷、翊聖、玄武四大元帥,合稱北極四聖。《道法會元》卷一六九曰:“夫四聖元帥者,妙德貫於三界,威靈建乎八弦,為斗罡之大帥,實北帝之雄神,部轄四天丁,考召諸魔鬼。”《太上九天延祥滌厄四聖妙經》說:“四聖元師,永鎮玉帝殿下,統攝三界妖邪,每歲常乃降於人間,察人善功,賜人昌吉,保持帝,覆陰群迷,斷絕惡根,增延祿壽。”其《啟清咒》曰:“仰啟北方四元帥,束縛群魔大聖尊。披頭仗劍偉形容,百萬天兵常擁護。天蓬天猷除兇惡,翊聖真武賜吉祥。臣今伏願降靈壇,一切災厄自消散。”並講述了他們各自的形象。

  第一是北極天蓬大元帥,他“現三頭六臂之威容,運七政八靈之洪造,帝鍾才震,萬聖齊臨;鉞斧輕揮,群魔碎滅,神光赫赫,常救護于眾生;真性巍巍,誓永興于正道。”《道法會元》卷一七一曰:“天蓬大元帥為嗣教外台卿,別有神局,是陰治之有司,號北極驅邪院,如世之殿師,兵府是也。其中皆是陰治主者,乃地界法官是其任也。……以舉仙官為任,使拯治陰魔,禁禦萬殺,承陽宣化,保寧山川,生育萬彙,皆荷道化。”同書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帥三頭六臂,赤發,緋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結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鍾;又左一手執斧鉞,右一手結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劍,領兵吏三十六萬騎,雷公電母,風伯雨師,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劍,乘北方太玄煞氣、黑氣,氣中有五色氣,從空降壇。”《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錄》亦述天蓬英武儀貌:“三頭六臂,執鉞斧、弓箭、劍、鐸、戟、索六物,身長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領神兵三十六萬眾。”

  考“天蓬”一名,本為星宿神之稱。《道法會元》卷一七二說:“北斗九宸,應化分精,而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輔、天英、天芮、天柱、天心、天禽也。謂順支辰,總禦陰陽,契合天地,主張造化,乘三明以應四時,隨月建以定八節,歷九宮以進退。”即是以天蓬為北斗九宸之首輔,主四時八節、陰陽造化之政。道書中首載天蓬者為《上清大洞真經》卷二,但已演變成為道教存思之身神。文中曰:“次思赤氣從兆泥丸中入,兆乃口吸神雲,咽津三過,結作三神,一神伏如天蓬大將,二神侍立。”並附有存思圖,其天蓬大將雙手抱于胸前,身披金甲,面容英俊,其形象和善可親,乃人體腦部泥丸君的化身。

  《道法會元》卷一七一曰:“北斗七晨,一曰九星。泥丸九宮中有帝席,魂神魄靈,分化列位,隱名曰天蓬,亦曰太微神。事見《上道禁經》、《三匝斗內文》及《紫庭秘旨大洞天書》也。”凡欲修持天蓬大法,“須平旦入室朝修,未出戶之時,以淨水一鍾,安神尺于水鍾之上,俱置天蓬元帥真形前。次安九天寶印,在水鍾下,然後二手結元帥印,存見五臟分明,六甲五臟分明,六甲六丁侍衛。次存九晨自北方玄虛中來罩兆頂,紫氣出於泥丸後戶。蓋於泥丸中有天蓬大元帥,長九尺,存之分明良久。先叩齒九通,念淨天地神咒。又叩齒五通,念天蓬安神咒,咽津五過。畢,再叩左齒,撞天鍾;後叩右齒,鳴天磬;次叩中間二齒,擊天鼓,各七通。然後微咒之,務以數多立限,若至萬遍,功德滿足,邪鬼魔精兇惡妖怪,聞名即去,萬病千殃,傳言即愈,能令枯木生花,竭水湧泉,破五鬼疫鬁,降六天故氣,半天五酉、山魈妖狐,隨咒絕其影響矣。用印封鎖鬼洞,伐戮蛟螭,通達章詞,無截遏之侮,吞佩貼鎮,有起死之功。”

  由此看來,這位天蓬元帥不僅可以養護身心,亦是辟鬼驅邪的猛將,於是從北斗星神、泥丸身神演變成為道教神系中的第一護法,影響隨之愈巨,其天蓬咒、天蓬符、天蓬印、天蓬鍾、天蓬神尺、天蓬大法遂流傳千年,威力甚大。南朝陶弘景《真誥》卷十載天蓬咒,謂此咒屬北帝煞鬼大法,內隱酆都六宮鬼神名諱,“鬼有三被此咒者,眼精自爛而身即死矣,此上神咒,皆斬鬼之司名,北帝秘其道。若世人得此法恒能行之,便不死之道也。男女大小皆可行之,此所謂北帝之神咒,煞鬼之良法,鬼三被此法,皆自死矣。”

  天蓬大法自東晉以來,主要秘傳於道教上清派中,繼楊羲、鄭思遠、陶弘景、董大仙、北華仙人之後,初唐又有鄧紫陽精通此法,並創道教北帝一派,天蓬的神格與地位亦大大提高,成為威震唐宋時期的北極四聖首輔。《道法會元》卷一七一曰:“夫天蓬神咒出自《北帝玄變真經》,古今修學上道,無不先當授行。蓋驅伏魔試之上法,不死致仙之徑路。兼元師真君門下有董大仙者,專于此道以成高仙,驅用值月五將,奏拜鷹犬靈章,助翼威神,斬馘小丑。及紫陽鄧天師有倒持之法,七字密語,玉尺神印,流傳塵世,功驗難窮,無所不治。”

  隨著神霄派的興起,以北極紫微大帝(北帝)為主尊的眾多神靈皆被納入神霄派神系。天蓬元帥亦成為雷部首帥,並出現了多種威猛忿怒的變相。《道法會元》卷一五六說:“祖師九天尚父五方都總管北極左垣上將都統大元帥天蓬真君,姓卞名莊。三頭六手,執斧、索、弓箭、劍、戟六物,黑衣玄冠,領兵三十萬眾,即北斗破軍星化身也,又為金眉老君後身。生於周時,孔子稱卞莊子,即其神與。元帥威猛,制伏妖魔。凡行雷法,無天蓬不可以役雷神。獨行雷法,無天蓬不可以顯驗。元帥側有從童,或騎夔龍,部領一氣都統大將軍,值月五將軍,飛鷹走犬二使者,無義神王,威劍神王,戰伐神王,聾兵啞將,黑殺洞淵,三十萬兵,三十六大天將,無鞅天仙兵吏,並在煌煌紫雲火焰之中。”或顯四頭八臂,亦大忿怒像:“身長千尺口齒方,四頭八臂顯神光。手持金尺搖帝鍾,銅牙鐵瓜滅兇狂。手執霹靂宰鑊湯,雷震電發走天光。草木焦枯盡摧傷,崩山竭石斷橋樑。傾河倒海翻天地,收擒百鬼敕豪強。捉來寸斬滅災殃,吾使神劍誰敢當。”儼然成為雷部的第一威神。

  在天蓬元帥的麾下有一大批猛將,重要的有天罡大聖:“身長百丈,素羅衣,披發,左手掐訣叉腰,右手執劍,跣足丁立,面紫色,三目,中目光明照耀天地,頂中出氣兩條,一青一白,青白中複出青赤氣,如絲彌布天地。”有統兵主帥混元一氣都統大將王煜:“頂通天冠,皂幘,金甲,皂衣,手執弓箭、戟。”有統兵四目老翁雷霆殺伐大將陶元帥:“老人相,四目,執柱杖。左有黃判官紫公,服金花,惡相,仗劍。右有雷使者,黃衣黃巾,綠吊敦靴,玉帶。”還有三十六將,如九天殺童大將,“即北斗第八星,乃是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天殺大神,青衣大袖弁冠,執戟,領兵萬眾,禦制風顛百怪惡鬼。”高刁北翁神將,“即三洞天中三元神王、北都三殺大神,玄布纏頭,皂衣大袖,左執金鐘,右執玉錘,領兵萬眾,制禦五瘟疫癘之鬼。”長顱巨獸大將,“即四天門王、四海龍王,有四萬天兵將吏,人面鳥觜,頭有一角虎,手執鍾,龍足,領兵萬眾,收攝山精邪魅,制伏蟲元蛇毒蟲之鬼。”威劍神王大將,“即風伯雨師八風大神,五嶽四瀆神王,四海龍王,雷公神部八政雷兵八千人,迎雲遊天請雨存役之,青衣大袖弁冠,口吐青氣,左執劍,右執牌,領兵制禦客亡野死,依草附木百怪之鬼。”其下尚有九元煞童、五丁都司、七政八靈、值月將軍、十二支直符,從而構成了一個以天蓬元帥為首領的龐大雷霆天神體系,以執行紫微大帝,神霄真王的命令。

  北極四聖的第二位是天猷元帥。《太上九天延祥條厄四聖妙經》說他位居“妙有天中通明殿右,領天罡之次帥,列下土之諸侯。”“上佐北帝,下臨九州,肩生四臂,項長三頭,身披金甲,手執戈矛,雲隨步發,海逐身流,紅光杳杳,紫氣悠悠,雄風璦璦,猛霧颼颼,真氣宛轉,星斗回周,千神自朝,五岳巡遊,金童鼓吹,玉女歌謳,名列金闕,位鎮酆幽,蒼禽獅子,巨海蛟虯,三十萬兵,從我周遊,逢妖即斬,遇鬼皆收,人遭尤善,祟遇無休,降臨福氣,滌蕩無憂。”《道法會元》卷一七四謂其主治元景丹天府,領玄都蛟龍金龍驛吏萬千,執印施符,救助萬民,“氣濁者以印上之,靈散者以符助之,亦可鎮山川大澤魔鬼群集之所。”《太上三洞神咒》卷五亦曰:“紫微之敕,運動靈文,降行天地,帝君天蓬,紫微大帥,萬神祖宗,天猷副帥,遊行太空。”

  四聖的第三位是翊聖元帥,亦名黑殺元帥。《太上九天延祥滌厄四妙經》說北極翊聖黑殺大元帥,“天庭位列,總三洞五雷之號令,掌八天九地之權衡,憫造化之樞機,僚真仙之將吏,無邪不斷,何鬼敢當。攝大力之妖魔,逐流星之芒怪,光華日月,威震乾坤。”其《黑殺咒》曰:“走符攝錄,絕斷鬼門,行神布氣, 攝除五瘟,左右吏兵,三五將軍,雷公霹靂,電激風奔,刀劍如雨,隊仗如雲,手把帝鍾,頭戴昆侖,行繞天下,搜提鬼神,九州社令,血食之兵,不許拒逆,敢有張鱗,鎮星縛手。”《道法會元》卷一七五謂翊聖元帥主治元照靈虛府,有元照靈虛府印、丁甲合同印及六丁六甲符、三天五斗符傳世。《上清天樞院回車畢道正法》卷上收有上清黑殺神符,並曰:“若黑殺真君聞龍蜃觸符,即親下伏之,若渡江海,用紙書佩之,不受水厄,大辟水怪,亦能鎮宅,除災驅怪。”

  這位翊聖元帥因得北宋皇室的推崇,早在宋初即成為護佑宋室的大神。據王欽若《翊聖保德傳》記載,建隆初年(960年)太宗命於終南山中築上清太平宮,每逢三元、諸耶誕節,致醮祀神。於是翊聖真君經常降臨,為人祛殄驅怪,靈驗不可勝紀。故官吏民眾不遠千里,“或馳誠遙禱,或齋潔朝拜,以祈真受,時有所聞。大抵多隨其性習,加以訓助,人臣依於忠,人子依於孝,清淳者示之格言,貪酷者警以要道,詞甚平易,頗葉音韻。”如降言曰:“盡力事君以為忠臣,濁財勿顧,邪事莫聞,整雪刑獄,救療人民,動合王道,終為吉人。積愆為咎,必有沉滄。眾生本無形之性,配有形之軀,曠劫以來,不能自悟,自有無極世界不夜之鄉,混合太虛,杳冥同理。”凡此類降言,內容涉及廣泛,有講修心觀空,有論煉氣養生,有勸善君臣民眾,充分顯示了道教度人濟世的一貫作風,故甚得朝野上下的信仰與祭禮。

  北極四聖的最後一位即真武元帥。《太上九天延祥滌厄四聖妙經》謂他乃“虛危分宿,壬癸孕靈,化身自金闕之尊,居位極玉虛之奧。玄妙極至,奚止於輔正除邪;正一所生,豈但於消魔護國。保劫終而制劫始,護群品而掌群仙,勇果全才,威神備德。”其《真武咒》曰:“幹元有將,頂戴三台,披發圓象,真武威靈,助吾大道,龜蛇合影,身如山嶽,四氣朗清,金光赫赫,怒目光明,牙如劍樹,手執七星,天魔外道,鬼魅妖精,見吾為血,化為紫塵,魁罡正氣,是吾本身,天符通現,大保乾坤。江河淮濟,五嶽之神,城隍社令,拱聽吾令。指揮綱紀,敢有攝停,上帝有敕,救護群生。”


  隨著民間對真武崇拜的日益普及與高漲,真武元帥後來又升格為玄武大帝、玄天上帝,成為與紫微大帝同格的大神。記載紫微大帝及北極四聖的神跡及道法的著作頗多,如《北帝說豁落七元經》、《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經》、《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訣》、《北帝紫微神咒妙經》、《上清北極天心正法》、《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北方真武妙經》、《玄天上帝啟聖錄》、《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錄》等。《太上三洞神咒》卷五“紫微敕遣咒”曰:“紫微有敕,命魔攝凶,翻天撼地,震動虛空。瓊魁元帥,天威天蓬,威靈氣焰,萬神祖宗。明元副帥,天猷天雄,自號赫奕,諸天齊功。翊聖大神,天靈太沖,內諱招搖,斬邪滅蹤。真武大聖,天武天童,內名玄武,嚴攝北豐。北極四聖,顯靈威雄,下游塵世,上登玉隆。”

  今重慶大足地區珍存的道教石刻中,舒成岩第三號窟為紫微大帝窟,鑿造於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3年)。窟正壁上刻一大帝,面西端坐于雙頭龍靠椅上,坐身高1.30米,肩寬0.40米,他頭戴平頂通天冠,頭兩側垂香袋護耳,身首圓領寬袖袍服,項下佩方心曲領於胸部,雙手在胸前捧玉圭,兩足著雲頭靴擱於方形踏幾上,面慈無須,此即為紫微大帝。

  在主像的左右二側,各立一護法神將,身高1.45米,均頭戴束發金冠,冠側有繩系於頸下,身著鎧甲,橫目怒目。左神將三頭六臂,面容猙獰,其左上手執帝鍾,右上手舉一兵器(殘);中二手在胸前捧住一法印;左下手置於一龍頭的雙角上,右下手執一方天戟,戟只有紅纓下垂。右神將為一頭四臂,面黑如炭,其左上手舉一法印,右上手執鉞;左下手握一絹素,右下手斜持寶劍,又有一龍蹲伏其右腳旁。這就是四聖元帥中的天蓬(左)、天猷(右)元帥。

  在石門山第十號聖府洞(亦名三皇洞),亦為南宋石刻。主像有三,面南端坐於雙龍頭靠背椅上,中央主神,頭載平頂通天冠,冠側有香袋護耳,內著圓口荷葉邊中單,外罩寬袖大袍,項下系方心曲領,雙足著靴,踏於方形幾上,雙手於胸前捧玉圭。容貌年輕英俊,其造型、服飾與舒成岩紫微大帝像十分相似,此當為紫微大帝。在紫徽大帝的右側當為玉皇大帝,其臉形長方,頜下有須;左側當為後土地,亦呈莊嚴端相。在紫微大帝頭部上方的岩壁上,一字排列著三個小圓龕,每龕內各有一天尊坐像,這就是道教最高的尊神──三清道祖。

  主像兩側左、右壁前,各立一位護法神將,身高1.94米,0.52米,厚0.26米。二神面目猙獰,頭戴束發冠,身披胸甲,腳蹬戰靴,披帛繞體下垂。左像為三面六臂,其左上手舉法印,右上手握帝鍾;左中手在傍執弓,右中手握二箭置胸前;左下手抓住一龍的左角,右下手拄宣花斧於體側。右像為三面四臂,其廳上手於胸前持物(殘),右上手於腹前拄劍(殘);左下手反執一長矛,右下手握拳砸於一龍頭上。毫無疑問,他們就是天蓬、天猷元帥。此外,左壁尚有六尊立像,其中第五像眼瞪目張,額敕束發箍,腦後有雙飄帛上拂,身著鎧甲,左手牽右袖袍,右手在腹前仗劍,赤足立於一龜背上,龜左側有一蛇盤曲,十分明顯,這是四聖中的真武元帥。其餘的五尊造像皆著官袍朝服,表容端莊嚴肅,如上朝面聖之狀,則當為五斗真君。惜右壁造像幾乎全毀,但亦可推測當為翊聖元帥與五星真君,以與左壁諸神相配。在左壁的上層,還有二十八尊較小的造像,一字排列,即當為二十八宿星神,亦屬雷部諸真。《太上三洞神咒》卷三曰:“仰啟皈命天蓬將,摧碎群魔大力神,嚴駕夔龍降道場,赫奕威光動天地。二十八宿明星主,三十六部大神王。手持金劍斬妖精,掌持寶印除凶魅。帝鍾搖響震天宮,驅雷掣電走紛紜。”

  重慶大足石刻中的這幾組道教造像,至今已有近九百年的歷史,其題材豐富,造像精美,系統完整,神系清晰,且與眾多道經所記一一吻合,十分珍貴。尤其是紫微三帝、北極四聖的造像,是我們至今為止所見到的同類題材的最古者,亦可謂道教雷法的神聖道場,凡研究、修持雷法者,皆當朝拜頂禮之。


注釋:
見《道藏》第1冊第752。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

見《道藏》第36冊第404頁。

見《紫微玄都雷霆玉經》,《道藏》第1冊第750、751頁。

見《道藏》第3冊第270頁。

見《道藏》第28冊第557、558頁。

見《道藏》第2冊第569頁。

見《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符圖》卷中,《道藏》第3冊第67、68頁。

見《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書大法》卷一,《道藏》第28冊第563頁。

見《道藏》第28冊第683頁。

見《道藏》第6冊第182、183頁。

見《道藏》第31冊第812頁。

見《道藏》第9冊第892、893頁。

見《道藏》第1冊第758頁。

見《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懺》,《道藏》第3冊第550頁。

見《雷霆玉樞宥罪法懺》,《道藏》第3冊第552頁。

見《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集注》卷上,《道藏》第2冊第569至571頁。

見《道藏》第1冊第759、761頁。

見《廬山太平興國宮採訪真君事實》卷1,《道藏》第32冊第661、662頁。

見《道藏》第28冊第564頁。

見《道藏》第28冊第558頁。

見《道藏》第1冊第752、756頁。

見《道藏》第30冊第85頁。

見《道藏》第1冊第808、811頁。

見《道藏》第30冊第101頁。

見《道藏》第30冊第345頁。

見《道藏》第28冊第525頁。

見《道藏》第30冊第108頁。

見《道藏》第1冊第520冊。

見《道藏》第30冊第104、105頁。

見《道藏》第20冊第548頁。

見《道藏》第29冊第824、825頁。

見《道法會元》卷157,《道藏》第29冊第847頁。

見《道藏》第1冊第808、810頁。

見《道藏》第30冊第120頁。

見《道藏》第2冊第81、83頁。

見《道藏》第10冊第478頁。

見《道藏》第32冊第656、657頁。

見《道藏》第2冊第65頁。

勸化堂 有玉皇大天尊

南極長生大帝

北極紫微大帝

孚佑帝尊 司命真君

賜福天官

赦罪地官

解厄水官 王天君

柳天君

等奉祀神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