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分享] 黃耆辨正

[分享] 黃耆辨正

黃耆辨正

黃耆是中醫最常用的藥物,可是在台灣對於品種上有不同的使用認知,因為牽涉到藥效強弱,所以伸述之。

台灣藥市常用的黃耆基本上有兩種,晉耆、北耆。佔最大宗的是晉耆,少量的北耆。

晉耆外皮較深黃色,味較甜,北耆外皮淺黃,甜味較淡。是兩種不同基源的植物,台灣中藥房使用以晉耆最多,北耆較少。兩者各有耆擁護者,今就略微爬梳文獻,以供參考。

晉耆為豆科植物多序岩黃耆的乾燥根,產於甘肅。原本學名稱為紅耆,此品種歷來文獻較少記載,但因宋圖經本草以後,山西產的綿黃耆日漸出名,山西簡稱晉,所以在台灣將紅耆以晉耆之名銷售。

中國醫藥學院的賴榮祥教授之【原色生藥學】,書中提到晉耆品質藥效遠遜於綿黃耆及東北黃耆,應予澄清較為恰當。p.45。

p.48提到:本省市售之晉耆,其內部構造之特徵,在栓皮層下方有草酸鈣之結晶纖維存在,係日局方之淘汰品。

p.50提到:本省市售晉耆,其對上述血管擴張及血壓下降作用,則遠較前述諸種為弱。

北耆是因集散地在東北,所以台灣稱之為北耆或是白皮耆,大陸則稱東北所產者為關耆、正耆、正口耆,此基源為豆科植物夾膜黃耆,而山西北部和蒙古所產者則稱為白皮耆、山西耆,其基源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耆。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77年版將紅耆、夾膜黃耆、蒙古黃耆同列在黃耆項下。但在1995年版則將紅耆另列一條,而黃耆一條之原植物則只列夾膜黃耆與蒙古黃耆。可見官方態度也開始有所質疑,但是黃耆與紅耆之【性味功能與主治】,二者卻完全相同,可見雖有所質疑但仍有所保留。不似賴榮祥教授以實驗證明其不同。

【中藥材商品名規格質量鑑別】暨南大學出版社,此書作者在黃耆的品質評介提到;紅耆在國內質不及關耆與山西耆,但外銷特別是台灣則認為是最佳品種,故近年紅耆價格成倍高於山西耆。

紅耆如依陶弘景所述:又有赤色者,可做膏藥,用消癰腫,俗方多用,道家不須。

黃耆的使用牽涉到藥效的強弱,如果是中醫診所開立處方,應由該位醫師負責,但是台灣常見的問題是自己拿處方去藥房配藥,依理他人有用並非適用於自己,所以自行找處方是不宜的。尤其是中風病人流傳的補陽還五湯,也有人以此方來預防中風,因為這個方劑使用大量的黃耆,如果藥證不合、使用不當,是會引起中風或是再度中風,所以不可不慎,但是民間流傳久遠,而自行抓藥抓到的是藥效微弱的紅耆,負負得正,沒有惹出大問題,不知這樣的誤用是幸還是不幸。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