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轉貼] 儒鴻 (1476)紡織業佈局越南開花結果 增添成長動能

[轉貼] 儒鴻 (1476)紡織業佈局越南開花結果 增添成長動能

2008/02/10 13:21(中央社記者管中維台北2008年2月10日電)
因應中國大陸經濟政策變動,台灣紡織業為分散風險,積極佈局越南,近年陸續開花結果,不但為產出與營收帶來貢獻,也為產業發展前景注入新的成長動能。

台灣紡織業海外佈局以往大多前往經濟持續發展的中國大陸,不過,中國環保法規日趨嚴格,加上隨著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後,刺激勞工工資水漲船高,原本低工資的產業競爭優勢逐漸改變,而且人民幣匯率逐步走升,多家台灣紡織業者為降低生產成本以及分散營運風險,紛紛另覓經營生產的新桃花源,陸續轉往越南投資設廠。

基本上,越南人口眾多,勞動力充沛,勞工技能度高,工資相對低廉,加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市場具有發展潛力,近年來吸引眾多外資競相投入,多家台灣紡織業廠商也積極前往設立生產據點。儒鴻 (1476) 是台灣紡織業者近年佈局越南的例子之一。

儒鴻著眼於越南地理位置距離台灣近、勞工成本相對較低,加上當地市場具有潛力,最近二年前進越南建立生產基地,先是在當地設立成衣廠,月產能滿載時可達10萬打,之後計劃設立針織布廠,產能預計今年底開出,月產能可達80萬公斤,越南產區生產線得以由成衣向上延伸至織布。

儒鴻表示,目前在台灣、中國大陸、柬埔寨、賴索托、越南等地設有生產基地,越南產區產能逐漸開出,未來扮演的角色將愈來愈重要。

======================================================
94年12 月:為加速全球成衣生產佈局,並看好越南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商機,本公司與台南紡織公司合資,透過儒鴻開曼(ECLAT CAYMAN ISLANDS HOLDINGS)於越南成立-儒鴻紡織(越南)成衣廠,資本額為美金700 萬元,本公司投資美金560萬元,持股80﹪,第一期於95年6月建廠完成,第二期預計於96年6月底完成。與南紡合資的尚有南方織染一貫廠,台灣太安可服飾公司(加盟連鎖店).

96年03 月:為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競爭力,本公司決議透過儒鴻開曼於越南設立染整、織布廠,配合既有之越南成衣廠,使本公司成為自織布、染整到成衣加工垂直整合之一貫化廠商,提供客戶一次購足之整體服務。預計投資美金1,900萬元,持股100﹪,預計於97 年6 月底建廠完成。
故預期97~102 年度可認列之轉投資收益分別為(42,314 仟元)、(40,104 仟元)、64,917 仟元、166,793 仟元、235,987 仟元及272,087 仟元

未來之研發計畫及預計投入之研發費用
創新與舒適高科技紡織品開發技術輔導計畫(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高效性與耐久性後處理技術:
由於機能性紡織品不斷推陳出新,無論是訴求布料的功能與質感、或是強調穿著的舒適與美感、抑或是附加價值的提昇與健康安全的重視,均是紡織業界努力追求的目標與研發的重點。
機能性紡織品是否能兼具高效性、耐久性與安全性的多重功能訴求,其中牽涉到纖維原料、生產技術與化學助劑等因素。所以改善纖維織物之起毬現象,同時具有消臭功能,並兼具高效性、耐久性與安全性,可大幅提昇紡織品之附加價值。
本計畫結合上游的抗起毛毬、消臭複合助劑原料與中游染整技術,開發具有抗起毛毬及消臭複合功能之紡織品,提昇紡織品之附加價值50﹪以上。


垂直整合:
<<織布技術>>
彈性針織布係由彈性紗與長、短纖紗交織而成,為使織造調和,使其能緊密交織而不相互掣肘,且能保持原有長、短纖具備之特色,又能增加布種彈性,本公司自78 年起即與杜邦公司建立合作關係,迄今已逾十年,目前技術已臻成熟,並在業界居於領先地位。
至於本公司所研發之Eclon 紗,其主要特色為具天然棉般之舒適觸感與外觀、良好之透氣性、柔軟性、垂墜感及結實強度,經由氣撚之技術使長纖紗展現短纖棉紗之天然特性,目前係委由東隆興業(股)公司生產,以供本公司製造針織布使用。Eclon 為本公司首創之自有品牌,其紗線與織造後之布料目前已在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澳洲及紐西蘭等地區註冊,並經由前段所述之針織布,以ODM 生產銷售方式提供給下游客戶使用。
<<染整技術>>
彈性纖維紗本身不上色,其交織之彈性布染色技術較困難,本公司經不斷研究、測試染液溫度之升降、曲線,已能做最佳控制,同時並參與投資下游染整廠-繽龍公司,彼此交換染整經驗,以期突破現有技術。
<<定型技術>>
布料定型主在考量與皮膚接觸的觸感,而化學藥品種類與劑量之多寡乃是影響觸感的關鍵因素,本公司經過多年試驗與不斷改善,產品品質目前已達滿足客戶之水準,深獲客戶推崇與喜愛。
<<成衣生產>>
目前世界各地之成衣業者均已朝向國際分工生產方式,本公司亦不例外,應用電腦設計、電腦排版、電腦裁剪及全球電子化之行銷網,使用產品資料管理系統(Product Data Management,簡稱PDM),利用網
際網路將產品之生產概念直至產品生產完成與送交到消費者之作業相串連,使廠商能取得最新的布料及成本資料,也使商品企劃內容轉變至成品之每一階段,均不致產生誤差。本公司日後更將積極利用此e 化之技術,打破全球成衣生產地區之界限,使產銷達到無國界。

本公司於2006 年取得CONTRAL UNION 及IMO 有機棉製程認證,同時,有機交易組織預估到了2008 年底,有機棉的營業額將會由其目前的九億美元成長到近三倍的二十六億美元,極具商機。今後將配合客戶品牌商有機商品的需求,積極開發新產品拓展市場。

在生產基地的部份,針織布生產方面,目前因生產技術需求高、投資成本大、客戶指定台灣生產等因素,在台灣苗栗溪洲設有針織廠及定型廠、大山設品檢包裝廠、苗栗後龍染紗廠及大園的染布廠等;成衣生產方面,目前在台灣有土城中央廠、儒鴻(越南)成衣廠、大陸無錫優妮姿及遠鴻(無錫)紡織服裝有限公司之100%自資的生產基地;另在柬埔寨、南非賴索托、越南、泰國及宜蘭、虎尾等地亦有轉投資或策略聯盟代工廠。
=================================================
資料來源:儒鴻公開說明書;太平洋証券整理

【與杜邦長期合作,並重視研發工作】彈性針織布技術要求較高,尤其儒鴻的客戶群多為國際性大廠,因此儒鴻的彈性纖維即採用杜邦公司的LYCRA,儒鴻自78年起與杜邦合作,並得到杜邦的技術支援開發彈性針織布,且為杜邦在亞太地區第一家獲得LYCRA 「Q Mark」品質認証的廠商,與杜邦公司長達十餘年的合作關係,為公司未來發展有相當之助益。另外,公司頗重視技術研發,自82年起即設有研發部門,專責市場流行資訊搜集及新布種開發工作,以因應多變的市場趨勢,且不斷與杜邦、紡織工業研究中心及其國際客戶等單位合作新技術、功能性產品之研發,再加上交期迅速、掌握流行趨勢等優勢,因而能在針織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返回列表