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貼] 《台灣教育改革》簡介...

[轉貼] 《台灣教育改革》簡介...

以下《台灣教育改革》簡介...



教改緣起



台灣教育長久以來一直被文憑主義、升學主義所影響,造成考試領導教學,校園內學生偏差行為頻傳。1987年台灣解除長達近四十年的戒嚴,在政治體制的轉型下,社會風氣隨著民主開放,社會各界紛紛提出改革訴求;在教育方面,民間教改團體陸續也成立,並為教育問題提出建言。自此,台灣的教育開始進入風起雲湧的階段。



教育改革



1“廣設高中大學”83學年度(1994 年),高中總共有177 所,大學院校有50 所,大學生人數有25 萬多人;在教改團體「廣設高中大學」的口號下,教育部開始廣設公立高中與國立大學,並放寬專科學校、技術學院升格改制的限制,在短期間內台灣的大學院校數量以倍數增加,至95學年度(2006 年)台灣的高中已有318 所,大學院校有147 所,大學生人數則為116萬多人,而該年度大學指考錄取率更超過九成,也創下歷史新高,達成「人人唸大學」的理想。



2“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方案”簡稱自學方案,為多元入學管道的構想之一,為日後十二年國民教育作準備。這個政策的構想是廢除高中入學考試,改以國中在校期間五育評量的成績為依據,學生畢業後依照自願分發至高中、高職或五專,於1990 年起開始試辦。其特色為:畢業生不考聯考,減輕升學壓力,促進國中教學正常化、作業評量方式多元化,讓學生獲得「全人教育」。



3“建構式數學”1993 年教育部頒布《國小數學課程標準》,在教育目標中提到「……養成主動地從自己經驗中,『建構與理解』數學的概念」、「數學的概念與技能必須由兒童自行『建構』,無法由教師灌輸而獲得」,這些概念後來被通稱為「建構式數學」。建構式數學和傳統數學教學有極大差異,造成基層教師的批評。2002年學習建構式數學的第一批學生,在第一次段考中數學成績較以往大為滑落。2003 年初教育部下令規定不再獨尊建構式數學。



4“設置綜合高中與完全中學”
A、 指高級中學同時開設普通課程及若干職業課程(依各校特性而開設),結合了高中與高職之課程,讓學生適性選讀,以因應學生的需要,讓學生能有機會跨科(學程)依性向、興趣,自由選修各學程課程,可跨學程(科)、跨年級選課,經試探課程後,可選修適合興趣的課程學習。
B、完全中學:即中學同時設立國中部以及高中部。教育部為因應高中需求的增加,將數所國中改制為完全中學,並藉以推動高中職社區化。



5“開放教科書市場”教科書開放的構想在於增加一綱多本的特色,減少一元化的單一標準,且藉由市場自由競爭,改善教科書品質,並以政府審定制度把關。由於民間要求,加上教改會也建議開放民間編寫教科書,教育部於是宣佈教科書採用「審定制」,並自1996 年逐年實施,2002 年「統編本」正式走入歷史。



6“九年一貫”1998年教育部提出「九年一貫課程總綱要」,提出「十項基本能力」,並以「七大學習領域」取代過去的分科學習;90學年度(2001 年)正式實施,先從國小一年級開始推行,隔年延伸至二年級還有四、七年級同時推行,為台灣教育史上幅度最大的課程改革。



7“高中職社區化”教育部希望以充分整合社區教育資源的方式,以建構學生適性發展的學習環境,建立具競爭力之後期中等教育機構,並鼓勵學生就近入學,為十二年國民教育奠定基礎。



8“多元入學方案”台灣的多元入學管道主要是參考美國的多元入學方式,以往多數人認為聯考制度是台灣教育病態的根源,而多元入學方案可避免一試定終身的缺點,因此改革考試制度成為重點工作之一。其好處在於,擁有特殊才能的學生可以透過多元入學管道進合適的大學科系就讀,各學校和科系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與特色,篩選適合的學生來就讀。由於多元入學方式讓學生必須花費許多報名費,期間的交通及膳宿費用亦相當可觀,對經濟弱勢的學生顯然不公平。另外,大學甄試時才藝也列入考核重點,培養才藝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使得城鄉或經濟的差距,造成學生在文化上的劣勢。



未來的教育方向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為了提升國民素質,促進教育機會均等,縮小教育落差,紓緩升學壓力,教育部希望將義務教育延長至十二年。台灣推動延長國民教育之議,早從1983年起即展開,先後經過10任教育部長,但因為受到許多反對聲浪和財務困窘等因素影響,長久一來一直停留在紙上作業階段。



結論



教改的立意本是良善的,多元教育政策也屬必要,各種教育政策與措施,宜審慎評估後再行上路。而身為學生者發現自己的興趣,必須花很多時間去做嘗試,這也是重要的,以免將來考大學或選擇未來的職業,面對各式各樣的選擇,不知道如何做決定。



以下提供相關書目及資訊網址給予參考...



周祝瑛。《誰捉弄了台灣教改》。台北:心理出版社,2003年。



訪客無法瀏覽此圖片或連結,請先註冊或登入會員 (淺論台灣教育改革)







PS:以上回答與資訊提供,希望對其有助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