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貼] 養生怪象層出不窮 造神運動何時休?

[轉貼] 養生怪象層出不窮 造神運動何時休?

神醫代代有,近來特別多。從靠“祖傳秘方”打天下的張悟本,到推行道家養生的李一,都靠著“養生”的招牌而暴得聲名。面對這一場場的保命運動,一陣陣的造星熱潮,人們可以參與其中,或置身事外,但終歸逃不出這看似鬧劇之外的現實社會,也正是社會的土壤,使神醫不絕,年復一年。

  俯瞰養生:前個大師倒下去,後個大師站起來!

  又一個“養生大師”栽了!

  剛被媒體吹得神乎其神的重慶縉雲山紹龍觀住持李一,飄飄然的感覺才上身,就被各方質疑及揭披搞得很是狼狽。真是神鬼轉眼間,幾天的功夫,就由萬人尊崇跌至各方貶斥,這之中的心理落差,大概也只有深得養生之道的李道長,才能臨危不亂氣定神閒吧!

  眾神起舞,普度眾生,此情此景,似曾相識。譬如,兩年前,台灣“紅薯王子”林光常,以及今年爆紅的“中國食療第一人”張悟本,都曾經歷過這樣的風光與淪落。林光常的《無毒一身輕》、張悟本的《把吃進去的病吃出來》都在老百姓中掀起了一陣養生飲食熱,人們向健康教父們頂禮膜拜,追逐奉行的同時,書中宣稱養生治病的紅薯、綠豆等食品更是在市場上引起一輪又一輪的瘋搶熱潮,於是從大學校園到居民社區,各種養生熱潮紛至遝來——綠豆、茄子,拍手,成為今年上半年養生市場的主旋律。然而,從風光到淪落,不過是一夕之間。從“排毒教主”林光常、“太醫之後”劉弘章、“蓋世華佗”胡萬林到“神醫”張悟本、“神仙道長”李一,這些打著健康養生旗號的所謂養生專家們,皆在一夜爆紅後,最終於最高處被拉下馬。頃刻之間,各路打假專家出現,大師們被打回原形,“神話”破滅,各路專家退出公眾視野。

  然而,“李一神話”、“張悟本現象”的破滅終將不會是“養生神話”的破滅。正如一個大師倒下了,另一個大師又站起來了,李一、張悟本們的出現絕不是空前絕後的養生奇談。在他們之前,有無數曇花一現的養生明星已經消逝;在他們之後,各路養生術和養生大師正屏住呼吸,期許一個絕佳時機以求聲名橫空出世。

  會診神醫:“養生大師”是如何煉成的?

  從 “排毒教主”林光常、“太醫之後”劉弘章,到綠豆名醫張悟本、氣功大師嚴新到李一神仙等等,中國養生亂象層出不窮,而追捧這些“神人異士”“仙家道長”的除了普通老百姓,也不乏導演、明星、企業家等各界名人。為何“大師”屢屢得逞,民眾次次受騙?曾在某大醫院營養科工作多年、專業從事健康養生十幾年,在某健康諮詢機構任主任的劉剛老師,對此有很深的理解。“‘大師’裝神固然可恨,社會信神著實可悲。”他說,“我們太愛相信‘專家’而不是學識了,往往愛用學歷、身份、背景來判斷誰是專家,用療效來判斷方法好壞。而這些又是“大師們”最愛使用的法寶了。”為此,劉剛總結出“養生大師”的成名三大法寶。

  法寶一:學歷高、背景深。其實,古老的養生學也面臨著,現代生活方式與疾病譜發生重大轉變問題。在這個領域大家都是探索者。可以說現代養生行業沒有“學歷”,只有資歷。即使是現今大名鼎鼎的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教授,也不是養生專業的。而市面上很多比較有水準的養生方面的書籍,作者或是西醫內科醫生、或是中醫師、或是營養師,但沒有一個是養生尤其是現代養生專業的。按照教條的標準,他們都不應該算養生專家。 

  法寶二:方法獨特。獨特神奇的養生方法和顯著的療效是“養生大師”們忽悠老百姓的“絕招”,並以獨一無二、各具特色的養生理念來滿足人們的心理期望。從林光常、張悟本提倡的食療,到李一的“電療”理論,皆走“非同尋常”的路線,標新立異,與主流醫學區分開來,開闢另類養生的觀念。例如,林光常認為吃紅薯能夠治療癌症,張悟本堅持生吃茄子能夠減肥等等,都是將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功能擴大化甚至神化,以嘩眾取寵之勢引領公眾效倣。然而,儘管某些方法都有其適應人群,推而廣之、面向所有人群仍然筮需思考。

  法寶三:媒體炒作。資訊化時代,各種各樣的炒作成為“養生大師”們迅速成名的必備武器。他們充分利用媒體的先天優勢,展開密集的媒體宣傳和養生講座,這之中,張悟本又是一個可供模倣的經典案例。2010年,他參加湖南衛視《百科全說》錄製多達十三次,而後來引發公眾廣泛討論的茄子、綠豆養生理論正是由此傳播開來。從確立身份、開壇講課、電視亮相到著書立說、出堂問診,養生大師們沿著這條不變的發家軌跡,開啟了一個個的“養生神話”。

  肅清市場:誰是養生亂象罪魁?

  一個個“神醫”前赴後繼,但是養生市場卻從沒有因此而變得冷清。相反,人們對養生和保健的要求越來越高了。而衣食足而重養生,似乎是解釋這一現象的首要原因。當物質要求得到滿足,人們就開始有時間和精力打理身體和生命了,而男人琢磨如何延年益壽,女人琢磨如何青春常駐,好像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這種養生追求頗似一種物質之上的精神追求。不過,就目前市場情形而言,“養生熱”的興起,除卻滿足物欲後的精神回歸,更多的人是在面對“看病難、看病貴”的頑癥下所選的一條捷徑。而“張悟本現象”的層出不窮,則顯示出民眾在則取捷徑時所表現出的缺乏科學觀念和養生知識的盲從狀態。對養生有著多年研究的劉剛說,“神醫”風行,不科學的理論大行其道,有其不可忽視的社會原因。

  首先,這個社會喜歡“神醫”。現代社會生活方式的巨大改變、壽命的普遍延長,導致惡性疾患以及癌症、高血壓、糖尿病、失眠等慢性病的高發。絕症是治不了的病,慢病是治不好的病。當自己或周邊的人患了這類疾病;當我們從醫生嘴裏聽到沒什麼好辦法;當人們感覺到一個無形的手將自己推向衰老或死亡時,無助的人們很容易寄希望於神或神醫,這是中國文化裏的傳統。而“神醫”們也大大利用了國人的這一情節。

  其次,這個社會喜歡“偏方”。偏方治大病,常有人這麼說。當已知的方法都無效後,人們總願意尋找更神奇的方法。而當某種具有神奇功效的方法流傳時,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祖訓”很容易使我們盲從,因而集“神秘(匪夷所思的方法)”、“便宜(又不花錢,試試何妨)”、“方便(有立竿見影的感覺、傳說中的神效)”特點于一身的“偏方”得勢流傳開來。

  總體看來,正是大眾健康養生素養的缺失,以及盲從心理的追隨,致使整個養生行業呈現出一片混亂的局勢,因此,政府對整個行業的監管則顯得至關重要。然而,養生是一個古老,而又亟待發展的學科,養生理論、方法五花八門,養生探索者也身出多門。當整個行業都沒有一個有關養生的明確定義及行業標準,政府的監管也變得無從入手。 

  針對這種情況,劉剛有著自己的理解,“對於養生這個利國利民的行業,政府應該採取開放、支援的態度。而學術界才最應該,認真的探討一下到底什麼是養生?養生與治療怎麼界定?什麼人才能指導別人養生?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我們既不能因噎廢食,又不能偏聽某些權威,製造出新的哥白尼。” 

  或許,我們還會遭遇一個又一個“養生神話”和“養生大師”倒臺的尷尬境地,但人們對養生的探索與追求不會停止。任何新興的產業或學科都是在磕磕碰碰中發展起來的。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目前,養生的亂象只是古老養生行業大發展的前奏。我們相信真正的現代養生時代即將到來,而籠罩在養生行業頭上的一層迷霧將隨著現代養生科技的發展,以及國家對這個行業的逐漸規範而逐漸散去。

(責任編輯:高蕾)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